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香根草和鹅观草对Cu、Pb、Zn及其复合重金属的耐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采用根伸长实验研究了香根草和鹅观草对重金属的耐性随着溶度的升高,耐性指数下降,当香根草和鹅观草受Cu2+、Pb2+、Zn2+单一污染时,三元素的危害作用依次为Cu2+>Pb2+>Zn2+;在Cu、Pb、Zn混合溶液中,其两种植物耐性指数的大小及变化与单一元素Cu溶液最为相似,Cu在溶液中起到主导因子作用;香根草与鹅观草相比,不论是受Cu、Pb、Zn单一污染还是三者的复合污染,香根草比鹅观草都具有较强抵制重金属的胁迫能力,其耐性指数大都大于0 5。因此香根草具有对重金属较强的耐性,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尾矿废弃地的植被重建中,可优先作为选择的材料。  相似文献   
52.
张猛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04,23(3):328-330
报道生于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上的弯孢属真菌一个新种,薏苡生弯孢Curvularia coicicola,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黄茅弯孢 Curvularia heteropogonis Alcorn。新种S形、淡色的分生孢子是区别于其它弯孢种的显著特征。研究标本保藏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53.
卢宝荣  杨俊良   《广西植物》1991,11(3):231-239
本文对缘毛鹅观草(Roegneria pendulina)、鹅观草(R.tsukushiensis var.transiens)及其人工合成杂种F1、双二倍体进行了细胞学,育性等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双亲的减数分裂,花粉育性和结实性均正常,杂种F1的减数分裂不规则且完全不育;当代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70,其减数分裂构型为:6.04 Ⅰ+26.21 Ⅱ+1.52 Ⅲ+1.59 Ⅳ+0.02 Ⅴ:第二代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70,个别植株为69,减数分裂构型分别为:4.16 Ⅰ+27.33 Ⅱ+0.50 Ⅲ+2.16 Ⅳ和4.79 Ⅰ26.26 Ⅱ+1.13 Ⅲ+2.13 Ⅳ。与期望染色体配对模式相比,双二倍体中二价体出现的频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在减数分裂AⅠ和AⅡ分别观察到数目不定的落后单价体,大部份的四分体中出现了微核。双二倍体的育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其花粉可染色性及结实率分别为54.4%和64.0%。  相似文献   
54.
四川米易逸生植物毛叶丁香罗勒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定性法,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和标准品叠加法研究了米易县的逸生植物——毛叶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 L.var.suvae Willd)的精油化学成分。从分离出的53个色谱峰鉴定出2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是丁香酚(84.500%)、顺-罗勒烯(4.567%)、顺-石竹烯(1.516%),α-依兰油烯(2.457%)。已鉴定成分相对含量占全油的96.641%.此精油的丁香酚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栽培的同种植物.  相似文献   
55.
56.
小麦族鹅观草属三种植物的生物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研究了禾本科小麦族鹅观草属的3个种:缘毛鹅观草(Roegneria pendulina Neuski 2n=4x=28),纤毛鹅观草(R. ciliaris (Trin.) Nevski 2n=4x=28)和鹅观草(R. kamoji Ohwi 2n=6x=42)及其种间杂种的形态变异和染色体配对行为。各杂种F_1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数较高,但杂种高度不育。在杂种减数分裂中还观察到一定频率的多价体形成。以上结果充分表明该3种植物享有两个共同的基本染色体组,在S和Y染色体组之间发生过染色体相互易位,缘毛鹅观草的染色体组可拟定为S~PY~P。  相似文献   
57.
新疆、青海和四川等地区小麦族植物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采集于新疆、青海和四川等地的小麦族(Triticeae Dumortier)10属、52种、370份种子材料进行了细胞学观察。该地区小麦族各属种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是从2n=14到2n=84,前者主要存在于大麦属(Hordeum)、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和黑麦属(Secale),而后者全部集中于赖草属(Leymus)。其中染色体数目为2n=28和2n=42的类型出现的频率很高,大多存在于鹅观草属(Roegneria)和披碱草属(Elymus)。除个别种内存在不同倍性的细胞型外,绝大多数种的染色体数目非常稳定。在所有的样本中均没有观察到具非整倍体和B-染色体的材料。  相似文献   
58.
59.
鹅观草属4个种的核型与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4个种鹅观草属(Roegneria C. Koch)植物的核型,其核型公式如下:芒颖鹅观草(R. aristiglumis Keng et S. L. Chen), 2n=4x=28=22m+6sm(2SAT);短颖鹅观草(R. breviglumis Keng), 2n=4x=28=20m(2SAT)+8sm;红原鹅观草(R. hongyuanensis L. B. Cai), 2n=4x=28=22m+6sm(2SAT);山东鹅观草(R. shandongensis(B. Salomon)J. L. Yang, Y. H. Zhou et Yen), 2n=4x=28=24m(2SAT)+4sm。同时对染色体主要特征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鹅观草属4个种的相对进化程度以及宏观分类中2个组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鹅观草属的半颖组在系统发育中派生了颖体短小的小颖组。  相似文献   
60.
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2n=42,SSHHYY)是小麦异源六倍体野生近缘种,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良好抗性,是改良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重要遗传资源。通过远缘杂交,将鹅观草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上的抗赤霉病基因Fhb6导入普通小麦。由于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包含1S、1H和1Y三条染色体,为研究这些同源染色体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影响,筛选出4个鹅观草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通过PCR扩增鹅观草属不同野生种的基因组DNA,明确了抗赤霉病Fhb6基因位于鹅观草1Y#1染色体。进一步利用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从中国春与鹅观草的后代中选育出5份涉及鹅观草1Y#2和1S#2染色体的渗入系材料。其中:21RK?1为二体异代换系DS1Y#2(1A),21RK?2为二体异代换系DS1S#2(1D),21RK?3为二体异附加系DA1S#2,21RK?4为1S#2和TW·1S#2S的双单体附加系,21RK?5为纯合TW·1S#2S易位系。这些新种质为小麦抗赤霉病基因的发掘及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