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9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鸟类核型研究:Ⅻ.非雀形目10科与种鸟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非雀形目鸟类10科15种的核型,并对鸟类中某些核型分类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不一致之处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2.
国产五种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国产5种菊属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为:D. indicum 2n=2x=18=16m 2st,2n=4x=36=28m 6sm 2st;D. lavandulifolium 2n=2x=18=14m 4sm,2n=4x=36=28m 6sm 2st;D. lavandulifolium var.seticuspe 2n=2x=18=12m 6sm;D. chanetii 2n=4x=36=20m 14sm 2st,2n=6x=54=38m 14sm 2st;D. potentilloides2n=2x=18=14m 2sm 2st;D. vestitum 2n=6x=54=38m 16sm.核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类群中出现的多倍体多为异源多倍体;根据对核型资料、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特点的综合分析,作者认为多倍化是菊属野生种进行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3.
四福花[Tetradoxa omeiensis(Hara)C.Y.Wu]体细胞具有36个染色体。其核型组成为2n=36=6m+14sm+4st+12t,即具有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34.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提纯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用免疫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对四林棉铃虫NPV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于进行了血清学比较研究。四株棉铃虫NPV分为两个包埋类型:单粒包埋型和多粒包埋型。soI.{3株和H.M株属前者,VHA 273株和XIA 10株属后者。同一株NPV的多角体蛋白或病毒粒子只与它们同源抗血清有反应。它们之间无交叉反应,表明同一株NPV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各具有特异的抗原。四株NPV的多角体蛋白不仅与同源的多角体蛋白抗血清有反应,而且也与异 源的多角体蛋白抗血清有交叉反应,说明四株NPV多角体蛋白具有共同的抗原。而四株病毒粒子与同源的病毒粒子抗血清有反应,在它们之间无交叉反应,表明四株NPv病毒粒子各具有自己特异的抗原。  相似文献   
35.
山黧豆属(又名香豌豆属)(Lathyrus Linn.)全世界共约140种,已做过染色体计数者72种。我国约16种,大部分产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区。近年来皖南农学院朱玉简等同志在安徽宣城发现一新种,命名为安徽山黧豆(Lathyrus anhuiensis Y.J.Zhu et R.X.Meng)。鉴于该新种分布区非常局限,个体数也不多,为了及时掌握其细胞学情况,特通过该院叶如欣同志取得部分种子进行了染色体的计数和核型的描述。  相似文献   
36.
白芷的核型研究及其分类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相似文献   
37.
作者对棉属 D 组的瑟伯氏棉(Gossypium thurberi)、戴维逊氏棉(C.davidsonii)、雷蒙德氏棉(G.raimondii)、A 组的草棉(G.herbaceum)、中棉(G.arboreum)、AD 组的陆地棉(G.htrsutum)和海岛棉(C.barbadense)等7个种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各个种的核型可简式为:瑟伯氏棉2n=2x=26=24m 2Sm(2SAT);戴维逊氏棉20=2x=26=20m 6Sm(4SAT);雷蒙德氏棉2n=2x=26=20m 6Sm(2SAT);草棉2n=2x=26=18m 4Sm 4St(4SAT);中棉2n=2x=26=18m 6Sm(2SAT) 2St(2SAT);陆地棉2n=4x=52=32m 18Sm(4SAT) 2St(2SAT);海岛棉20=4x=52=38m 12Sm(2SAT) 2St(2SAT)。此外,作者对四倍体种的 A 组和 D 组的供体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8.
本文对我国栽培辣椒Capsicum annuum L.的四个品种即汉川椒、华椒一号、牛角椒和二金条进行了核型分析,其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4,核型公式均为2n=24=20m+2sm+2st,但汉川椒和华椒一号具一对随体,牛角椒和二金条具两对随体。本文还对它们的进化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水稻(Oryza sativa)核型分析结果:在12对染色体中,具中部着丝点的有5对,近中部着丝点的有6对(包括随体染色体),1对近端部着丝点。本文还着重讨论了随体的数目及所在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40.
关于植物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   总被引:617,自引:25,他引:592  
近年,我国的植物染色体研究工作,进展较快,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由于国际上尚无植物核型分析的共同标准,因此,有关染色体的统计、测量、命名、图表格式等等,各人所采用的方法和标准也不尽相同。这种状况,对核型资料的比较分析以及对研究结果的评价,都带来不便。有鉴于此,1984年8月在辽宁兴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植物染色体学术讨论会上,李懋学和陈瑞阳联名作了“关于植物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的报告,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