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0篇
  免费   1304篇
  国内免费   4352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473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445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479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423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736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666篇
  2011年   744篇
  2010年   654篇
  2009年   695篇
  2008年   850篇
  2007年   707篇
  2006年   634篇
  2005年   616篇
  2004年   685篇
  2003年   651篇
  2002年   586篇
  2001年   542篇
  2000年   449篇
  1999年   431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354篇
  1996年   339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255篇
  1990年   234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126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71.
 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将噬菌体T7基因6.5和6.7从整个噬菌体T7基因组中分离出来,插入到质粒pBR322中去,转化E.Coli HMS174,筛选出这两个基因的成功克隆。运用同样手段,从整个噬菌体T7基因组中分离出含有部分基因6编码序列,而不含基因6.5和6.7编码序列的T7DNA片段,插入到pBR322的衍生质粒中去,转化Ecoli C1757,再用含有基因6和基因7的双突变噬菌体T7去感染这一转化菌,通过同源交叉而得到缺失基因6.5和6.7的噬菌体T7缺失变种。这种噬菌体只能在载有噬菌体T7基因6.5和6.7,或者只载有基因6.7质粒的寄主中增殖。通过噬菌体结构蛋白电泳分析证明,这种噬菌体丢失了野生型菌体T7所具有的两条结构蛋白带。  相似文献   
72.
采用一种简便而快速的方法分离了盐泽螺旋藻的藻胆体。藻胆体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18 nm,室温下荧光反射峰位于677~678 nm。利用7~15%SDS—聚丙烯酸胺梯度凝胶板状电泳,可分出三条有色多肽,其中藻蓝蛋白的α亚单位与别藻蓝蛋白的α亚单位几乎重叠,不易区分;另有分子量为117,99,53,49,27,24.5和14kD的七条无色多肽。117和 99kD多肽可能联结藻胆体和类囊体,并作为末端能量受体,而14kD多肽多为“核”亚结构的组分,其余的可能为“棒”亚结构内和“核”“棒”亚结构间的联结蛋白。  相似文献   
73.
本文分析了钮额果蝇的生活力和B染色体的关系。结果表明,银额果蝇的B染色体在其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双重性调节作用。一方面,B染色体以单一的形式存在于单雌系核型中,即1B或2Bs,可刺激生长、发育,增强生活力。另一方面,在单雌系的细胞中存在多条B染色体,并形成核型多态性,这似乎对生长和发育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减弱其生活力。  相似文献   
74.
吴建明  廖永伯 《生理学报》1992,44(2):181-185
By means of technique of cell culture, 3H-thymidine incorporation and dot blot,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angiotensin II (AGT II) stimulated proliferation and c-fos oncogene expression in cultured SHR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is effect of AGT II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co-incubation with ANP.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roliferation of VSMC is regulated by some interaction between AGT II and ANP.  相似文献   
75.
电损毁海马CA3区及连合前穹窿对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凯  朱运龙 《生理学报》1992,44(3):310-315
Bilateral electrical lesioning of the hippocampal CA3 region (HCA3-EL) or anterior commissura hippocampi (ACHF-EL) caused marked elevations in plasma basal levels of insulin. 2 weeks later,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were also augmented with decreased glucose tolerance. In contrast, the secretory response of pancreatic B cells to glucose stimulation was markedly enhanced. Following intravenous glucose tolerance test (IVGTT), the relative amounts of glucagon-like and insulin-like immunoreactants were reduced in the pancreatic islets of both HCA3-EL and ACHF-EL ra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s. In the HCA3-EL group, the relative amounts of somatostatin-like immunoreactants and gross numbers of such immunostained cells in islets were also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No difference was seen in pancreatic-polypeptide-like immunoreactivities as assess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plus microphotometry method. The above results suggest strongly that HCA3 and ACHF exert a tonic inhibitory action on the insulin secretion in the rat.  相似文献   
76.
本实验采用内脏痛的实验模型,探讨室旁核中的加压素在针刺抑制内脏痛中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1)大鼠在在射酒石酸锑钾(0.1%,10ml/kg,i.p.)后,出现可定量的扭体反应,能作为观察内脏痛的客观指标。(2)电针对内脏痛有抑制效应,即具有镇痛作用。(3)电刺激室旁核,能加强电针对内脏痛的抑制效应,损毁室旁核,则此抑制效应基本消失。(4)脑室注射加压素抗血清(14μl)或加压素拮抗剂[d(CH_2)_5Tyr(Me)-AVP,500ng/5μl]都能明显减弱电针的抑制效应。(5)腹腔注射加压素拮抗剂(10μg/kg),不能翻转电针的抑制效应。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下丘脑室旁核的加压素能神经元参与了电针刺激对实验性内脏痛的抑制。  相似文献   
77.
植物细胞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的决定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决定”(Determination)这一术语来自动物胚胎发育生物学,意指胚胎某一区域的组织或细胞只能向某一特定方向分化的发育状态。决定与否以及决定的程度必须用离体培养或异位移植的方法来测定。“决定”作为发育生物学上的一种现象,同样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如茎生长点的成花决定和  相似文献   
78.
游兰韶  谌电周 《昆虫知识》1992,29(6):342-345
<正> 高梁长蝽Dimorphopterus spinolae(Si-gnoret)是湘鄂两省湖区重要的芦苇害虫,以芦苇苗期受害最烈,长势衰弱,枯黄死亡,对苇株生长和产量都有严重影响。空间分布型可以  相似文献   
79.
烟青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围食膜的病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邓塔  蔡秀玉 《昆虫学报》1992,35(1):123-124
昆虫的围食膜是衬在昆虫中肠内一种网状的结构,它可充作虫体抵御外来病原侵染的一道屏障。关于鳞翅目昆虫幼虫感染了昆虫病毒后围食膜的病变问题,国内外鲜有报道。尤锡镇和康慧娟(1985)曾以实验证明家蚕围食膜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有灭活作用,而且认为核型多角体病毒不能侵染和破坏围食膜。Derksen和Granados(1988)则证明染病幼虫的围食膜因不同杆状病毒(包括两种核型多角体病  相似文献   
80.
利翠英 《昆虫学报》1992,35(2):138-141
本研究叙述蓖麻蚕Philosamia cythia ricini四龄及五龄幼虫前胸腺蜕皮激素分泌活动各不同时期所显示的腺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从幼虫蜕皮后至进入眠期之间的腺细胞结构可分为三个时期,(1)不活动期:细胞核呈圆形,核内密布染色质及核仁,细胞质内有结构完整的线粒体、粗面及滑面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氏体;细胞外围的细胞间区内有许多小囊泡及多泡囊.(2)活动期:细胞结构变化为细胞核膜出现内陷、外突,形成波浪形的核周膜;线粒体变形,出现内嵴稀疏的空心线粒体.(3)激素释放期:细胞核变形,形成若干长短不一向外伸出的指状突,有些伸达细胞边缘;其余细胞器退化,其后仅余残缺的高尔基氏体,稀疏的核糖体,线粒体的内崤逐渐消失,成为空腔扩大的及空腔内藏“膜轮”的线粒体,和一些溶解体及大形“膜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