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5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幼体和成体的皮肤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版纳鱼螈幼体和成体的皮肤均可分为表皮、真皮疏松层和真皮致密层;皮肤中含有粘液腺和颗粒腺;在不同发育阶段或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其皮肤的各种组成成分在结构和厚度上存在着差异:成体和幼体都是头部的表皮最厚,尾部的最薄;幼体表皮各层细胞分化不明显,几无角化现象,成体表皮的各层细胞分化明显,表层细胞明显角化;成体躯干部皮肤最厚,头部最薄,幼体则是头部皮肤最厚,尾部最薄;幼体和成体的头部皮肤都分布有大量的粘液腺,颗粒腺分布较少;幼体的躯干部皮肤则主要分布着大量颗粒腺,尾部只有颗粒腺,未见粘液腺;成体躯干部和尾部皮肤均分布有大量的颗粒腺和粘液腺.  相似文献   
182.
转录因子FOXM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OXM1(Forkhead box protein M1)是调控细胞增殖的重要转录因子,近年来研究表明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但与卵巢癌的关系尚不明确.通过检测68例卵巢癌标本、21例卵巢良性肿瘤标本、24例正常卵巢标本以及3株卵巢癌细胞系(A2780细胞、OVCAR3细胞、SKOV3细胞)中FOXM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卵巢癌中FOXM1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极为显著,其中低分化细胞中表达强于中高分化细胞(P=0.013),Ⅲ~Ⅳ期表达强于Ⅰ~Ⅱ期(P=0.011),但与病理类型无关;FOXM1在3株卵巢癌细胞系中均有较强表达.FOXM1在卵巢癌组织及3种卵巢癌细胞系中存在高表达,且与卵巢癌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探讨存在难产因素初产妇产程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住院分娩的326例单胎头位初产妇的产程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程图异常组中难产因素的构成比和剖宫产率均高于产程图正常组;存在难产因素的组别(胎方位异常组、宫缩乏力组、巨大儿组)产程中各阶段时限均较正常产妇组长,宫颈扩张速度均较正常组慢,胎头位置均高于正常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对产程图中各阶段时限、宫颈扩张速度及胎头位置等指标进行监测,来预测和及时发现头位难产因素的存在,及时给予处理,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检测方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580例妇女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第2代杂交捕获法(HC Ⅱ)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并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580例受检者中病理诊断为炎症207例(35.69%),CIN Ⅰ 224例(38.62%),CIN Ⅱ 96例(16.55%),CIN Ⅲ 38例(6.55%),浸润癌15例(2.58%);②TCT检测异常者中炎症52例(25.12%),CIN Ⅰ 177例(79.02%),CIN Ⅱ 85例(88.54%),CIN Ⅲ36例(94.74%),浸润癌15例(100%),其中CIN Ⅱ和CIN 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炎症组和CIN Ⅰ组,低于湿润癌组(P〈0.01或0.05);③HPV DNA检测阳性者中炎症66例(31.88%),CIN Ⅰ 152例(67.86%),CIN Ⅱ 83例(86.46%),CINIII 35例(92.11%),浸润癌组15例(100%),除CIN Ⅱ和CIN 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HPV-DNA检测阳性组CIN和浸润癌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④30岁以下高危险型HPV感染率(65.53%)显著高于30岁以上34.47%感染率(P〈0.01);⑤联合应用TCT、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14%和69.28%,高于TCT或HPV-DNA的单独检测。结论:宫颈高危险型HPV感染是CIN及宫颈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并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HPV-DNA和TCT联合应用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5.
《生物磁学》2011,(4):I0002-I000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可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用于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二级预防。这一结论来自题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中国以人群为基础的17个筛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论文。  相似文献   
186.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始动原因,从HPV感染到宫颈癌发生,需要许多共刺激因子的参与。这些共刺激因子均可引起宫颈局部一氧化氮浓度的增高。而一氧化氮既可影响HPV的转录和翻译,又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深入研究一氧化氮、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癌之间的关系,可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重要理论基础和药物研制实验平台,通过使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降低宫颈局部NO浓度将为全面有效防治宫颈癌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7.
