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61.
青霉LQ-7植酸酶产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筛选到一株植酸酶高产菌株 ,对其进行诱变并研究了该菌株产植酸酶的最适条件。优化产酶液体培养基组成为 :3%可溶性淀粉 ,0 5 %蛋白胨 ,0 5 %NH4NO3 ,0 0 5 %MgSO4·7H2 O ,0 0 5 %FeSO4·7H2 O ,0 0 0 1%MnSO4·4H2 O ;发酵培养基的起始pH为 6 5 ,接种量 4%的条件下 30℃ ,135r min培养 72h可获得较高的植酸酶产量。少量 (2 5mg)植酸盐的加入对植酸酶有促进作用 ,但过量 (10mg以上 )时则会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2.
产植酸酶菌株的分离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产植酸酶菌株分离筛选的方法 ,筛选得到分别适宜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的酶活力较高的黑曲霉XH和黑曲霉PA两菌株。在液态发酵KH2 PO4 对植酸酶产生有促进作用 ,其最佳用量为 8mg %;在固态发酵KH2 PO4 的添加对植酸酶的产生无明显促进作用。 2菌株所产植酸酶具有相似的酶学性质 ,最适作用温度为 5 5℃ ,当底物 pH为 3~ 5具有较高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163.
目的:评价转AO基因高植酸酶玉米的主要营养学价值。方法:以国标法测定转基因玉米及其亲本的主要营养成分。选择断乳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饲养28d。对5组大鼠饲养前、后主要营养学指标、血液和生化学指标,以及蛋白质功效比值(PER)进行比较。 结果:转AO基因高植酸酶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在主要营养成分方面均有相似性。各试验组大鼠的平均增重和平均日增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组的平均增重亦显著高于B组(P<0.05)。雄性试验组和雌性A、B组的WBC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雄性B、D组的AST,以及A组的CR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雄性C组的AST显著低于D组(P<0.05)。所有试验组的PE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转基因玉米与对照玉米在PER和校正PER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转AO基因高植酸酶玉米在蛋白质营养价值方面与非转基因玉米具有实质等同性,从营养学角度分析该类型玉米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4.
为了优化植酸酶高密度发酵条件,有必要获取在发酵过程中由于控制策略引起有关参数的实时变化及其关联性.本研究利用传感器对植酸酶工程菌高密度发酵过程进行数据在线采集,通过改变转速、接种量与补料甘油,探讨三方面控制因素对高密度发酵产酶过程参数具体影响及各参数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建立起与转速-细胞密度-溶氧-乳酸相关的发酵罐内外环...  相似文献   
165.
目的: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植酸酶基因进行定向进化,获得热稳定性提高的植酸酶突变体。方法:利用易错PCR技术和96微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获得突变体基因,并对突变酶进行异源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结果:通过筛选获得3株热稳定性明显提高的植酸酶突变体APPA1、APPA2、APPA3。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3个突变体分子量均约为55kDa,最适pH均为4.5,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别,热稳定性较野生型均有显著提高,其中突变体APPA3的最适温度为65℃,较野生酶提高5℃,在90℃处理10min后保留50%的酶活。酶的三维结构模拟显示,5个突变位点在植酸酶整体结构上均引入新氢键。结论:通过定向进化获得热稳定性提高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植酸酶突变体,对植酸酶的工业应用和研究植酸酶结构与功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6.
167.
旨为从高寒草地燕麦根际定向筛选解植酸磷微生物资源,筛选促生潜力菌株,分析植酸酶编码基因。采用国际植物研究所磷酸盐生长培养基(NBRIP)分离及筛选菌株,16S rRNA基因鉴定其分类地位,并测定菌株植酸酶活性及促生特性,结合简并PCR和高效热不对称交错PCR(hiTAIL-PCR)扩增植酸酶基因完整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异源表达。共获得107株菌株,其中51株能在NBRIP培养基上形成清晰溶磷圈,鉴定为2门10科11属,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为优势菌。14株不同种假单胞菌均检测出植酸酶活性,具有溶解有机/无机磷、分泌IAA(3-indoleacetic acid)、固氮及拮抗植物病原菌的促生活性。获得了3株菌株的植酸酶(PHY65、PHY101和PHY131)序列,预测为β-螺旋植酸酶(β-propeller phytases,BPPhy)家族蛋白,其中重组PHY65的比活性为28.2 U/mg。研究结果可为解磷生物菌剂的研发与利用提供优良菌株资源,为植酸酶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