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2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00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及其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对5种基因型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表明,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受基因型,培养基成分,激素,培养条件的影响。适时继代,逐代筛选对胚性保持起重要作用。适当降低培养温度(12±2℃)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保存和胚性保持,可以减少愈伤组织长期继代所需的物质和工作量。长期继代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发生能力和植株再生率无显著变化,但正常苗的再生频率显著下降。观察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发现:(1)基因型对不同倍性细胞的比例有明显影响。(2)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二倍体细胞下降,四倍体和非二倍体细胞增多。(3)愈伤组织中出现多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这些结构变异有可能导致非整倍体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2.
穗花杉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穗花杉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雌雄异株。根尖细胞染色体分析表明:雌株和雄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n=40,其中第1对和第2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3-20对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为2n=40=4m+36T。雌雄株除第2对的长度稍有差异外,其余各对的相对长度和臂比都较近似,可能尚无性染色体分化。Giemsa C带显示,间期核有3个较大的染色中心,最长的3条染色体的中央缢痕有深染色带纹,可能是着  相似文献   
103.
X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是原发性闭经的重要原因。在各类X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未见有关X染色体长臂的臂内倒位方面的报道。我室在1555例(男832例,女723例)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发现了一例,现予报告。  相似文献   
104.
一种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四明ZHANG  Si-Ming 《遗传》1993,15(3):35-36
自1966年Ojima建立鱼类染色体空气干燥法以来,鱼类染色体研究技术有了很大进展.目前有肾细胞培养法、上皮细胞培养法和外周血培养法等。细胞培养需要在有一定条件的实验室进行(如无菌操作),因而简便快速的制备鱼类染色体方法便不断产生,有PHA+秋水仙碱注射法、秋水仙碱体外注射法和CoCl+秋水仙碱体外注射等方法.本文介绍一种适合于在野外条件下进行的小型鱼类和鱼苗染色体制片方法。  相似文献   
105.
蕉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王正询  林兆平 《遗传学报》1994,21(6):453-462
本文对芭蕉属正蕉组内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野生种和包括香蕉,大蕉在内的二倍体和三倍体食用栽培蕉,共18个材料进行了核型比较分析,对其中5个重要的栽培蕉品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了观察,从核型、染色体配对以及染色体 特殊分离行为等3个方面得到的证据表明,并非所有香蕉才同源三倍体,有一些香蕉品种的3个染色体组之间同源程度很低, 通过对一些特征染色体的分析,推测这种香蕉的单染色体组很可能来自BB野生蕉、大蕉  相似文献   
106.
107.
利用染色体配对分析和酯酶及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分析研究了我国育成的11个八倍体小偃麦,结果表明:(a)来源于小麦和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的6个部分双二倍体中,中1和中2的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中3、中4、中5和小偃78829的偃麦草染色体组;(b)来源于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交后代的5个部分双二倍体中,小偃784的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小偃693和小偃7631中的偃麦草染色体组,表明在长穗偃麦草中有两个互不相同又不同于小麦的染色体组E和F,而小偃7430和小偃68中的偃麦草染色体组很可能是E和F染色体组的重组体;(c)小偃784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和中5及小偃78829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基本相同,而中2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小偃693和小偃7631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F,这意味着在长穗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中可能只有一个共同的染色体组E。部分双二倍体中酯酶及醇溶蛋白偃麦草染色体特征带的存在和发现,为这些染色体或其片段导入小麦后的鉴定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8.
1989—1991年对黄麻栽培种圆果种(Corchoruscapsularis)和长果种(C.olit-orius)选用了具有不同茎色和腋芽性状的材料做了6个组合,获得134株杂种F_1苗。但苗株发根不良,在移栽后两周陆续死亡,最后幸存RR-5×(BL×77-19)F_1组合中两株植株并开花、结果。F_1均有腋芽,表现为父本的性状;花果形状偏向母本;茎色红同双亲。这两株的F_2,茎色和腋芽性状分离成4种表现型:红茎或青茎有腋芽及红茎或青茎无腋芽。其中红茎有腋芽的生长较快。对种间杂交技术、亲本间的花粉与柱头亲和性、杂交花的胚珠受精情况及染色体构型等方面也作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09.
水稻半矮秆基因sd—g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梁国华  顾铭洪 《遗传学报》1994,21(4):297-304
  相似文献   
110.
籼,粳稻及其杂种粗线期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程祝宽  顾铭洪 《遗传学报》1994,21(5):385-392
研究了典型籼,粳稻及其杂种粗线期的核型,结果表明:(1)籼稻品种南特号具有两对随体染色体,分别为第十和第十二染色体,粳稻品种巴利拉具1对随体染色体,为第十染色体,杂种南特号/巴利拉的随体染色体与南特号相同;(2)在粗线期,两品种均可见单核仁和双核仁的细胞存在,说明细胞贩核仁数目与随体数目并不对应;(3)两品种的对应染色体之间,在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及染色粒分布上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