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鲎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意义。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受损等原因,亚洲鲎种群数量正急剧下降。鲎漫长的生命周期使得鲎资源的保护和增殖迫在眉睫。生态位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物种的潜在地理分布预测。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和公开发表的北部湾中国海域中国鲎和圆尾鲎地理分布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得到中国鲎和圆尾鲎在广西北部湾(中国部分)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确定了这两种稚鲎在北部湾中国海域潜在适生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潮间带坡度和地形指数是影响中国鲎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潮间带底质的有机物含量和植被指数是影响圆尾鲎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两种稚鲎适生区建立保护区,进行人工放流稚鲎,加强对海草和红树林的生态建设,进而促进鲎资源种群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有毒铜绿微囊藻胁迫下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暴露于不同浓度有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下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胃、前肠、中肠以及晶杆体等消化系统的扫描电镜切片,了解有毒铜绿微囊藻对三角帆蚌消化系统超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三角帆蚌在浓度为1×107cell/L的有毒铜绿微囊藻环境下,其晶杆体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溶解。在低浓度的铜绿微囊藻环境下,尽管其会继续滤食,但有毒铜绿微囊藻会对其消化系统造成破坏,随着接触时间的增长,造成其肠道内绒毛、纤毛数量减少,长度降低,从而降低其消化效率,对其生长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主要外来鱼类对千岛湖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入侵已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趋严重,不仅导致地区特有物种衰竭,还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千岛湖(原名新安江水库)作为一个集渔业、水源、旅游、发电于一体的大型山谷型水库,其生态系统状况受到国内外生态学者的普遍关注。然而近年来,该水库也受到外来物种入侵威胁,对土著鱼类尤其是经济鱼类的资源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综合分析了千岛湖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外来鱼种,结合这些外来鱼类的生物学特征,概述主要外来鱼类对千岛湖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并针对这些潜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为千岛湖水域生态系统的管理工作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水下噪音对杂交鲟行为变化(游泳速率、摄食速率、空间分布)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在(145±5) dB, 400 Hz的噪音条件下对杂交鲟进行了0、24h、48h、7d和14d的噪音刺激,随后置于无胁迫噪音的自然环境中恢复48h。结果显示,噪音刺激后杂交鲟游泳速度和摄食速度显著减慢,空间分布发生改变,噪音刺激开始时杂交鲟聚集于远离噪音源的一侧, 3min后却逐渐接近噪音源。噪音对杂交鲟的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无显著性影响;不同时间段的各组肠道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存在差异,且随时间变化优势种群反复改变;以上微生物分析结果通过COG预测显示,噪音胁迫48h和7d时“细胞信号传递过程”,“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及“氨基酸的运输和代谢功能”显著低于其他组。结果表明,噪音对杂交鲟摄食速率、游泳速率及空间分布影响显著,改变了其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占比,影响了其氨基酸代谢等多条生命活动相关通路。实验模拟了水下各类噪音源的混合噪音对杂交鲟行为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探讨杂交鲟的健康生态养殖和逆境生理响应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中华鲟具有重要的保育及学术研究价值。长江流域环境恶化及一些建设阻断了其洄游路线,破坏了其繁殖生境。同时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而被大肆捕捞,导致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系统阐述了当前中华鲟保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回顾了中华鲟保育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当前中华鲟保护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策略。对保护和拯救这一濒危的“活化石”,恢复其资源及维护长江和近海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保育意识的缺失,越来越多的物种已经走向了灭绝的边缘,增强公众对濒危动物的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濒危动物保护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以长江口中华鲟保育研究为例,介绍了长江口自然保护区保育工作现状,公众参与保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对比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发展历程,尤其是涉及水生濒危动物的保育项目及进展,提出了增强公众对濒危动物保育意识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