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3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64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61.
利用6mv的He—Ne激光器,每天对君子兰幼果、胡萝卜根的外植体辐照5分钟,连续辐照20天,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样条件下,辐照10分钟,对君子兰幼果,胡萝卜根的愈伤组织形成和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2.
对48例Ⅲ°烧伤病人的创面,定量植入枯草杆菌BS224菌后,分别在24h、48h、72h及96h做痂下组织细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枯草杆菌对痂下组织的致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感染创面的BS224菌体数量24—48小时显著增加,72—96小时而下降。与清洁创面的BS224菌动态变化上相同,呈常态曲线的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63.
部分正常菌群分离菌株的超氧化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部分正常菌群的生理和病理机制,我们测定了这些菌株的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变化,发现皮肤常住菌的分离株的混合培养时,SOD活性增加,说明它们具有协同作用。此外,对其它菌株SOD活性测定结果可知,类杆菌和双歧杆菌的SOD活性最低,其它菌株也有一定的SOD活性,如乳杆菌的SOD活性为47.47~98.98μg/ml,大肠杆菌的SOD活性为127.12μg/ml肠球菌的SOD活性为172.5μg/ml。  相似文献   
64.
剩余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的生长及积累吲哚生物碱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5.
66.
白蜡虫一龄在女贞叶上取食时,口针尖抵达维管束中的韧皮部。口针在叶内部分长0.10-0.31mm。口针可直穿细胞而过,未见细胞有明显的伤害反应。二龄在枝条上取食时,口针尖在具功能筛管中取食,被取食 的筛管未见严重的伤害反应。口针在树皮内的长变为0.32-0.75mm。口针大多贯通细胞,偶尔在细胞间隙中通过。插在树皮中的口针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口针鞘包围。口针鞘可有分枝。口针鞘 较多的部位薄壁组织细胞有明  相似文献   
67.
周怡  张荷悦  孙涛  曹浩冰  周曾 《生态学报》2023,43(5):2024-2033
潮滩是海岸带湿地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中分布的底栖生物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潮滩底栖微藻、泥沙与水动力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影响潮滩微地貌形态,明晰底栖生物对潮滩微地貌的演化机制至关重要。以黄河三角洲潮滩湿地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潮滩微地貌动力模型,探究底栖生物对微地貌格局演化的作用机制,分析底栖生物对微地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底栖微藻生长与泥沙扩散、水流再分配过程交互作用驱动下,潮滩上可形成底栖微藻覆盖的高丘与积水洼地交替分布的规则性微地貌斑图;(2)微地貌斑图的形成提高了潮滩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和泥沙淤积高度;(3)底栖微藻与泥沙、水流的交互作用使得潮滩微地貌系统对侵蚀扰动呈现非线性响应行为,系统存在临界点,且在一定侵蚀率范围内存在双稳态;(4)黄河口泥螺入侵使得微地貌系统抵抗侵蚀扰动能力减小,且系统稳定性随泥螺生物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8.
骨骼肌是动物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研究骨骼肌发育调控机制对于肌肉相关疾病的诊断以及家畜肉质的改善都有着重要意义。骨骼肌发育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大量肌肉分泌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节。此外,为了维持体内代谢稳态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能量,机体协调多个组织器官形成了复杂而又精密的代谢调控网络,对于调控骨骼肌发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组织器官通讯的潜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脂肪组织、神经组织、肠道等组织器官通讯对于骨骼肌发育的影响,以期为靶向调控骨骼肌发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9.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肠粘蛋白AcMucin5AC-1的结构、分布及对中肠的影响,为解析蜜蜂中肠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中华蜜蜂AcMucin5AC蛋白的序列特征;利用RT-qPCR检测AcMucin5AC-1在中华蜜蜂4日龄幼虫中肠和表皮以及2日龄幼虫感染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 CSBV)后0, 12, 24, 48和72 h时中肠中的表达量。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对中华蜜蜂AcMucin5AC-1进行表达,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并制备相应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AcMucin5AC-1在中华蜜蜂健康3-6日龄幼虫中以及4日龄幼虫中肠、表皮和围食膜中的表达,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AcMucin5AC-1在中华蜜蜂4日龄幼虫中的定位。通过饲喂法利用RNAi沉默中华蜜蜂2日龄幼虫AcMucin5AC-1后12, 24, 48和72 h时分析RNAi干扰效率,利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法探究RNAi干扰2日幼虫AcMuc...  相似文献   
70.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牛乳铁蛋白肽(Bovine lactoferricin, LfcinB)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肠道组织结构及抗病力的影响,试验选取了初均重为(19.88±0.03) g的450尾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阴性对照组)、1000、1500和2000 mg/kg牛乳铁蛋白肽,并设置基础饲料+30 mg/kg氟苯尼考为阳性对照组,共5种试验饲料。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1)随着牛乳铁蛋白肽添加量的增加,大口黑鲈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1000 mg/kg牛乳铁蛋白肽组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最好且与对照组(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对应数据差异显著(P<0.05)。(2)与两个对照组比, 1000 mg/kg牛乳铁蛋白肽组大口黑鲈的肠道胰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显著上升(P<0.05)。(3)与两个对照组比,饲料中添加1000 mg/kg牛乳铁蛋白肽可显著提高大口黑鲈前肠、中肠及后肠的绒毛高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