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郭秀丽  周立华  陈勇  顾梦鹤  赵敏敏 《生态学报》2018,38(21):7629-7637
适应性研究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其核心宗旨在于提高适应能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构建农户生态环境变化适应能力测量指标体系,对位于库布其沙漠的杭锦旗不同区域和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对生态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对比分析,并就农户对生态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探析。结果表明:(1)杭锦旗农户对生态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南部梁外区农户对生态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高于北部沿河区;兼业型农户对生态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高于纯农户和非农户。(2)农户对生态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驱动因子,由主到次依次为:人力能力及生计多样化程度、耕地及物质财富拥有状况、生态环境意识、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户从事畜牧业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杭锦旗农户生态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2.
广西北部湾沿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盛锋  闫文德 《生态学报》2018,38(9):3248-3259
掌握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功能的时空变化规律是开展科学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前提,如何衡量人类在满足自我需求的同时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改变程度是当前研究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伴随北部湾经济区的崛起,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海水倒灌、植被退化和土地沙化等现象加剧,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受到严重威胁。以时序遥感数据为基础,分析北部湾沿岸地区生态系统时空演变,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基础。研究显示:1999—2014年,城市点状、离散扩张使城市生态系统面积显著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剧;环境恶化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红树林不断消失,破碎度增加;林地和果园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面积有所增加,而耕地面积急剧缩减。生态系统构成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约占研究区总价值的50%,且呈增长趋势;生态系统服务构成中,除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和维持养分循环价值有所减少外,其他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增长趋势。驱动力分析表明,综合城镇化率是影响北部湾沿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说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极为相关,合理调控经济结构可有效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03.
固氮酶中的电子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改进的二步ATP驱动的电子传递机理,对还原剂和MgATP都充足或其中有一种不充足的情况下固氮酶体系的FPR信号变化作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4.
钱雪  王冬梅  李爽  窦洁  季荣 《生态学报》2016,36(20):6602-6606
为阐明始红蝽呼吸代谢的季节变化规律,探讨其对温度适应的呼吸代谢策略,运用多通道昆虫呼吸仪逐月测定始红蝽自然种群的O_2吸收率、CO_2释放率、代谢率和呼吸商。基于预实验获得始红蝽完成一次完整的呼吸代谢活动的时间为90 s,故每90 s记录1次数据。结果表明,始红蝽的呼吸代谢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种群(12—2月)呼吸代谢水平最弱,O_2吸收率、CO_2释放率和代谢率的平均值依次为(3.16±1.02)×10~(-5)mL/min、(2.09±0.78)×10~(-5)m L/min、(0.11±0.08)×10-3mLg~(-1)min~(-1);春季种群(3—5月)呼吸代谢水平迅速增加,夏季种群(6—8月)呼吸代谢水平最高,O_2吸收率、CO_2释放率和代谢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3.68±2.68)×10~(-5)mL/min、(36.00±3.07)×10~(-5)m L/min、(18.16±0.83)×10-3m Lg~(-1)min~(-1);秋季种群的呼吸代谢水平开始减弱并持续到冬季。始红蝽O_2吸收率、CO_2释放率和代谢率的值与栖息地的地表温度成正相关(r_1=0.914,r_2=0.909,r_3=0.836);春、夏、秋3个季节始红蝽以糖类物质作为呼吸代谢消耗的底物,冬季则消耗脂类物质。研究得出,随季节温度变化,始红蝽不仅能够调节呼吸代谢水平的强弱以提高自身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还可通过调整呼吸代谢消耗的底物类型以最大程度降低消耗,这对维持始红蝽种群数量和扩大其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整合分析基因的表达与拷贝数变异(CNV)识别癌症的驱动基因及调控子mi RNAs。方法:通过整合基因表达与CNV数据,分别计算了乳腺癌、结肠癌、肺癌、肾癌、膀胱癌、头颈癌六种癌症中mi RNAs的调控得分,提出了一个识别驱动基因和显著调控子mi RNAs的方法。结果:本文研究发现,CNV区域上编码的基因相比于非CNV区域上编码的基因更倾向于受mi RNAs调控。但是,癌相关CNV区域上的基因相比正常CNV区域上的基因更少受mi RNAs调控。本研究识别出了EXOSC4、ZNF7、BOP1等原癌基因,以及mi R-488、mi R-27a、mi R-454等在多种癌症中都起调控作用的调控子mi RNAs。结论:本文的方法为癌症研究带来了新的启发,这些具有调控扩增基因过表达作用的mi RNAs的发现,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癌基因表达的复杂调控机制,进而推动癌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高渗盐水治疗毛细管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到2014年10月100例毛细管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有明确细菌感染者,给予敏感抗生素头孢呋辛钠80 mg/kg,每日2次,或美洛西林钠80-100 mg/kg,每日2次,此外给予对症治疗,如止咳化痰(羚贝止咳糖浆)。对照组50例,予高渗盐水治疗,吸入0.9%氯化钠注射液2 m L和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1 mg/次混合液,观察50例,吸入3%氯化钠注射液2 m L配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1 mg/次,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疗效观察,对照组显效率62%,总有效率82%,观察组显效率78%,总有效率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上,两组治疗前后在FEV1、FVC、PEF、FVC/FEV1对比差异明显(P均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在咳嗽、哮鸣音、胸闷气短、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高渗盐水治疗毛细管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7.
