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记述短柄泥蜂亚科1中国新记录亚族(圆痣短柄泥蜂亚族Ammoplanina Evans)、2中国新记录属(锐痣短柄泥蜂属Ammoplanops Gussakovskij和圆痣短柄泥蜂属Ammoplanus Giraud)及5中国新记录种(脊锐痣短柄泥蜂Ammoplanops carinatus Gussakovskij,...  相似文献   
102.
《人与生物圈》2011,(3):48-49
内蒙古锡林郭勒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中部,横跨行政区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总面积5800平方公里,以保护各种类型的草原,沙地森林和河谷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为主。1 987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张家口→宝昌→哈巴嘎→桑根  相似文献   
103.
三种仿生不育剂对栗山天牛成虫的不育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出防治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成虫的不育剂,本研究利用灭幼脲Ⅲ号、除虫脲和杀铃脲3种仿生制剂分别稀释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3000倍和4000倍等6种浓度进行处理,对其成虫进行了不育性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不育剂不同处理在雌雄虫寿命、产卵量和产卵期、子代卵...  相似文献   
104.
国产爵床科芦莉花族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国产爵床科Acanthaceae芦莉花族Ruellieae芦莉花亚族Ruelliinae 2属7种、假杜鹃亚族Barlerinae 1属3种和马蓝亚族Strobilanthinae 16属34种植物扫描电镜下的花粉形态.芦莉花亚族的地皮消属Pararuellia和喜花草属Eranthemum的花粉均为圆球形,具3孔或3孔沟,外壁为不同的网状结构; 假杜鹃亚族的假杜鹃属Barleria的花粉为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亦为网状结构;马蓝亚族植物(包含广义的马蓝属Strobilanthes s.l.)花粉形态多样,结构复杂.依据花粉萌发孔和外壁纹饰特征,可将马蓝亚族16属植物和上述两亚族3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归纳成3大类型: 1. 具3孔类型.其中又有(1)外壁具网状纹饰者,见于地皮消属; (2)外壁具芽胞状纹饰者,见于黄猄草属Championella; (3)外壁具刺状(棒状)纹饰者,见于南一笼鸡属Paragutzlaffia、叉花草属Diflugossa和假蓝属Pteroptychia.2. 具3孔沟及具3孔沟与假沟类型(肋条带型).其中又有(1)具3孔沟和网状纹饰者,见于喜花草属和假杜鹃属; (2)具刺状(棒状)纹饰者,见于南一笼鸡属、叉花草属和假蓝属; (3)具3孔沟与假沟,外壁纹饰具节隔、肋条带状或网状,网眼纵向排列成行,网眼内有细网纹者,见于耳叶马蓝属Perilepta、马蓝属Pteracanthus(大部分)、金足草属Goldfussia、紫云菜属Strobilanthes(部分)和合页草属Sympagis; (4)具3孔沟与假沟类型,肋条带状,但不具节隔,外壁纹饰网状,网眼不成行或不明显纵向排列,网内无细网纹者,见于尖蕊花属Aechmanthera、板蓝属Baphicacanthus、马蓝属(部分)和糯米香属Semnostachya; (5)具双脊及细网状纹饰者,见于环毛紫云菜Strobilanthes cycla.3. 具(4-)5孔沟及假沟类型(肋条带型),外壁具网状或拟网状纹饰,见于腺背蓝属Adenacanthus.另外兰嵌马蓝属Parachampionella、山一笼鸡属Gutzlaffia和肖笼鸡属Tarphochlamys的花粉有无萌发孔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芦莉花族植物的花粉形态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是重要的分类性状.利用花粉形态特征能较好地区分高级分类群如亚科、族以及亚族,有时也有助于阐明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也能用于区分属、种和阐明其关系.  相似文献   
105.
记中国首次发现的"真古兽类" (eupantotherian)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在中国首次发现的采自辽宁黑山县八道壕矿区早白垩世晚期沙海组的一件“eu- pantotherian”(“真古兽类”)下颌骨化石。标本保存了最后两个前臼齿和4个臼齿,它以抬高的下颌角突,半臼齿化的最后一枚前臼齿,臼齿上面积增大但未发育成完整盆形的跟座,尚未形成的facet-5,及加长的最后臼齿等特点有别于所有已知的“eupantotherian”和具有雏形磨楔式臼齿的Kielantherium,被命名为一新属新种,Mozomus shikamai gen.et sp.nov.(鹿间明镇古兽),并由它而创建了一新科,Mozomuridae fam.nov. “Eupantotherian”是早期哺乳动物演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从无跟座的对齿兽(sym- metrodont)到具有磨楔式(tribosphenic)臼齿兽类的中间类型。早期兽类进化的成功模式是发育成具有磨楔式的臼齿,即在上臼齿上发育出原尖,而下臼齿的跟座形成由3个齿尖围成的盆状。这种结构扩大了牙齿的面积,使咀嚼切割能力更趋完善,今天的有袋类和真兽类均是如此。但在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史上,“eupantotherian”类的化石发现不多,这给探讨具有磨楔式臼齿构造的两大门类(后兽类和真兽类)的起源带来不少困难和疑惑。而传统上的真古兽类形态分异又很大,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其中有跟座发育较好者,如peramurans有可能更接近具有磨楔式臼齿兽类的基部位置,本文记述的Mozomus shikamai也应属于这一类型。具有雏形的被认为处于基干上的磨楔式臼齿类化石,迄今只有两种,即发现在英国早白垩世地层中的滨齿兽(Aegialodon)和蒙古早白垩世晚期Hoobor层的Kielantherium,前者仅有一颗下臼齿,后者由一枚下臼齿和一具有4颗臼齿的下牙床为代表。两种化石在分类上被归入单一的滨齿兽目(Order Aegialodontia Butler,1978),视为Boreosphenidans的基干(stem)。本文记述的Mozomus,其时代与Kielantherium的大体相当,在大小、齿式及臼齿形态上与后者也多有相近之处,但前者以其臼齿的facet-5尚未出现和跟盆发育不全等特点表明它较Kielantherium更为原始,不具备磨楔式臼齿的模式,因之不能归人Aegialodontia,而只能纳入”eupantotheri- ans”。但在后一类的组合中,Mozomus以它半臼齿化的最后前臼齿和面积增大但未发育成盆形的跟座等特点,又是组合中相当进步的类型。无论如何Mozomus的发现是在为数极少的向磨楔式臼齿模式进化的中间环节上增添了一件重要的化石标本,也增加了不少新的信息。它必会引起学者对这一进化过程的更加深入的反思和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介绍了黄埔区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黄埔区林业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7.
