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71.
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5个(A~E)直径不同的开顶式增温小室(OTCs)环境条件下,通过连续5年(2002~2006)的野外试验,分析了植物生长季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高度、盖度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1)开顶式增温小室能够有效改变微气候环境,室内气温比室外增加0.24~3.41℃,其增温幅度与温室面积大小呈显著负相关(r=-0.993 1·).(2)随着试验时间的持续,各温室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逐渐升高,第1年以温室B略高(202.01 g/m2),而第5年以温室A最高(414.56 g/m2)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和对照(P<0.05).(3)植物群落平均高度在同一温室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第5年显著高于其它年份(P<0.05);而不同温室间的植物群落平均高度随着室内温度的增高而逐渐显著增加.(4)植物群落总盖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至第5年已接近或达到100%;各温室间分盖度之和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年际间变化差异极显著(P<0.001),2004~2006年分盖度之和均极显著高于2002和2003年,而2003年又显著高于2002年.可见,随着温室气温的逐渐增加,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高度、盖度均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72.
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典型固定沙丘植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常规取样方法,2003年夏季对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典型固定沙丘的植物群落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沙丘植物群落由阳坡、阴坡、沙脊、腰地、落沙坡、丘顶和风蚀坑植物群落组成,阴坡植物种类复杂,主要为耐阴乔木半乔木 灌木 柳灌丛类,群落较为稳定;阳坡主要以褐沙蒿、雾冰藜和虫实为主,种类组成较为简单,退化严重;沙脊为沙蒿 半旱生杂草类;腰地形成木岩黄芪 半灌木半旱生杂草类;落沙地形成虫实 狗尾草优势群落;风蚀坑形成狗尾草 虫实 褐沙蒿优势群落;顶部则形成虫实(63%)单优势群落。固定沙丘植物群落退化严重,需要加强保护,控制放牧强度,防止沙丘活化。  相似文献   
573.
腾格里沙漠3种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何兴东  邬畏 《生态学报》2009,29(8):4094-4101
为了揭示干旱区成土碳酸钙的形成机制,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的腾格里沙漠东缘,选择半固定风沙土上的油蒿群落、固定风沙土上的油蒿+冷蒿群落和淡棕钙土上的猫头刺群落为研究对象,3个样地面积均为80 m × 80 m,每个样地内含400个4 m × 4 m的样方,研究了沙丘固定过程中表层土壤碳酸钙与有机质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个样地中,有机质的分布格局与碳酸钙的分布格局大体相同;土壤碳酸钙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变化趋势相同;土壤碳酸钙空间异质性的变化与有机质空间异质性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这些结果说明土壤碳酸钙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同时说明在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可能参与了成土碳酸钙的形成.  相似文献   
574.
黄山风景区旅游干扰对植物群落及其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巩劼  陆林  晋秀龙  南伟  刘飞 《生态学报》2009,29(5):2239-2251
为了解黄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生态影响,采用样方法对黄山风景区主要游览线路两侧植物群落及其土壤进行了调查,通过比较距游径0m、5m、10m,15m等干扰强度不同地段植物群落及其土壤性质变化特征,分析了旅游干扰对植物群落及其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干扰对植物群落乔木层影响不大,但对乔木层的更新有一定影响;对灌木层盖度影响较为明显,随距游径距离的增加,灌木层盖度趋于上升;对草本层影响最为显著,游径边缘5m以内干扰强度最大地段草本层高度明显降低,但草本层盖度未显示出随干扰强度变化的规律性,旅游干扰增加了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对草本层物种组成也有明显影响.旅游干扰对植物的影响范围可达游径外10m.旅游干扰对枯枝落叶层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干扰强度增加,枯枝落叶层厚度明显减少,其影响范围至少可达游径外15m.旅游干扰对植物群落的土壤性质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全磷含量趋于下降,土壤pH值、全钾含量则趋于上升.土壤受旅游干扰影响范围可达游径外15m左右,但以5m内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75.
