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普通野生稻-长喙毛茛泽泻-柳叶箬混作种群的竞争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进  陈中义  陈家宽 《生态学报》2000,20(4):685-691
以正交实验探讨了普通野生稻、长喙毛茛泽泻和地箬3因子各5个种植密度水平对各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混作3种地有不利影响,影响越大,中种群对于来自种间的竞争是敏感的,对来自种内竞争的影响也不可忽视。3个因子中,普通野生因子作用最大,柳叶箬因子次之,从测定的项目看,在不同的种植水平上,每一种群的无性繁殖率和单株生物量明显受到自身和其它因子的影响。初始密度越大,无性繁殖率越小。普通野生 稻和柳叶箬种群的单  相似文献   
52.
报春花属(Primula L.)藏报春组(sect. Auganthus Pax ex Balf. f.)和毛茛叶报春组(sect. Ranunculoides Chen et C. M. Hu)的界定一直是没有解决的问题.应用核糖体DNA ITS序列数据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取样包括藏报春组和毛茛叶报春组的全部5个种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组的代表种.ITS系统树表明,陕西羽叶报春(P.filchnerae Knuth)应与藏报春(P. sinensis Sabine ex Lindl.)和野藏报春(P. rupestris Balf. f. et Farrer)一起置于藏报春组;毛茛叶报春组只含两种:毛茛叶报春(P. cicutariifolia Pax)和安徽羽叶报春(P. merrilliana Schltr.).这两组并不具密切亲缘关系,它们在报春花属中与其他组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研究也表明ITS序列可以为报春花属的系统发育重建提供大量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53.
以青藏高原不同海拔7个居群的水毛茛(Batrachium bungei(Steud.)L.Liou)为材料,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基因表达分析,研究它们在极端环境下基因表达方面的适应性.结果显示,7个居群内样本间的基因表达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差异基因富集分析结果发现苯丙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5个差异组中均呈显著富集;此外类黄...  相似文献   
54.
6种毛茛属植物的等位酶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检测了6种毛良属(Ranunculus Linn.)植物4个酶系统的等位酶谱带变异式样,并将酶谱带的二忿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93.94%的等位酶谱带在6个种之间显示出或多或少的变异,只有6.06%的等位酶谱带在6个种中保持恒定。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同种内个体间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同质性;而不同种的个体则表现出明显的趋异性。表明6种植物之间遗传分化较明显.并按聚类结果将6个种划分为两个类群.水城毛茛和毛茛为一个类群;扬子毛茛、褐鞘毛茛、钩柱毛茛和棱喙毛茛为一个类群。其中,扬子毛茛和棱喙毛良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毛茛和褐鞘毛茛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55.
安徽羽叶报春和毛茛叶报春的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 Schltr.)与毛茛叶报春(Primula cicutariifolia Pax)的种子、花粉形态及表面纹饰与叶表皮形态结构.结果表明:2种类的种子都呈不规则七面体或多面体,多具五边形纹饰;安徽羽叶报春的种皮雕纹浅,网眼具许多小的乳头状突起;毛茛叶报春的种皮雕纹明显,网眼粗糙,具许多大的乳头状突起.2种类花粉均为球形,具散孔(孔数达10个以上),具网状雕纹.2种类的叶表皮细胞呈凹凸镶嵌状不规则排列,而在中脉处呈长方形或略带微波状长方形,上表皮细胞稍大;叶两面被腺毛,且顶端具水孔.气孔的分布属于偏叶下表面生长,在边缘处尤密,而在中脉处近无;相对而言,安徽羽叶报春的气孔略比毛茛叶报春的气孔小,且密度也低;电子显微镜下2种类的气孔外拱盖内缘光滑,保卫细胞外缘隆起明显,中间凹陷,其上着生的乳头状突起安徽羽叶报春不如毛茛叶报春明显.  相似文献   
56.
光照和温度对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毛茛铁线莲(Clematis ranunculoides)野生植株种子,观察其外观形态,检测种子千粒重,研究光照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测定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毛茛铁线莲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毛茛铁线莲种子的千粒重为(1.6624±0.0006)g;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在此温度下,8 d开始萌发,3~4周萌发完全,萌发率达90.33%,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会导致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率降低;光照和黑暗对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7.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9,39(9):1139-1142
该文描述了发现自中国西藏南部的毛茛科毛茛属二新种,即隆子毛茛(Ranunculus longziensis W.T. Wang)和单根毛茛(R. uniradicatus W. T. Wang)。隆子毛茛(新种)与睫毛毛茛(R. densiciliatus W. T.Wang)在亲缘关系上甚为相近,两者不同的是此新种(隆子毛茛)的茎无毛,叶也无毛,基生叶不分裂,多具5条脉,茎生叶呈披针状条形;单根毛茛(新种)与聂拉木毛茛(R. nyalamensis W. T. Wang)在体态上稍微相似,两者不同的是此新种(单根毛茛)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只具一条须根,茎无毛,花瓣呈狭倒卵形,子房被短柔毛。  相似文献   
58.
聂谷华  廖亮 《广西植物》2012,32(5):583-586
利用细胞学及系统进化方法,分析了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的多倍体现象,以及多倍体对植物物种形成、形态、生态及生理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的多倍体现象突出,多倍体在形态上更为粗壮、生态分布上范围更大、生理上由于基因组的相容性水平提高而使得植株的适应性及抗逆性增强。  相似文献   
59.
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以及对国内外多个标本馆的植物标本的广泛检视,同时针对2个物种开展了分子系统发生分析。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证据,报道了发现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2种中国新分布记录被子植物,分别为蒙古水毛茛[Ranunculus mongolicus(Krylov)Serg.]和山地柳叶菜(Epilobium montanum L.)。凭证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BJFC)、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相似文献   
60.
贵州淫羊藿属(小檗科)一新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贵州淫羊藿属(小檗科)一新种何顺志,郭宝林(贵州省中药研究所,贵阳55000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ANEWSPECIESOFEPIMEDIUM(BERBERIDACEAE)FROMGUIZHOU¥HEShun-Zh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