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预注右关托嘧啶(dexmedetomindine,Dex)对喉癌患者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时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喉癌手术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D组在局麻前静脉注射Dex0.5μg/kg(10min泵注完毕),c组以相同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5min后开始行局麻下气管切开。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O)、局麻开始时(T1)、切皮时(T2)、气管内麻醉时(T3)、气管切开造口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次数(RR);观察并记录患者T1~T4各时间点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手术耐受程度评分。结果:与T0相比,C组T1~T4各时点MAP和HR均升高,尤以T3~T4时明显(P〈0.05),D组T1—4时MAP下降、HR明显减慢(P〈0.05);与C组相比,D组T1~T4各时间点MAP均显著下降(P〈0.05),HR均明显减慢(P〈0.01),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手术耐受程度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喉癌患者行局麻气管切开前预先静注右关托嘧啶0.5μg/kg(10min泵注完毕),可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并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终板造瘘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动脉瘤夹闭术中是否进行终板造瘘分为两组,随访6个月以上,评价其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慢性脑积水的总发生率为17.4%,终板造瘘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7.8%,而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28.1%,显著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在FisherⅠ-Ⅱ级中,终板造瘘组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5.0%、7.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isherⅢ-Ⅳ级中,终板造瘘组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10.8%、40.3%,单独夹闭组显著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而Hunt-HessⅠ-Ⅱ级中,终板造瘘组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7.0%、9.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unt-HessⅢ-Ⅳ级中终板造瘘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11.3%、46.5%,单独夹闭组显著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结论:终板造瘘可明显降低Hunt-HessⅢ-Ⅳ级、FisherⅢ、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而对Hunt-HessⅠ-Ⅱ级、FisherⅠ-Ⅱ级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膜片修补口腔上颌窦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第425医院疗养区眼耳鼻喉科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间24例上颌窦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其中A组12例患者各采静脉血20 mL制备PRF膜片修补上颌窦瘘,另外B组12例患者采用组织瓣法修补上颌窦瘘,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一期愈合成功率以及6-12月后随访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RF膜片修补组手术均获得成功,而组织瓣修补组中采用带蒂颚粘膜瓣有1例失败,两组间一期愈合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755),随访发现颊侧黏骨膜瓣修补的患者术后口腔前庭沟均有不同程度变浅,而其它修补方法术后前庭沟无明显异常。结论:自体PRF膜片制备简单,用其修补上颌窦瘘效果确切,手术简单,并发症少,可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血清应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在人食管鳞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选用EC9706-H、EC9706-L和EC109-H、EC109-L两对高低转移细胞系,采用细胞划痕实验验证食管鳞癌高低转移细胞系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SRF在两对食管鳞癌高低转移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在EC9706-H、EC109-H细胞中加入CCG(SRF抑制剂)抑制SRF的表达后,检测其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细胞划痕实验验证了两对食管鳞癌高低转移细胞系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提示SRF在EC9706-H、EC109-H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EC9706-L、EC109-L细胞;在EC9706-H、EC109-H细胞中加入CCG抑制SRF的表达后,其侵袭转移能力明显减退。结论:SRF在高转移性食管鳞癌细胞系中呈现高表达,在低转移性食管鳞癌细胞系中呈现低表达,抑制高转移性食管鳞癌细胞系中SRF的表达后,其侵袭转移能力下降,提示SRF和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危重儿气管导管细菌生物膜对提高病原菌检出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入住新生儿科需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根据机械通气的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72 h组、73~168 h组及>168 h组,以漩涡振荡器振荡气管导管末端,振荡液培养,与同时送检的深部痰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机械通气时间≤72 h组、73~168 h组中,漩涡振荡器振荡液与深部痰培养的阳性率高度一致,Kappa值分别为0.799、0.710,P值分别为0.000及0.000;在>168 h组中,二者中度一致,Kappa值为0.651,P值为0.001。两种方法分离的菌株以产ESBL酶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产ESBL酶大肠杆菌次之,两种方法间菌株的构成及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漩涡振荡器法获取气管导管细菌生物膜不能提高机械通气患儿的病原学检测阳性率,对临床用药无明显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为了筛选出防治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对七个具有止咳化痰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进行了对比实验。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用右美沙芬、氯化铵作阳性药,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采用浓氨水引咳法和气管段酚红分泌法,对七个中药复方制剂的止咳化痰作用进行了观测。结果方7、方5可显著延长小鼠的咳嗽潜伏期(P0.05),减少5 min内的咳嗽次数(P0.05),除方4组外,其他中药组的气管酚红排泌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方7、方5和氯化铵组小鼠的酚红排泌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结论七个中药复方组中,方5、方7的止咳化痰作用最显著,可在进一步实验研究后,作为PRDC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7.
糖原:Lugol氏碘染色诊断食管疾病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类是人体内的主要生命物质之一,其中糖原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器官中,以肝脏和肌肉中含量较多,素有“动物淀粉”之称。近年来人们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1]和组织的过碘酸Schiff染色(PAS)以及淀粉酶的阴性对照实验[2],发现人体正常食管粘膜细胞中也含有丰富的糖原。当食管发生病变时,粘膜内糖原的含量发生变化,这是由于粘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所致。而对于癌变的组织除上述原因外,还由于癌组织内糖原的代谢主要以非常浪费的无氧酵解方式供能,且糖原合成酶活性降低,糖原分解酶的活性升高,加之癌瘤组织代谢异常旺盛,糖…  相似文献   
78.
目的 通过气管滴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观察不同时段肺损伤变化规律.方法 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组8只大鼠,模型组24只大鼠.模型组依据LPS滴注时长不同分为三个亚组:3 h组、6 h组和12 h组,每组8只.以LPS(2 mg/kg)暴露...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ZNF667-AS1通过靶向miR-31-5p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潜在的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ZNF667-AS1在食管癌细胞Eca109、EC1、TE1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的表达水平,并选择表达差异最大的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EVL)与硬化剂(EIS)联合组织胶(TAI)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98例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8例给予EVL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EIS联合TAI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止血率、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及1、3个月时的止血率(99.00%、96.00%、93.00%)均高于对照组(91.84%、87.76%、8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术后3 d,两组患者的门静脉直径、血流量均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血流速度均有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与EIS联合TAI栓塞治疗EGVB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