尘污染对植物的生理和生态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炜  曹琼辉  黄峰  袁琳 《广西植物》2009,29(5):621-626
综述了尘污染对植物和植物群落的生理和生态作用和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原因和机制。尘污染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并携带有毒性污染物穿透进入植物组织。尘污染会导致植物发生可见的伤害症状,引起生产力的下降。大部分的植物群落也会受到尘的影响而改变群落结构。今后要加强对自然条件下尘对植物影响的深入研究和植物不同种类间对尘敏感性的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576.
云南西部地区地带性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样方数据和文献资料,探讨了云南西部地区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纬度梯度上,从南到北,物种密度呈递减趋势;在海拔梯度上,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物种密度呈递增趋势;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物种密度呈递减格局。总体上,在群落尺度上,南部地区物种密度较高;北部地区,即滇西北地区物种密度相对较低,这可能与研究区域内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空间分异有关,但热量因子可能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海拔梯度上的物种变化速率远高于经度梯度和纬度梯度,这可能与海拔梯度上热量条件的变化速率远高于其他地理梯度有关。区域尺度上单位面积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与群落尺度明显不同,这可能源于群落尺度上单位面积的物种多样性主要受制于能量水平;但在区域尺度上,单位面积的物种多样性可能与区域内的生境异质性有关。表明“尺度效应”在塑造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7.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总被引:67,自引:1,他引:66  
植物群落是不同植物在长期环境变化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组合。它提供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资源, 维系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 也为各种动物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植物群落类型多样, 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但我国至今尚没有一次全面和系统的植物群落清查, 不仅影响了人们对我国植物资源的了解、利用和保护, 也不利于我国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采用统一的方法体系和技术规范开展我国植物群落的清查工作势在必行, 并具有紧迫性。本文基于作者长期的野外工作实践和国内外的群落调查方法, 首先简要定义了与植物群落清查有关的重要概念, 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调查样地的设置原则和体系、群落清查的技术指标和方法、主要优势种生态属性的测定方法和规范, 并介绍了大样地调查的主要步骤。通过本文的介绍、归纳和总结, 试图为制定我国植物群落清查的技术规范提供基础材料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578.
秦岭山地华山松林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秦岭南坡华山松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其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华山松群落共容纳种子植物166种,分属51科111属,区系组成丰富;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共65个,占总属数的66.7%,表明了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亲缘;在群落外貌特征上,华山松群落高位芽植物最多,占75.9%,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共96种,占57.8%,叶型以单叶为主,共139种,占83.7%;群落可分为乔、灌、草3个层次,亦有层间植物伴生;随年龄增长,群落中华山松种群空间结构呈集群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变化,聚块指标变化不大,其聚块面积在100m^2左右波动;种群格局强度随年龄阶段变化缓慢,处于较弱的生境异质性变化状态中;尽管缺失某些年龄阶段的幼数、幼苗现象存在,华山松林作为一个稳定群落在该区域仍占有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579.
广东省三种植物群落土壤AMF孢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样方法,以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作盆栽扩繁,利用湿筛倾析法和蔗糖离心法分离土壤孢子,研究了广东省常绿阔叶林、人工林(台湾相思林、湿地松林、刚果按林)和木薯地等3种植物群落11个土样的丛枝菌根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孢子组成及分布状况.根据孢子形状、颜色、大小、孢壁饰纹及连孢菌丝等形态,将所分离的孢子划分为20个形态型(morphotypes),分属于3科5属.其中球囊霉属(Glomus)有10种形态型,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5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各2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1种.在20个形态型中,以球囊霉属最丰富,分布最广.其中4种类型Glomus dolichosporum(TypeI)、Glomus eburneum(TypeJ)、Glomus versiforme(TypeM)和Acaulospora scrobiculata(TypeD)在常绿阔叶林、人工林和木薯地中均有出现,其余类型仅见个别土样.  相似文献   
580.
运城盐湖群落生物生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城盐湖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组成贫乏,总覆盖度20%~80%,变化幅度大,1 m2内仅有优势种1~2个。植物群落类型与土壤含盐量关系密切。同种植物地上部和根部Na+含量随土壤盐度的降低而降低,且地上部的降低幅度大于根部。不同种类植物的Na+、K+、Na/K比含量差异很大。随着土壤盐分的下降,地上部灰分含量也下降。讨论了其可能的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