研究旨在探讨氢气吸入对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4例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吸入66.7%的氢气)和对照组(吸入33.3%的氧气),每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单肺通气前5 min(T0)、单肺通气结束时(T1)的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7 d的谵妄发生率。结果显示,T0时间点,两组患者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IL-6和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观察组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6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7 d的谵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氢气吸入通过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能够降低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8.
赣南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煖银  郭泺  薛达元  孙思琦 《生态学报》2019,39(6):1969-1978
江西省的赣南地区是典型的南方山地丘陵区,属于赣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以赣南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5年间的6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统计的方法,计算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度,对不同生态用地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差异的驱动因素,并将人均GDP、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3个因素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间,赣南地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持续上升,各用地类型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从0.06上升到0.13。(2)1990—2015年间赣南地区共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42×10~8元,处于下降趋势,其中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最大。研究区调节服务价值最高,其供给服务较低,该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耕地分散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3)人均GDP、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3个因素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且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局部空间相关性高度一致。城市化率越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越低,并形成局部低-高型和高-高型集聚分布。本研究为合理布局和保护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生态用地,发挥赣南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9.
理解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认识植物种群分布规律及预测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集了青藏高原东缘针叶林84个样点共29种主要针叶树种叶片, 探讨该区域常绿针叶树种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和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1)在科和属水平上, 不同针叶树种叶片C、N含量和C:N差异显著; 叶片N:P < 14, 表明该区域针叶树种主要受N限制。(2)叶片N、P含量在环境梯度上表现出一致的分布规律: 均呈现出随纬度和海拔增加而显著降低, 随年平均气温(MAT)和年降水量(MAP)增加而显著增加的趋势; 而叶片C含量与纬度、海拔、MATMAP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3)叶片C:N、C:P呈现出与N、P含量变化相反的分布格局: 均随纬度和海拔增加而显著增加, 随MATMAP增加而显著降低; 而叶片N:P与海拔、MATMAP均无显著相关性。(4)进一步分析表明, 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尽相同。具体而言: 土壤特性是叶片C含量和N:P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而叶片N、P含量和C:N、C:P的变异主要由气候因素决定。总之, 该区域针叶树种叶片化学计量沿环境梯度的变异规律有力地支持了温度生物地球化学假说,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环境变化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0.
东南诸河流域1990-2015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浚茂  臧传富 《生态学报》2019,39(24):9339-935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作为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最直接的反映,其驱动力分析能够很好地揭示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机制。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SPSS主成分分析等方法,从整个东南诸河流域片区的尺度上,研究了包含中国台湾地区在内的1990—2015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其主要驱动机制。研究结果为:(1)全流域各土地类型面积占比为:林地耕地草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林地与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均为"北聚南散,北多南少",城乡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台湾海峡两岸沿海地区以及流域大陆北部靠近长江三角洲的地区。(2)全流域土地类型的面积变化量为:城乡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土地。流域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68%,整体用地类型转化程度先降低再增加,并以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要变化类型。流域南部各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北部剧烈,台湾地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为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3)大陆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人口数量及结构、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台湾地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工农产业结构调整因素。大陆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人口数量及结构、城市化水平和社会工农产业结构,社会工农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水平是台湾地区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本研究为东南诸河流域土地资源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自然流域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提供可靠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