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高灵敏可视化核酸试纸条法快速检测 HBV 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试纸条的快速、灵敏及可视化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方法.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肝病毒的保守区,其中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修饰异硫氰酸荧光素和生物素.核酸试纸条上的胶体金以及检测线处分别标记有链霉亲和素以及抗荧光素抗体.将扩增产物与展开液混合后点样,10min 后即可用肉眼判读结果.在优化了展开液成分、上样体积以及上样浓度之后,对该方法的灵敏度进行了评价.最后收集15例阴性样本及33例HBsAg 阳性样本,按血清标志物结果进行分类后使用核酸试纸条进行检测,并与实时荧光PCR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试纸条检测乙肝病毒核酸的灵敏度为250eopies/mL.在临床样本的测定中,该方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均为100%.且两种方法检测不同血清标志物类型的阳性检出率无差异.结论:核酸试纸条技术能够用于乙肝病毒核酸的可视化检测,与实时荧光PCR相比检测速度快,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合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在基层医院体检使用.  相似文献   
112.
自1868年瑞士科学家米歇尔第一次在人体细胞里发现了核酸以来,百余年间,有关核酸研究的进展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观察反义c-myc重组腺病毒载体对大鼠胸腺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大鼠反义及正义c-myc细菌质粒,并将所得细菌质粒与E1缺失腺病毒质粒导入293细胞系,经共转染得到正义及反义重组腺病毒载体.MTS法检测重组腺病毒载体对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检测重组腺病毒载体对c-myc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反义c-myc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抑制大鼠淋巴细胞增殖,降低淋巴细胞c-myc mRNA的表达.结论:反义c-myc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抑制大鼠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4.
APE/Ref-1在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性质活泼的自由基(free radicals)在保持产生和清除平衡的稳衡性动态下能履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但超过生物体的清除能力则可导致多种疾病.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redox-factor 1, APE/Ref-1)是一种体内分布广泛的多功能蛋白质,通过修复DNA的无嘌呤/无嘧啶(apurinic/apyrimidinic, AP)部位参与DNA的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APE/Ref-1还可通过还原许多转录因子的半胱氨酸残基使之易于与DNA结合而调控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APE/Ref-1的抗细胞凋亡作用使其在自由基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退行性病变、脑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5.
探讨MNP-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复合物,对K562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应用荧光显微镜检测法和集落形成法,分别观察了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增殖能力。MNP-端粒酶反义核酸复合物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两实验组数值经统计学处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分别〈O.001)。由此认为,MNP-端粒酶反义核酸复合物对K562白血病细胞具有促进凋亡的作用,此效果与剂量呈依赖性关系(r=0.992)。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和Flt3配体(FL)胞外段双表达核酸疫苗,并观察其免疫原性。方法 分别将HBcAg、FL基因克隆入pJW4303载体,获得双表达核酸疫苗,体外转染293T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分组免疫BABL/c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HBc IgG效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HBcAg特异性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 所构建疫苗在体外均能表达HBcAg和FL,当基因位于内部核糖体切入位点(IRES)元件上游时表达水平明显较优。pJW4303/C/FL免疫组产生的抗-HBc IgG效价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均显著优于pJW4303/C和pJW4303/FL/C组。结论 成功构建双表达核酸疫苗,基因位于上游时表达水平高于下游。FL基因的引入明显增强了HBcAg核酸疫苗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抗动脉粥样硬化核酸疫苗的安全性。方法:观察该质粒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和急性毒性,井在正常给药的情况下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6个月毒性试验。采用肌肉注射20μg/只和100μg/只,用P(温法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组织的分布和存留时间;同样采用肌肉注射,对最高剂量达到到50kg/kg体重的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实验证明该核酸疫苗在注射部位可存留时间为8周,其他组织如心、肝、脾、肺、肾、脑和生殖器官也有低水平分布,急毒试验显示,在剂量达到有效荆量的60倍的情况下,无可观察到的毒性反应发生,小鼠血液学和生化指标亦无异常;新西兰大白兔毒性观察,体内生化指标以及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药无可观察到的毒性反应发生。结论:该核酸疫苗无可观察到的明显毒性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8.
鞘翅目昆虫核酸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迎春  付景 《昆虫知识》2006,43(2):169-176
从研究对象、研究种类、研究内容等方面对鞘翅目Coleoptera核酸分子系统学研究的近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中应用的技术主要有DNA序列分析、RELP技术、RAPD技术、AFLP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和SSCD技术。并认为这些技术的应用对补充和完善传统分类方法,深入探讨各类群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9.
Li XP  Le WD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1):55-57
单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是神经科学中较新的领域,研究对象包括单细胞DNA、RNA、蛋白质和线粒体DNA。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技术具有传统技术难以相比的优势,正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将介绍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技术的操作流程、技术和方法的特点,概述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0.
细胞壁的屏障作用是微生物降低对消毒剂敏感性的普遍机制。消毒剂对细胞膜的作用导致膜的通透性增加,胞内物质泄漏,呼吸链被破坏等。一些消毒剂能直接改变、破坏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但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可能比结构本身对消毒剂更加敏感。流式细胞仪、单细胞凝胶电泳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消毒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