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首次报道了中国广西产两种爬树蕨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繁殖方式。爬树蕨和桂南爬树蕨的染色体数目都是n=40,2n=80(2x); 每个孢子囊的孢子数为64,是有性生殖二倍体。结合已有资料对爬树蕨属中的系统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
干旱胁迫对欧洲鹅耳枥幼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飒  周琦  祝遵凌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12):2459-2466
以一年生欧洲鹅耳枥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5个土壤含水量梯度,研究不同梯度干旱胁迫对其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明确欧洲鹅耳枥的耐旱特性。结果显示:(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欧洲鹅耳枥幼苗受到损害程度逐渐加重,形态表现出明显的缺水特征,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总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下降,且胁迫强度越强、时间越久其变化幅度越大。(2)幼苗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和干旱时间持续,幼苗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总体上呈增大趋势,并在干旱末期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欧洲鹅耳枥幼苗在短期和轻度(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中度(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5%)干旱胁迫下能通过调节自身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造成的危害;而在重度(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0%)干旱胁迫下,幼苗自我调节能力受影响,极度(田间最大持水量的15%)干旱胁迫对其造成一定的损害。研究认为,欧洲鹅耳枥具有一定的抗干旱特性,可在园林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3.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旱生金毛裸蕨(Gymnopteris vestita)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旱生金毛裸蕨孢子三裂缝,成熟时黄褐色,接种后10~15d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母细胞首先形成单列的丝状体,其后配子体发育明显区别于非旱生的蕨类,金毛裸蕨配子体发育最明显的特征是形成大量的分枝,通常单列的丝状体基部细胞可通过细胞纵分裂形成丝状分枝,这些分枝又可进一步产生新的分枝,分枝的末端可形成片状体,这些片状体又可产生分枝丝状体或片状体,最终整个配子体可发育为群丛。有时,单列的丝状体也可直接发育为片状体,然而这些片状体并不发育为原叶体而是产生大量的丝状分枝。当群丛形成时,在丝状体或片状体表面可产生数量较多的精子器,但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并没有发现颈卵器。如果培养条件适宜,配子体可进行营养繁殖,持续较长时间,老的片状体上可产生新的丝状体。金毛裸蕨位于群丛外的大型心形原叶体可进行无配子生殖产生孢子体。金毛裸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包括多分枝、发达的营养繁殖及无配子生殖现象的发生,表明了金毛裸蕨配子体群丛的形成是对于旱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性。  相似文献   
34.
D2蛋白是植物光系统Ⅱ复合体(PSⅡ)核心蛋白之一,由叶绿体psbD基因编码。为了深入理解核心薄囊蕨类植物在阴生环境下的“辐射”式演化,我们对12种蕨类植物的psbD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然后联合已公布的其他8种蕨类植物的psbD序列,基于ω值(非同义替换率ds和同义替换率ds的比值)探讨了该基因经受的选择压力。发现D2蛋白在大多数分支和位点受到强烈的负选择,但是树蕨类分支的psbD进化速率低且ω值较高。借助多种模型进行的共进化分析显示,树蕨类D2蛋白的168R、245H和272M两两组成具有共进化关系的氨基酸位点对。  相似文献   
35.
重新描述了凹颚叶蜂属Aneugmenus Hartig, 1837的属征,指出了凹颚叶蜂属与柄臀叶蜂属Birka Malaise, 1944、微齿叶蜂属Atoposelandria Enslin, 1912 及狭眶叶蜂属Linorbita Wei & Nie, 1998之间的鉴别特征。简要讨论了与凹颚叶蜂属相关的一些种的分类地位以及凹颚叶蜂属种类的寄主植物资料。从凹颚叶蜂属移出2种,建立了2个新组合和1个新异名:短齿狭眶叶蜂Linorbita ungulica (Wei, 1997), n. comb. 和白足近颚叶蜂Paraneugmenus frontalis (Wei, 1997), n. comb., Aneugmenus mandibularis Wei, 1997, syn. nov., 是Paraneugmenus frontalis (Wei, 1997) 的新异名。提出了凹颚叶蜂属世界种类目录,编制了凹颚叶蜂属分种团以及除新热带界以外的世界种类分种检索表。描述了中国凹颚叶蜂属1新种:Aneugmenus nigrofemoratus sp. nov.。凹颚叶蜂属已知25种被划分为6个种团。  相似文献   
36.
神锢的松动     
郭建崴 《化石》2016,(3):59-60
正如前所述,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是个"黑暗时代"。作为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基督教教会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必须依《圣经》而为,否则就要受到教会的制裁,甚至被教会设立的宗教审判所处以各种残酷的死刑。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学技术也没有多少进展。11世纪以后的欧洲,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  相似文献   
37.
报道了从凤尾蕨属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根状茎中分离出一内生真菌——菌株JJF006,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TLC对该菌株培养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该真菌液体培养基中含有芦丁成分。  相似文献   
38.
1 脱氧 D 木酮糖 5 磷酸合酶(DXS)是甲基 D 赤藓醇 4 磷酸(MEP)途径中控制影响植物萜类化合物合成的第一个限速酶。该研究对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DfDXS基因进行序列特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qRT PCR技术分析其在外源激素、干旱、盐胁迫、高温及低温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旨在探究DfDXS基因在香鳞毛蕨萜类生物合成及抗逆机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解析香鳞毛蕨抗逆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 DfDXS1基因全长2 139 bp,编码712个氨基酸,而DfDXS2全长2 160 bp,编码719个氨基酸;结构域分析显示,其具有典型的转酮醇酶保守域,包含焦磷酸硫胺素结合位点和转酮醇酶结构域;DfDXS氨基酸序列与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和银杏(Ginkgo biloba)的DXS等关系较近。(2)水杨酸(SA)处理下,DfDX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脱落酸(ABA)抑制DfDXS的表达;DfDXS1/2在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乙烯利(Eth)抑制DfDXS的表达,但DfDXS1处理3 h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3)聚乙二醇(PEG)、高温和低温均诱导DfDXS1上调表达。研究推测,香鳞毛蕨DXS基因在萜类物质合成与逆境胁迫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欧洲云杉胚性愈伤组织培养中乙烯的释放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洲云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中,有乙烯不断释放。以3μmol·L-1氨氧乙基乙烯基甘氨酸(AVG)、30μmol·L-1AgNO3处理时,乙烯的释放量分别减少88.2%和32.9%;以30μmol·L-1乙烯丰处理,乙烯释放增加70.4%。乙烯释放量的变化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无显著的抑制或促进效果。乙烯的变化对胚性细胞的显微形态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0.
北京西山侏罗纪大同锥叶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同锥叶蕨Coniopteris tatungensis 是侏罗纪植物群常见的分子。由于对该植物特征认识的不同, 对其在分类上的归属有不同意见,或归入膜蕨型锥叶蕨C.hymenophylloides,或归入简单锥叶蕨C. simplex。通过对产自北京西山斋堂地区窑坡组下段的标本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 标本的孢子囊群和孢子囊的观察,确认大同锥叶蕨在锥叶蕨属的种级分类上的独立性。文中还初步讨论了其分类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