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72.
卢欣 《生态学杂志》1993,12(4):33-35
太岳山丘陵地带中国林蛙成体的肥满度和某些器官系数的季节变化卢欣(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太原030006)SeasonalVariationsofAdult’sCorpulenceDegreeandOthcrOrgans’IndicesofCommonFrogsinTaiyucMountainIIillyLands¥.LuXin(ShanxiInstituteofBiology,Taiyuan030006).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4):33-35.InvestigationswerecarriedoutfrornFebruary1989toApril1990inTaiyuemountainofShanxiprovince.Theadult'scorpulencedegreeofcommonfrogsishigherduringhibernationaidlowestinMayandJune,andthatofmalesissignlficantlyhigherthanfemales’(exceptinAugust).DuringApril-August,thecoef-  相似文献   
73.
张耀光 《四川动物》1993,12(2):16-18
消化道源于一团未分化的卵黄细胞,先形成前肠、中肠和后肠,再分化出食道、胃、小肠和直肠等。肝和胰是前肠的衍生物。蝌蚪全长8.0—12.5mm,消化道增长最快。蝌蚪全长尚未达到最大程度,消化道已开始缩短,消化道缩短是胃和直肠体积的增加及部分肠道被自身吸收的结果。变态结束,体长亦随颌及肠、肝、胰缩小而缩短3.0—4.0mm。  相似文献   
74.
中国林蛙乳酸脱氢酶多基因系统及基因间连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辉  吴清江 《遗传学报》1996,23(1):11-17
(1)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山西产中国林蛙4个地理群的333只林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蛙的LDH由LDH-A,LDH-B和LDH-C3个基因决定。LDH-A是单态座位,LDH-B和LDH-C均为多态座位,每个多态座位均有两个等位基因。LDH-B与LDH-C呈紧密连锁关系。认为LDH-C是LDH-B的重复产物。(2)热稳定性、尿素处理稳定性及组织特异性研究表明:LDH对温度和尿素处理稳定性顺序为A4>B’4>B4>C4。A4在骨骼肌和肝脏等组织中活力最大,B4在心肌和卵巢中活力最强,LDH-C主要在眼球和卵巢中表达。(3)Ldh-b和Ldh-b'在不同地理群间呈差异分布,随着纬度的增高,Ldh-b在种群中的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75.
中国林蛙新亚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本文根据采集于陕西户县、甘肃榆中,四川康定和吉林白河产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 371号标本,对其形态、染色体组型、C带、银带及血清LDH同工酶电泳酶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榆中、康定和白河的标本与中国林蛙模式产地户县的标本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确定榆中、康定和白河产中国林蛙为三个新亚种。  相似文献   
76.
林蛙养殖具有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随着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研究成果的不断成熟,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林蛙养殖热潮,集安市林蛙养殖业也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在养殖技术上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7.
李丕鹏  陆宇燕  李昂 《蛇志》2014,(2):156-158,182,F0004
目的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 David,1875)是我国林蛙属分布最为广泛的特有种,在上一世纪对其分类问题多有争议,曾被认为广布于中国、蒙古、俄罗斯、日本和朝鲜半岛等。随着对其分类地位的确定,其分布范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一重要资源,本文对其分类研究历史和分布进行了总结。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文献,结合本实验室多年来掌握的野外资料,进行系统的总结。结果中国林蛙自1875年由戴维(中文名为谭卫道)命名以来,曾被划归欧洲林蛙的亚种,并将多种其他林蛙归并入其下。1981年,经过细胞分类学研究,正式恢复为有效种,随后进一步划分出5个亚种。直至本世纪初,经过进一步的分类学研究,厘清了其与东北林蛙和西北林蛙的关系,从而确定其为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种。在此基础上,对其分布也进行了重新确立。结论中国林蛙隶属于蛙科林蛙属中国林蛙种组,目前没有种下分化和亚种形成,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及其周边地区,分布海拔不高于2500m。  相似文献   
78.
将发育到26—27期的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共200例蝌蚪分别暴露在0.05、0.1、0.2和0.4 mg/L Cd2+的水体中直至完全变态。解剖完全变态后的幼蛙,观察其性腺分辨性别,统计雌性比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在肝细胞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①Cd2+诱导蝌蚪变态时出现肢体畸形,但畸形率与Cd2+处理浓度相关性较低,0.4 mg/L Cd2+组肢体畸形率较高。②Cd2+影响林蛙幼体的性腺分化。与对照组相比,0.05 mg/L Cd2+组的雌性比率明显增大,0.1、0.2和0.4 mg/L Cd2+组的雌性比率相对降低,其中0.2 mg/L Cd2+组差异显著。在0.2和0.4 mg/L Cd2+组中出现个别雌雄同体。 ③ER在Cd2+处理组的肝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阳性表达,但ER的表达量与Cd2+浓度不呈现线性相关。以上结果表明,Cd2+可能通过干扰性激素的分泌而影响蝌蚪变态和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79.
为检验阿尔泰林蛙(Rana altaica)的系统发育地位及其物种有效性,该文运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应用贝叶斯分析和最大简约方法构建了欧哑人陆分布的部分林蛙的系统发育关系.两种分析方法均支持阿尔泰林蛙在田野林蛙(R.arvalis)这一分支的内部.单倍型网络图显示来自阿尔泰地区和中西伯利亚地区所谓的阿尔泰林蛙与田野林蛙有共享单倍型.通过该文母系遗传发育分析结果显爪阿尔泰林蛙种级地位不成立,是田野林蛙的同物异名.另外,该文实验分析结果提示,对中国分布的林蛙内部种组划分应建立在系统进化关系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0.
王晓阳  陆宇燕  李丕鹏 《蛇志》2010,22(2):93-96
目的通过对中国林蛙胸腺的组织细胞结构研究,探讨胸腺类肌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年周变化规律。方法选用崂山产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雌雄兼有,逐月取材,应用H-E、铅苏木精、Grimelius嗜银和PAS等染色方法进行染色,超微结构用日立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类肌细胞是中国林蛙胸腺髓质中恒定出现的一种特征性细胞。细胞质包含许多类似于骨骼肌内的典型结构——肌纤维,根据结构特点可将细胞分为未成熟、成熟以及退化3种类型。肌细胞的出现伴有明显的年周变化,2、3月份开始逐渐增多,到9月份肌细胞的大小与数量达到最大,不同月份所含细胞类型也大有不同。结论类肌细胞是胸腺实质组织中的一种正常细胞,具有不同发育阶段的3种形态结构类型,细胞数量和类型具有年周变化特点,推测与胸腺的正常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