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摘要 目的:探讨del Nido心脏停搏液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2015年2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进行急诊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150例患者,入院后根据术中采用的心脏停搏液的不同分为两组 del Nido组与对照组各75例,所有患者都实施大血管外科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团队完成手术。Del Nido组给予del Nido心脏停博液灌注,对照组给予改良St. Thomas液灌注,记录心肌保护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手术,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l Nido组的灌注次数、总灌注时间、停博液晶体总量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l Nido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的血清 cTnⅠ高于术前(P<0.05),del Nido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的院内死亡、心律失常、开胸止血、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l Nido心脏停搏液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能更好地发挥心肌保护效果,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灌注次数、总灌注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索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 HSP90)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血管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 SMCs)表型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变主动脉壁组织和外周血标本(AD组,20例),心脏移植供体等来源的正常主动脉壁组织和外周血标本(正常组,10例);ELISA法检测血浆HSP90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SP90的表达差异及定位;Western blot检测组织标本中蛋白的表达差异;应用Spearman分析HSP90和SMCs表型标志物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D患者血浆中HSP90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142.38±40.16ng/mL vs. 54.99±24.46 ng/mL,P<0.01)。相对于正常主动脉壁组织,主动脉夹层血管壁组织中HSP90表达明显升高,且主要分布在血管壁中层细胞的胞浆中,分泌型SMCs标志物OPN的表达明显增多,而收缩型标志物α-SMA表达则显著减少。HSP90和α-SMA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2=0.677,P<0.01),和OPN呈正相关(R2=0.572,P<0.01)。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管壁组织及外周血中的HSP90含量明显升高,参与了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3.
孙勇  池一凡  侯文明  牛兆倬  孙忠东  孙龙 《生物磁学》2011,(13):2502-2503,2524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急性StandfordA型夹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外科治疗12例马凡综合征合并急性StandfordA型夹层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Mini—root手术方式代替Bentall手术。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69~103min,平均(78.7±28.6)min,体外循环时间79~122min,平均(98.3±23.8)min。术后早期存活11例,死亡1例,死亡率8.3%。术后随访时间2~37个月,平均(18.2±8.6)个月,其中1例术后24月发生急性腹主动脉夹层,予以实施腔内支架隔绝术成功以治愈出院。术后与术前左心室舒张末径分别为45~58mm,平均(50.2±5.6)mnq和53~69mm,平均(61.3±4.6)mm(P〈0.01)。结论:马凡综合征合并急性Standford A型夹层一经确诊则需急诊手术,及时的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而且应用改良Mini—root手术方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介入血管腔内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例患者均通过腹部CT及血管造影明确诊断ISMAD,本组病例确诊后行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术后继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并术后1、3、6个月进行CTA或血管造影随访.结果: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其中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2例,双支架重叠技术3例,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术后3周内症状逐渐消失;术后3~6个月时肠系膜上动脉CTA及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不显影,支架腔内血流通畅;随访3~12个月(平均7.8个月)夹层动脉瘤无复发.结论: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是治疗ISMAD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选择36例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根据病变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范围、有无合并主动瓣关闭不全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随访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预后。结果:3例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死亡率为8.3%,平均手术时间156.7±56.7min,平均阻断时间98.5±32.7min,平均选择性脑灌注时1.756.1±20.7min,术后平均ICU住院时间6.2±3.8d,术后平均总计住院时间25.4±7.3d;术后6个月后随访.3例患者死亡,其余30例患者恢复满意,生活质量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积极施行早期外科治疗,术前快速准确诊断,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术后采取措施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TEVAR)术中封闭左锁骨下动脉(LSA)的疗效。方法:抽选我院200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8例TEVAR患者,其中未实施LSA封堵者396例,实施LSA封堵者212例,分析TEVAR患者LSA封堵及未封堵围手术期术后脑梗、截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访并回顾发生远期脑梗死、截瘫患者资料。结果:608例TEVAR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左上肢严重缺血;LSA未封堵与封堵发生术后近期脑梗死、截瘫的概率分别为0.51%(2/396)VS 0.47%(1/212)、0.75%(3/396)VS 0.47%(1/2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30.5±3.7)个月,共509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死亡53例,随访时间内出现远期脑梗5例(LSA未封堵3例、封堵2例)。随访期间术前及术后截瘫共8例,2例分别在术后第7天、1月死亡,1例失访,其余患者下肢肌力在随访结束时均逐渐恢复至4级及以上。结论:对于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TEVAR术中封闭LSA是可行的,不会引起急性后循环缺血,左上肢可很好耐受LSA封堵,不会增加术后近远期脑梗死、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治疗亚急性期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中远端破口特点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本院2011年7月至2015年4月期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中支架置入封闭近端破口后,所有支架都植入成功,远端破口仍有明显造影剂返流的43例,随访跟踪术后3~24月主动脉真、假腔面积变化及血栓化情况,同时分析破口血流方向及假腔造影剂充填所需心搏数对主动脉假腔血栓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假腔造影剂充填所需心搏(2和≥2)、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真假腔面积变化及假腔形成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单因素分析显示远端破口血流溢入假腔方向对TEVAR对术后主动脉重塑无影响,但术后血压控制不佳(≥140/90 mmHg),不利于术后主动脉重塑。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TEVAR术中支架置入封闭近端破口远端仍有破口且流速较快的患者,术后需严格控制血压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椎动脉夹层(VA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VAD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组4例VAD患者中,2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例有高血压病相关家族史,1例无相关病史或家族史;3例患者有10年以上的吸烟史;4例患者均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行走不稳等后循环缺血症状,其中2例有显著的头枕部痛;4例患者均经DSA确诊为VAD。3例患者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3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治疗后仍有显著的头枕部痛症状,拒绝进一步治疗予出院。结论:脑梗死患者有高血压病及长期吸烟史,表现为头晕、头枕痛等后循环缺血症状,应考虑VAD的可能。DSA是目前诊断VAD的金标准,及时规范的治疗可改善VA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活血通络汤联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及对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推拿科收治的CSA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抽签原则分成观察组(n=53)以及对照组(n=52)。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活血通络汤联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两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颈椎功能变化情况、动脉血流速度以及颈椎屈伸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颈椎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血流速度(Vs)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曲度、颈椎屈伸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汤联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CSA的疗效较好,有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动脉血流速度以及颈椎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40.
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一类大血管疾病,其突出特点是起病急、进程快、死亡率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早期预警和早期诊断技术,且部分患者首发即为猝死.近年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导致TAD发生的致病基因涉及TGF-β信号通路(TGFBR2、TGFB3、SMAD3等)、细胞外基质(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