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68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40,自引:9,他引:31  
吴益东  沈晋良 《昆虫学报》1994,37(2):129-136
用氰戊菊酯对来自阳谷的棉铃虫(YG)Heliothis armigera(Hubncr) 进行抗性晶系的筛选。在15代期间经过9代的室内选育,获得抗性品系(Fcn-R),抗性倍数高达2“3倍,筛选后F15代LD50值(24.1412μg/头)比筛选前F1代lD50值(0.2020μg/头)提高了119.5倍。对来自偃师的棉铃虫(YS)进行了连续两代单对筛选,得到敏感品系(Fen-S),敏感晶系的LD50值为0.0116μg/头,接近1983年东台敏感晶系的LD50值(0.0098μg/头)Fcn-R抗性晶系筛选前后分别测定了七种杀虫剂的剂量-死亡回归线,发现Fen-R抗性品系对溴氰菊酯[LD50(Fen-R)/LD50(YG)=5.2X] 和氯氰菊酯(2.5X)具有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而对功夫菊酯(0.66X),氯菊酯(0.89x)、灭多威(0.74X)及久效磷(1.5x)没有交互抗性。氰戊菊酯加Pb的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主要是由于多功能氧化酶的代谢作用。毒理学资料还暗示抗性为多因子(基因)的。  相似文献   
32.
我国棉铃虫灾害减灾对策及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治平 《生命科学》1994,6(1):27-28
我国棉铃虫灾害减灾对策及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娄治平(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局100864)棉铃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十多年前就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五大棉区也均有危害。1992年我国棉铃虫大爆发,几乎所有作物包括花生、蕃茄、豆类、芝麻、玉米、小麦...  相似文献   
33.
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某些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某些生化特性的研究李彦章,石正丽,陈棣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关键词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多肽,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grisescensnuclearpolyh...  相似文献   
34.
中国瑟姬小蜂及二新种的描述(膜翅目:姬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瑟姬小蜂属Cirrospilus昆虫是鳞翅目,双翅目,特别是细蛾,潜叶蛾,潜叶蝇类及其他荫蔽性小幼虫或蛹的重要寄生蜂,有些也能重寄生于绒茧蜂和蜘蛛卵等中,本文除二新种描述外,还收入瑟姬小蜂六种。一并列于检索表中。  相似文献   
35.
以棉铃虫初孵幼虫为供试虫,用合成饲料和天然饲料两种饲毒法,CS3ab-1991(毒力效价Ha 15000IU/mg)为标准品对Bt 8010粉剂进行毒力测定,饲毒后的供试虫在30℃恒温下培育72小时,合成饲料饲毒法测定的CS3ab-1991 LC50=108.6±10.8μg/ml,Bt8010 LC50=197.1±15.6μg/ml,毒力效价8273.1±715.8Ha IU/mg,天然饲料饲毒法测定的CS3ab-1991 LC50=406.3±47.5μg/ml,Bt8010 LC50=705.0±86.8μg/ml,毒力效价8633.2±871.8Ha IU/mg。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道了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在棉铃虫及棉铃虫蛹卵巢细胞系SFE-HA-8212中的复制。HaSNPV的复制和其他的核型多角体病毒大体相符,复制过程也可分为形成出芽型病毒与形成包埋型病毒这两个时相。研究了影响病毒在细胞中复制的诸因素,包括毒感染复数、细胞生长阶段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平均每细胞可生产出芽型病毒14PFU,多角体24个,生成的病毒具有感染力。这些表明SFE-HA-8212细胞可  相似文献   
37.
四种主要大豆食叶害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层随机与连片调查获得114个样本.利用微机分别对豆天蛾卵和豆天蛾.银纹夜蛾.棉铃虫.豆灰蝶及混合种群的幼虫.进行了4种频次分布型检验和6项聚集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上述害虫在豆田内均属零集分布.中分析了聚集原因.提出了“Z”字型10样点,每样点以1/3m双行为单位的抽样方法.确立了在两种允许误差下的抽样数量.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  相似文献   
38.
大叶黄杨巢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成炬  黄信飞 《昆虫知识》1993,30(4):231-233
本文研究了大叶黄杨巢蛾的各个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并与实际发生情况作了初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2.53±0.66℃,有效积温为1024.95±23.50日度。大叶黄杨巢蛾在温州地区全年发生的理论代数为5~6代,与实际发生5~6代一致。  相似文献   
39.
吴才宏 《昆虫学报》1993,36(4):385-389
本文用单细胞电反应的记录方法,测定了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雄蛾触角的毛形感器对其性信息素组分及雌蛾腹部提取物的反应,发现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能引起反应。对前者发放大脉冲,对后者发放小脉冲,对雌蛾腹部提取物发放大、小两种脉冲,但以大脉冲为主。  相似文献   
40.
孙宪阳  李炳坤 《昆虫知识》1993,30(3):149-150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是番茄主要蛀果害虫,在北京1年发生4代。二代为害最重,一般年份平均蛀果损失5%左右,重发生年达10%以上,严重地块40~70%。1984年我们对棉铃虫二代卵峰期开展了测报技术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