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开槽法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猫、犬桡骨、胫骨骨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犬桡的尺骨、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据报道,桡骨、尺骨常同时骨折约占骨折发病率的31%,多发生在骨的中部或远端1/3处,以横骨折和斜骨折居多;胫骨与腓骨骨折也常同时发生,多为骨干骨折,占骨折发病率的28%。桡骨尺骨、胫骨腓骨远端完全错位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效果较差,亦难找到合适的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52.
"染色体粉碎"是最初在肿瘤细胞中发现的一种复杂的基因组重排现象.在该事件中,细胞的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的DNA双链断裂,形成小的DNA碎片,之后这些碎片被细胞的DNA修复机制随机地拼接起来,形成新的染色体.染色体粉碎事件会造成大量的基因组重排,引起DNA拷贝数的变异和基因融合,从而导致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快速转化.这与传统的癌症发生理论不同,传统理论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基因突变逐步积累而导致的,因此染色体粉碎现象可能揭示了一种肿瘤发生的新机制.目前,该现象的内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其判别标准也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染色体粉碎现象的判别标准和产生机制,探讨了该现象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染色体粉碎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腹部皮瓣对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观察组采取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其进行修复。通过随访患者,记录分析皮瓣的生存状况、感觉指标、外观以及手部功能的DASH评分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对照组50例皮瓣全部成活。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触觉、温度觉、单丝、两点辨别觉、瘢痕挛缩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臃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ASH评分为29.56±2.14分,对照组为38.13±3.12分,观察组的DA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手术不破坏主要血管神经,对供区影响小,操作简单,修复的指腹感觉,拇指外形较佳,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比较运用逆行可膨胀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33A、33C1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股骨远端33A、33C1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的手术固定方式分为逆行可膨胀髓内钉组(n=18)和锁定钢板组(n=2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愈合时间及功能结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骨折最终都获得愈合;逆行可膨胀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及失血量上都显著低于锁定钢板组,两组在愈合时间及功能评定方面无明显差异;5例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中1例出现浅表伤口感染,1例患者延迟愈合。结论:股骨远端逆行可膨胀髓内钉在获得与锁定钢板相当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肢功能的情况下,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等特点,对于股骨远端33A、33C1型骨折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5.
张玉光 《动物学杂志》2007,42(3):126-130
鹦形目、裂形目、鹃形目等攀禽的趾型是对趾足类型,这种趾型与该鸟类的跗跖骨形态结构表现出极度的适应性。特别是第Ⅳ跖骨滑车发生的显著翻转以及膨大的副关节突的出现,使鸟类在实现和完成对趾足的功能时显得更加完善。攀禽中部分对趾足的鸟类为适应多样的生活习性而在跖骨结构上发生这些变化是特化的表现,也是相互协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摘要 目的:探讨祛瘀消肿汤联合骨康胶囊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DFA)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DFA患者,共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骨康胶囊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祛瘀消肿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关节活动度、骨代谢标志物、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外展、背伸、掌屈、桡偏角度活动范围扩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1个月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碱性磷酸酶(ALP)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下降,且研究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自觉疼痛完全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瘀消肿汤联合骨康胶囊治疗老年DFA术后患者,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 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椎体 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矢状位T1WI、T2WI、T2WI/FS 及DWI扫描,研究其在常规序列和DWI序列上的表现,将常规MR 序列 和DWI序列检出率进行比较,测量正常椎体及病变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R 常规序列和 DWI序列(b=500s/mm2)表现: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呈长T1 长或等T2 改变,T2WI/FS 呈高信号,DWI 可以呈高信号、等信号及低 信号;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呈长T1 长T2 信号,大部分病灶T2WI/FS 及DWI呈高信号,少数变现为低信号;(2)MR 常规序列和 DWI 序列(b=500s/mm2)病灶检出率的比较:T1WI、T2WI/FS 及DWI序列病灶检出率均高于T2WI 序列,其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 义(P<0.01),T1WI、T2WI/FS 及DWI序列病灶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3)ADC 值比较:在DWI(b=500 s/mm2)上,良性组 ADC 值为(2.03± 0.83)× 10-3mm2/s,恶性组ADC 值为(1.37 ± 0.75)× 10-3mm2/s,正常组ADC值为(0.36± 0.21)× 10-3mm2/s,成像条 件相同时,良性组高于恶性组,两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较好的反映椎体的弥散特征,ADC值作为量化 指标可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可靠鉴别。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86例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双钢板固定组(43例)及Y型钢板固定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再分别行双钢板及Y型钢板固定,记录两组患者的改良cassebaum肘关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双钢板固定组治疗的优良率高于Y型钢板固定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Y型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类型、合并损伤、内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双钢板的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时有良好的疗效,合并伤、内固定方法、骨折类型、术后锻炼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9.
采用超微粉碎、热水浸提法从紫芝子实体水提残渣中获得细胞壁粗多糖,通过30%乙醇沉淀、20%醇洗的方法纯化出大分子量均一多糖GSCW30E-20E。苯酚硫酸法检测其多糖含量为98.03%,单糖组成分析显示其仅由葡萄糖组成,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仪-示差折光检测技术测定其重均分子量为1.552×10 6g/mol。通过红外光谱、甲基化及核磁共振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GSCW30E-20E是一种β-D-葡聚糖,该多糖主链由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每3个糖残基主链上通过β-(1,6)-糖苷键连有一个葡萄糖残基为支链。  相似文献   
60.
以梨树品种‘金蜜梨’为对象,于2017-2018年进行梨树枝条粉碎覆盖还田试验,设置不还田(0 kg·plant~(-1),对照)、低量还田(4 kg·plant~(-1))、常规量还田(8 kg·plant~(-1))和高量还田(12 kg·plant~(-1))4个施用量处理,考察不同施用量处理对梨园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梨树新生枝条生长状况、梨树叶片生长状况和梨果实品质等的影响,探讨梨树冬季修剪废枝还田的效果和资源化利用途径。结果显示:(1)梨树枝条常规量还田处理使梨园土壤中有机质、全锰、全铁、全铜、全锌、全硼、全钙、全镁、全硫、全氮、硝态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提高,梨园土壤pH值显著上升;而高量还田处理使土壤中全锰、全锌以及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低量还田处理也使土壤中全硫、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2)常规量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梨园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高量还田处理使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下降,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细菌数量。(3)梨树新生树枝直径在低量还田处理下显著增加,但其叶片百叶厚、百叶重、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变化。(4)常规量还田处理使梨果实单果重、果实纵横经、Vc含量以及果实硬度显著增加,但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促使果实品质明显提高。研究表明,冬季适量梨树枝条粉碎覆盖还田能显著提高梨园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有效改善土壤酸化状况,增加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其相关土壤酶活性,促进梨树新生枝条生长,提高果实品质;该试验条件下短期内以改善土壤综合性质为目的最佳枝条还田量为8 kg·plan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