松褐天牛六种类型的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不同类型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在松褐天牛触角上存在6种类型的感器:机械感器、锥形感器、毛型感器、耳形感器、刺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机械感器壁厚无孔,淋巴腔中无树突。锥形感器壁薄多孔,有50多个树突分支,每个分支有1~10个微管。毛型感器单壁,壁上有小孔,孔数相对较少,感器内树突1~8个不等,树突内含不同数量的微管。耳形感器,壁薄多孔,内部有少于5个的树突分支,树突内含有数量不等的微管。刺形感器又分为2个亚型:Ⅰ型壁上具纵脊无孔,顶端有孔;Ⅱ型壁上无脊无孔,顶端具单孔。刺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均壁厚无孔,树突鞘一直通到顶端小孔。栓锥形感器上半部具纵脊无孔,下端有少量孔,顶端具三瓣状开口的孔。对感受器功能的讨论认为:机械感器不是化学感器;锥形、毛型和耳形感器是嗅觉感器;刺形和栓锥形感器可能是接触化学(味觉)感器。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揭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纤维素酶与寄主选择的关系, 以4种不同寄主树种(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 pyramidalis Bunge、箭杆杨Populus nigra var. thevestina (Dode) Bean、合作杨Populus simonii × Populus pyramidalis cv. opera Hsu和漳河柳Salix matsudana f. lobato-glandulosa Faug et Liu来源的光肩星天牛幼虫, 和以取食5种不同树种(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合作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和复叶槭Acer negundo Linn.)的光肩星天牛成虫为实验对象, 测定其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 不同寄主来源的光肩星天牛幼虫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在1.36~2.71 μmol葡萄糖/ (g FW·h)之间, 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2.57~4.86 μmol葡萄糖/(g FW·h)之间;取食不同树种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在4.08~9.27 μmol葡萄糖/(g FW·h)之间, 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2.87~6.08 μmol葡萄糖/ (g FW·h)之间。不同寄主树种来源的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内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取食与否以及取食树种的不同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纤维素酶活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影响武夷山景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变化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监测武夷山景区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发生,防范松材松材线虫Bursaphelonchus xylophilus病的入侵,于2005-2007年每年4-9月,在武夷山景区10个地点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气象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松墨天牛数量变化的综合影响规律及其程度,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矢量递进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和气象因子是松墨天牛羽化孔数和诱集成虫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影响松墨天牛成虫诱集数的环境因子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郁闭度、地被物覆盖率、海拔、林龄、坡位、坡向和树高;影响羽化孔数的环境因子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郁闭度、地被物覆盖率、树高、林龄、海拔、坡位和坡向。影响松墨天牛诱集成虫数和羽化孔数的气象因子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月平均温度、最高与最低温差、总降雨量(mm)、气压(hpa)和平均湿度(%)。单从环境因子和气象因子的统计数据分析,环境因子的重要性次序是:坡位、郁闭度、地被物覆盖率、海拔(m)、 林龄(a)、树高(m)、坡向;气象因子的重要性次序是:气压(hpa)、 平均温度 (℃)、最高与最低温差(℃)、 总降雨量(mm)、平均湿度(%)。按月分析和按年度分析时其相对重要性基本上是一致的。结论认为,环境因子和气象因子对松墨天牛的数量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对中国直扁足甲属Blindus Mulsantet Rey,1853进行了分类总结,分别给出世界已知8种及亚种的♂和♀成虫检索表,描述1新种:弯胫直扁足甲B.curvotibi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弯胫直扁足甲,新种Blindu curvotibius sp.nov.(图2~9,52)新种近似于Blindus reichardti Medvedev,1968,两者的显著区别是:1)前者的额有1人字凹;而后者无;2)前者前胸背板的刻点行深,行间十分隆起;而后者的刻点行浅,行间隆起不明显;3)前者的前胸背板基部仅两端有饰边;而后者整个基部有完整饰边;4)前者的后足胫节明显弯曲;而后者后足胫节均匀弯曲,整体弯曲不强烈。正模♂,河南鸡公山,2004-08-05,海拔250~700m,王凤艳采。副模2♀♀,记录数据同正模。词源:种名根据后足胫节弯曲而提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