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松突圆蚧冷冻试验及其潜在地理范围北界的推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受冻死亡者身体上出现深色的斑带.在同一时间处理下处理温度与松突圆蚧存活率存在明显的 S 形曲线关系 sin~(-1)(2S-1)=A+Bt.3~24小时的冷冻试验可得处理时间与致死中量的回归方程 Lt_(50)=-8.5165+2.6043lnh.-10℃下24小时,99%以上死亡.预测松突圆蚧潜在的分布北界为北纬32~33°之间.  相似文献   
82.
松突圆蚧初孵若虫具趋光性,负趋地性和爬上突起物的习性,其负趋地性因光强减弱而消失,初孵若虫爬虫速度随孵出时间增加而减慢,初孵若虫于土面上爬动距离和爬动时间均极短,掉在地上的爬虫将不能存活。爬虫不能在潮湿的底质上爬动,当受试针叶上虫口密度大,针叶相互接触时,初孵若虫于叶鞘外固定多于叶鞘内固定,当用无虫马尾松枝受试时爬虫于叶鞘内固定,叶鞘外固定数为零。  相似文献   
83.
杰克贝尔氏粉蚧原产于新热带区,是新近传入中国大陆的一种外来生物,主要危害水果、蔬菜、园林植物和粮食作物。该虫于2012年首次在我国海南乐东被发现,寄主植物为丝瓜;之后又在新疆乌鲁木齐的花卉市场被发现,寄主植物为来自广东或福建的盆景人参榕。杰克贝尔氏粉蚧寄主范围广泛,涉及50科200多种,且极易随农产品的贸易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扩散,对我国农林产业的安全生产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概述了杰克贝尔氏粉蚧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征,浅析了其在我国的传播扩散趋势,并从物种鉴定、生物防治和检验检疫处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控建议,以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种粉蚧在我国的进一步传播扩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全球恶性入侵害虫,2008年传入我国,目前已有13个省区报道其为害,2009年在云南省被发现,截至2013年3月,云南省共8个州(市) 10个县(市)已有分布。扶桑绵粉蚧寄主范围广,危害性大,适应性强。同时,云南省花卉、蔬菜调运及进出口贸易频繁,加之气候类型丰富、水热条件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等优势,有利于扶桑绵粉蚧的入侵、定殖与扩散,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关于云南省扶桑绵粉蚧的研究仍然缺乏,现就扶桑绵粉蚧在云南的发生现状、潜在风险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该虫的有效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本文记述了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绛蚧属1新种--版纳绛蚧Kermes bannaensis Liu sp.nov.,对其雌、雄成虫和一龄若虫的形态特征分别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图示。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86.
世界胭脂虫业再度兴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庄馥萃 《昆虫知识》1995,32(6):372-373
  相似文献   
87.
调查了红圆蚧在不同定居地(果、叶、枝条和树干)的密度分布。结果表明,红圆蚧密度在果和树干上较高,在枝条和叶片上较低。红圆蚧的生命表研究说明,红圆蚧以各种虫态越冬,但低温对其存活影响很大。越冬成蚧存活率仅有18.3%,各世代累积存活率在0.54% ̄3.8%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88.
梁铁  李志刚 《昆虫知识》1997,34(3):152-153
梨圆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又称梨笠圆蚧、梨跨圆蚧、梨枝圆蚧,是新疆近年来危害果树、果实的较为严重的害虫之一。寄主较多、危害较重、虽日渐蔓延严重,但尚未引起充分重视;为此,1994~1995年作者对该虫的分布、危害、发生规律、天敌昆虫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分布与危害本种为亚洲原产,现已传遍世界各地。能加害梨、苹果、红枣、桃、山殖、樱桃、海棠、葡萄、杨、柳等238种植物的干、枝、叶和果实。此虫在新疆主要分布于库尔勒、哈密、阿克苏、喀什等地区;但近年来,发现该虫的危…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寄生茶小绿叶蝉的丝状真菌进行鉴定和分生孢子培养研究。【方法】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构建系统树进行分析,分生孢子培养通过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进行产孢条件优化。【结果】根据形态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真菌为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 ZareW.Gams。最优产孢条件(质量体积比)为:蛋白胨2%,麦芽糖1%,蚕蛹粉1%,氯化钾0.05%,磷酸氢二钾0.1%,七水硫酸镁0.05%,琼脂1.5%,蒸馏水1 000 m L,25°C。【结论】通过形态特征比较和分子序列分析表明,罹病茶小绿叶蝉上的真菌为已知种——渐狭蜡蚧菌,并对该菌株进行了产孢条件的优化。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应用到茶小绿叶蝉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0.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机械损伤叶片(MW)、外源水杨酸诱导(Me SA)、扶桑绵粉蚧短期(S-MF)及长期为害(L-MF)4种方式处理棉花,对棉花植株释放的萜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共有5种萜类化合物被定性检出,分别为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A-柏木烯与雪松烯;扶桑绵粉蚧的取食为害显著提高了棉花α蒎烯、β蒎烯及A-柏木烯的释放量,并且新增加雪松烯与长叶烯的释放;而叶片机械损伤与外源水杨酸诱导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α蒎烯、β蒎烯及A-柏木烯的释放量。本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进行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