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此项目已经在全球选出了5个试点系统,包括中国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另外,贵州从江的稻鱼(鸭)复合系统、江西万年的稻作起源与贡米生产和云南红河州的哈尼梯田也正在申请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相似文献   
52.
近十几年来,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申遗热”,这固然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但遗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能够提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但更为重要的是,遗产保护事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展示了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程度和教育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需要指出的是,  相似文献   
53.
《人与生物圈》2005,(5):1-1
九寨沟是世界遗产地。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固然不是国计民生的命脉,但是最能表现一个国家的精神和品性——她怎样对待大自然的恩惠?她怎样对待自己的历史?她怎样对待自己的公民?她怎样对待我们的后代?……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从这个国家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有关的认识和作法判断出来。  相似文献   
54.
东太湖全新世水下河道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永进  王建 《古生物学报》1996,35(2):224-233
在详细研究东太湖E2孔全新世沉积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水下河道的沉积特征和相组合规律。识别出高湖面型和低湖南型两种沉积层序,划分了东太湖晚更新世末以来环境演变阶段:1)15885-6575aB.P.冲积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古河道;2)6575-5800aB.P.高湖面时期水下河道沉积环境;3)5800aB.P.后,演化为低湖面型水下河道,并逐渐淤积形成开敞湖缘环境。结合西太湖W1孔沉积特征和层位对比  相似文献   
55.
为探究水下噪音对杂交鲟行为变化(游泳速率、摄食速率、空间分布)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在(145±5) dB, 400 Hz的噪音条件下对杂交鲟进行了0、24h、48h、7d和14d的噪音刺激,随后置于无胁迫噪音的自然环境中恢复48h。结果显示,噪音刺激后杂交鲟游泳速度和摄食速度显著减慢,空间分布发生改变,噪音刺激开始时杂交鲟聚集于远离噪音源的一侧, 3min后却逐渐接近噪音源。噪音对杂交鲟的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无显著性影响;不同时间段的各组肠道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存在差异,且随时间变化优势种群反复改变;以上微生物分析结果通过COG预测显示,噪音胁迫48h和7d时“细胞信号传递过程”,“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及“氨基酸的运输和代谢功能”显著低于其他组。结果表明,噪音对杂交鲟摄食速率、游泳速率及空间分布影响显著,改变了其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占比,影响了其氨基酸代谢等多条生命活动相关通路。实验模拟了水下各类噪音源的混合噪音对杂交鲟行为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探讨杂交鲟的健康生态养殖和逆境生理响应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6.
Biomimetic design employs the principles of nature to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 Such designs which are hoped to be quick, efficient, robust, and versatile, have taken advantage of optimization via natural selection.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an environment-friendly propulsion system mimicking undulating fins of stingray was built. A non-conventional method was considered to model the flexibility of the fins of stingray. A two-degree-of-freedom mechanism comprised of several linkages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o mimic the actual flexible fin, The driving linkages were used to form a mechanical fin consisting of several fin segments, which are able tO produce undulations, similar to those produced by the actual fins. Owing to the modularity of the design of the mechanical fin, various undulating patterns can be realized. Some qualitative observations, obtained by experiments, predicted that the thrusts produced by the mechanical fin are different among various undulating patterns. To fully understand this experimental phenomen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better performance and energy saving for our biorobotic underwater propulsion system. Here, four basic undulating patterns of the mechanical fin were performed using two-dimensional unstead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ethod. An unstructured, grid-based, unsteady Navier-Stokes solver with automatic adaptive re-meshing was used to compute the unsteady flow around the fin through twenty complete cycles.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n fin surface was computed and integrated to provide fin forces which were decomposed into rift and thrust. The pressure force and friction force were also computed throughout the swimming cycle. Finally, vortex contour maps of these four basic fin undulating patterns were displayed and compared.  相似文献   
57.
冯潇  陈思淇 《生物信息学》2019,26(11):31-37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成为共识。以明长城大同段为研究案例,综合现有文化遗产分类方法进行遗产要素分类与识别,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和不同遗产价值评价体系进行资源评价与分析,并总结多级别遗产点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基于“核心保护与多级别缓冲”保护格局,结合实际问题和相关法规文件从宏观层面提出横向层级式、纵向组团式的空间格局,最后针对不同层次的遗产区域组合,制定实操性较强的保护策略。借此为中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格局规划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经验,以完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8.
文物是人类历史的结晶,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微生物广泛定殖于古代壁画、石质文物及其他类型文化遗产上并造成危害,其中优势病害真菌白色侧齿霉菌的分布尤为广泛,其可在多种文物和极端环境中生存,严重威胁着珍贵文化遗产的长久保存。白色侧齿霉菌的分类命名经历了几次变化,导致其对文物的影响尚未被特别关注。本文以白色侧齿霉菌为主线,梳理了其分类发展简史、分布范围、文化遗产类型偏好,分析了其生理、生化、生态特征及潜在的生物退化机制,提出了其可作为文化遗产微生物危害的指示物种,讨论了此类典型壁画微生物的防治对策,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9.
书法与养生     
谭家祥 《蛇志》2014,(3):361-364
书法与绘画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特别是书法艺术更深受人民群众青睐,并具有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经常练习书法、绘画,不仅能继承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修心养性、延年益寿。据统计,古今善书者大多得享高寿,如唐代欧阳洵85岁、柳公权85岁,明代文征明90岁,清代傅山77岁,现代苏局仙101岁、齐白石93岁。他们都是得益于书法、绘画而享高寿。可见书法与养生关系密切,书法是否与养生有着不同层面上的契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0.
《生命世界》2010,(4):6-6
蛀木水虱俗称“吃木虫”,是海洋中的一种小型甲壳动物,会蛀蚀木船底部、浮木、码头木质建筑的水下部分等,对航海业和海港建筑造成很大危害。然而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蛀木水虱其实也有一定益处,它体内含有的一种特殊酶有助于将木头分解为生物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