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通过定点调查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和寄生蜂种群消长动态及农药影响橡胶盔蚧寄生蜂寄生率的试验,分析评价寄生蜂在控制橡胶盔蚧上的可利用性及探讨橡胶盔蚧的综合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寄生蜂种群消长变化趋势与橡胶盔蚧基本一致.橡胶盔蚧成虫和若虫的发生以及寄生蜂种群寄生率周年均出现3个高峰,成...  相似文献   
132.
菠萝粉蚧Dysmicoccus brevipes(Cockerell)和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是菠萝等热带水果上的重要害虫,是我国进出境水果贸易中均需要检疫处理的对象。为了建立适合菠萝等水果上这两种粉蚧的检疫处理技术,本研究采用80、130、180、230和280 Gyγ-射线辐照处理了两种粉蚧的若虫和成虫。结果表明,两种粉蚧对γ射线的剂量反应基本一致,表现为随虫龄增大对辐照的耐受性增强,以雌成虫为最强。采用230Gy辐照若虫,两种粉蚧各若虫均不产生F1代活虫体,并且菠萝粉蚧1龄若虫在该剂量下不能发育至雌成虫。以230 Gy辐照成虫,两种粉蚧均产生F1代雌成虫,但不产生F2代。以240 Gy剂量大规模辐照处理3龄若虫和雌成虫,表明该剂量足以阻止两种粉蚧繁殖,该剂量可作为这两种粉蚧辐照处理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3.
无花果蜡蚧Ceroplastes rusci (Linnaeus)原产于非洲,是危害经济林和园林树种的重要害虫。2007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2012年4月下旬,该虫于广东省茂名市和四川省攀枝花市的榕树上被首次发现,为我国的新入侵害虫。本文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植物、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明确北京口岸从泰国进口的红毛丹果实表皮中检出活体粉蚧的种类及其分类地位、分布、潜在入侵危害性等情况。【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技术对截获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粉蚧为多孔曼粉蚧Maconellicoccus multipori(Takahashi,1951),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粉蚧科Pseudococcidae蔓粉蚧属Maconellicoccus。同时详细介绍了该粉蚧的形态特征,以及我国口岸对曼粉蚧属的截获情况,讨论了多孔曼粉蚧的检疫意义。【结论】口岸应对该虫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针对该虫的检疫措施,严防该虫入侵我国。  相似文献   
135.
【目的】为明确8种常用农药与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及对烟粉虱Bemisiatabaci若虫的毒力。【方法】该试验采用涂板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8种常用农药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量以及对烟粉虱若虫的LC50和共毒系数。【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农药稀释倍数的增加,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孢子萌发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依次降低。其中,生物源农药乙基多杀菌素、藜芦碱、印楝素与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和协同增效作用最好。乙基多杀菌素、藜芦碱、印楝素在10倍稀释浓度下,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20.02%、16.41%、15.38%;产孢抑制率分别为17.77%、15.90%、14.96%;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96%、8.87%、9.74%。蜡蚧轮枝菌与印楝素、藜芦碱混合后协同增效作用最好,CTC最大值分别为315和302。【结论】因此,应用蜡蚧轮枝菌防治烟粉虱,选择相容性好、共毒系数高的农药以低剂量与蜡蚧轮枝菌复配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的用量,对温室大棚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6.
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为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优势天敌之一。为了探明该蜂的贮藏条件,本研究将1日龄、3日龄的日本食蚧蚜小蜂蛹在10℃、12℃、14℃条件下分别贮藏7、9、11、13、15、17、19、21、23、25、27 d,观察其羽化率及羽化后的成蜂寿命、产卵量、寄生率等。结果表明:日本食蚧蚜小蜂的羽化率随贮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同一温度贮藏相同时间后3日龄蛹羽化率均高于1日龄蛹。贮藏时间是日本食蚧蚜小蜂蛹存活的重要影响因子,3日龄蛹10℃贮藏7 d,羽化率为96.00%,贮藏27 d,羽化率仅为44.67%;12℃贮藏7 d,羽化率为96.67%,27 d蛹羽化率达88.00%;在14℃贮藏25 d后在人工气候箱内有小蜂羽化。低温贮藏蛹羽化后的成虫寿命随贮藏温度的降低而缩短;14℃贮藏后,羽化成蜂寿命随贮藏时间增加而显著缩短,10℃、12℃降低不明显;10℃贮藏23 d后寿命仅为10.11 d。3日龄蛹12℃贮藏19、21、23、25、27 d后羽化成蜂产卵量及寄生率均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贮藏27 d时最低,分别为34.33%、51.67%。综上所述,在12℃条件下短期贮藏日本食蚧蚜小蜂3日龄蛹27 d以内对其存活影响不大,12℃、3日龄蛹可作为该蜂的贮藏条件。  相似文献   
137.
为初步探讨木瓜秀粉蚧的温度适应性机理,本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了不同温度饲养条件下木瓜秀粉蚧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差异。保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与28℃相比,12℃、16℃、36℃和40℃下的POD、PPO、CAT和SOD的活性显著增加,分别为28℃的195.5%、187.7%、154.5%和162.1%,182.5%、158.6%、137.4%和152.1%,183.3%、166.7%、145.3%和181.8%,193.0%、179.8%、167.1%和191.9%,而20℃、24℃和32℃下各保护酶活性与28℃相比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16℃以下低温和36℃以上高温可以诱导木瓜秀粉蚧保护酶活性显著提高,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为深入开展木瓜秀粉蚧的生态适应性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8.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11,(2):434-434
<正>扶桑绵粉蚧,又称:棉花粉蚧,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粉蚧亚科Phenacoccinae。雌性成虫椭圆形,长3.0~4.2mm,宽2.0~3.1mm;全身覆被白色蜡粉,背部有一系列的黑色背斑,通常头部背面1对和腹部背面3对黑斑明显;触角9节;足发达。雄性成虫体微  相似文献   
139.
为研究蚧虫血淋巴中血细胞的种类及其结构特征,本文采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半翅目:蚧总科:粉蚧科)雌成虫血细胞的显微形态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在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识别出白蜡绵粉蚧血淋巴中的5种血细胞,即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类绛色血胞和囊血胞.在透射电镜下,原血胞的细胞核明显,表现出高的细胞质密度;浆血胞最典型的特征是细胞质中有大量的囊泡;粒血胞的细胞质中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许多玫瑰形的细颗粒;类绛色血胞最典型的特征是有许多结晶,并在细胞质空泡区内分布更多;囊血胞透明性强,具有围核空间,膨大成潴泡状.  相似文献   
140.
槐树长珠蚧Neogreenia sophorica Wu是2004年发现于北京东城区的一种新害虫,危害槐树。在北京1年发生1代,有3个龄期,以2龄若虫过冬。营孤雌生殖。每头雌蚧平均产卵105粒,平均孵化率47.53%。1龄若虫期有扩散能力,固定后分布在树干基部1m以上,直径大于5cm的枝条的树皮下。防治的最佳时机应在1龄若虫涌散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