影响海洋鱼产品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如鱼体含水量、肉质及传统加工过程中一些原料的用量(如糟制过程中食盐、酒糟等的加入量)、贮藏过程中贮藏条件的改变等,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水分活度、色泽、pH、酸价、过氧化物值、硫化巴比妥酸值、挥发性盐基氮、蛋白质水解程度及微生物等一些指标可以反映海洋鱼产品的品质。本文对影响海洋鱼产品品质的因素及上述指标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阐述,并简要论述国内外海洋鱼产品的标准化,以期对控制海洋鱼产品品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本研究拟评MALDI-TOF-MS技术在HPV分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ALDI-TOF-MS技术检测河南安阳地区94例宫颈癌样本中HPV感染状态,并与普通PCR方法得到的结果相比较.结果:94例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率为92.6%,共检测到10种常见的高危型别,以16为主,其次是58和18型.样本单一HPV型别感染为主,其中16型单一型别感染占6I.7%,见多种型别和组合的多重感染.与普通PCR检测结果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样本HPV(不分型)检测一致率为95.7,样本HPV16型检测一致率为93.6%.结论:MALDI-TOF-MS技术能够精确、快速、高通量的对宫颈癌中HPV进行检测和分型.  相似文献   
189.
目的:探讨存在难产因素初产妇产程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住院分娩的326例单胎头位初产妇的产程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程图异常组中难产因素的构成比和剖宫产率均高于产程图正常组;存在难产因素的组别(胎方位异常组、宫缩乏力组、巨大儿组)产程中各阶段时限均较正常产妇组长,宫颈扩张速度均较正常组慢,胎头位置均高于正常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对产程图中各阶段时限、宫颈扩张速度及胎头位置等指标进行监测,来预测和及时发现头位难产因素的存在,及时给予处理,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0.
菲菊头蝠回声定位信号特征及下丘神经元频率调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菲菊头蝠自由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信号和下丘神经元的声反应特性。菲菊头蝠在自由飞行时发射的CF/FM型回声定位叫声含2-3个谐波,主频为105.3±1.7kHz,时程为39.5±9.6ms,脉冲间隔为73.9±16.0ms。在所记录到的159个下丘神经元中,E型(Echolocation)神经元为32.7%(52/159),其中CF1型(Constantfrequency)占11.3%(18/159),FM1型(Frequencymodulated)占20.1%(32/159),FM2型占1.3%(2/159);NE型(Nonecholocation)神经元的比例为67.3%(107/159)。这些神经元的最佳频率(Bestfrequency,BF)与记录深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r=0.9471,P<0.01)。E型神经元的深度范围为349-1855(1027.5±351.6)μm,阈值范围为6-74(43.1±14.5)dBSPL,潜伏期范围为10.0-26.0(14.6±3.8)ms。NE型神经元的分别为93.0-1745.0(733.3±290.3)μm、2-70(36.5±23.8)dBSPL、5.0-23.0(13.5±3.7)ms。记录到的53个IC神经元的调谐曲线(Frequencytuningcurve,FTC)均为开放型,51个为单峰型,2个为双峰型。单峰型神经元中大部分为狭窄型(Q10dB>5),占70.6%(36/51),E型神经元全部为狭窄型,Q10dB为10.4±7.1(5.5-31.6),其中CF1型为18.3±11.2(5.5-31.6),FM1型为8.7±4.7(5.5-24.3),FM2型为6.9±0.3(6.7-7.1);NE型神经元既有宽阔型也有狭窄型,Q10dB为6.6±5.1(1.6-25.6)。两个双峰型FTC主、副峰分别偏向高、低频区,高频边对应的是E型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