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保护我国生物安全的检疫对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提出广义生物安全的概念应包括人类健康,农业和环境生物(生物多样性)安全三个方面,通过回顾与其相关的国际和国内组织及法规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生物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并从口岸卫生和检疫的角度对我国的生物安全保护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2.
栎枯萎病菌是造成栎枯萎病的致病菌,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原菌。该病菌目前主要分布于美国,主要侵染栎属和栗属植物,可造成毁灭性危害。国内对此病菌研究较少,不利于对该病菌的认识和控制。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栎枯萎病菌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重点归纳了栎枯萎病菌的分类学、分布、寄主、症状、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检疫鉴定技术、侵染循环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信息。截至目前,该病害的防治工作方面仍面临挑战,扎实开展检疫工作仍然是防控该病菌的最重要手段。为应对栎枯萎病可能对我国林业生产造成的威胁,应加强口岸检疫鉴定、监测、处理工作及开展国内外合作。  相似文献   
43.
橘小实蝇快速检疫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俊霞  徐瑛  闻伟刚  陈先锋  张同心 《昆虫知识》2006,43(5):731-733,F0004
采用形态学观察与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台湾水果中截获的可疑橘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Hendel)幼虫和蛹进行快速鉴定。采用异硫氰酸胍方法快速提取昆虫基因组DNA,并根据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从截获的可疑橘小实蝇幼虫和蛹样本中均扩增得到224 bp的特异性条带,经测序比较发现,扩增产物序列与橘小实蝇目的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由此证明可疑样本为橘小实蝇的幼虫和蛹。该方法解决了橘小实蝇幼虫和蛹等未成熟虫态的快速检疫难题,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值得口岸检验检疫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44.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20,28(2):256-37
进入21世纪以来, 中国爆发了SARS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两场重大传染病。研究表明这两场传染病的疫源可能是蝙蝠, 也可能还有其他中间宿主动物, 人们纷纷要求立法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事实上, 国家已经立法禁止食用受法律保护的和非法来源的野生动物, 市场调查也未发现有蝙蝠出售。那么, SARS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从野生动物传到人类的? 我们应当从这两场疫病中吸取哪些教训? 除了全面禁止非法食用野生动物外, 笔者建议: (1)完善野生动物疫病立法, 填补立法空缺。修订现有法律关于野生动物疫病自然疫源地建设项目的管理条款。(2)设立常设机构, 覆盖野生动物疫病调查监测、人与野生动物接触界面检疫监管、易感人群免疫、法律与科学知识普及和疾病防治整个流行病环节, 实现野生动物疫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切实保证社会公共卫生安全。(3)建立野生动物疫病的防控机制, 定期鉴别携带病原的野生动物, 加强对蝙蝠的监测, 发布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控制红线, 加强野生动物疫病执法和预防管理。(4)完善动物生产管理、动物产品及其销售市场的检疫程序。改革人们现场宰杀动物、追求食用鲜活动物食品的习惯。  相似文献   
45.
植物病毒严重影响农林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植物检疫性病毒跨境入侵风险加剧,研发植物检疫性病毒的精准、快速的检测技术对于保障进出口贸易及农林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早期植物病毒检测主要基于寄主生物学症状、病毒形态观察以及ELISA为主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等.当前,核酸扩增技术成为主要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特别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因其具有快速、灵敏、适于现场检测等优势,在许多植物病毒检测中广泛开展研究.其中,我国20余种进境植物检疫性病毒已建立了等温扩增检测技术.本文在综述等温扩增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主要等温扩增技术在植物检疫性病毒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口岸检疫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6.
长期以来,溴甲烷熏蒸剂在有害生物防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自发现溴甲烷是一种臭氧消耗物质可对环境造成危害以来,特别是在蒙特利尔议定书确定了禁止使用溴甲烷的时间表后,寻求溴甲烷处理替代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在进口木材有害生物检疫处理中所开展的溴甲烷减量与替代技术研究进展,简要评述了各项技术手段付诸实际应用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难点,提出了我们在该领域深入研究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47.
谢联辉,尤民生,侯有明等编著定价:168元书号:978-7-03-032563-1/S.728内容简介本书可供从事生物入侵、生物安全、生态安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检疫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管理人员参考。本书是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主要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所提炼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第一至第五章)主要介绍生物入侵的新特点、新趋势和应对策略;入侵生物的入侵现状、入侵特征  相似文献   
48.
狙击生物入侵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加入 WTO后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自由化进程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国际生物水平的科技成果或产品将渗透进入我国生物界中 ,外来生物在丰富我们生物物种的同时 ,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近期生物界出现一个新的名词——生物入侵 ,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 ,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 ,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通俗地说 ,就是外来物种“入侵并打败”当地物种 ,“反客为主”,导致当地生态失衡 ,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国内外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  相似文献   
49.
陆亚娟  韩振冲 《昆虫知识》2005,42(5):573-574
调查了江苏沿江地区出口的羽绒制品仓库,查获的仓储甲虫有30多种,涉及到16个科。其中4个科包括12种害虫可直接严重为害羽绒制品。同时就这一调查结果对出口羽绒制品检疫意义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0.
南京禄口机场海关截获了一批旅客从巴西携带入境的金山葵种子,送南京海关实验室检出豆象。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虫进行了物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虫为椰子粗腿豆象。该虫在我国尚无分布记录,为国内口岸首次截获。该虫一般随带果的棕榈寄主种苗进行远距离传播,一旦传入我国,将对我国的农林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各口岸须加强对进境种苗的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