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5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181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21.
中期染色体外鞘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2例硬皮病患者的抗染色体抗血清中发现4例是抗中期染色体鞘的,用它们和小鼠腹水癌细胞核及全细胞裂解液SDS-PAGE的蛋白印迹相反应,结果显示它们和细胞核裂解液的11条抗原蛋白相结合,而且和全细胞裂解液中除以上的11条外的另8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2.
贻贝核型及染色体带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琼  童裳亮 《动物学报》1994,40(3):309-316
本文对贻贝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其结果为:2n=28,12m+10sm+6st,NF=50,TCL=103.90μm,CL:2.735-4.774μm。第1、2、4、8、11、12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第3、5、7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m)。对贻贝染色体的G带,C带、银染色带进行了分析。银染结果表明,贻贝细胞中有四个银染核仁组织区,分布在第3、5对染色体长臂末端。  相似文献   
123.
南京龙潭地区五通组孢子组合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南京龙潭地区五通组共产小孢子53属136种(含12新种),可划分4个孢子组合,即Aneurosporaasthenolabrata-Radiizonateslongtanensis(AL)组合,Retusotriletes-Cymbosporites(RC)组合,Knoxisporites-Densosporites(KD)组合与Leiotriletescrassus-Laevigatosporitesvulgaris(CV)组合。详细分析某些已知种的垂直分布与组合对比表明:龙潭五通组除包含晚泥盆世沉积外,还包含部分早石炭世的沉积,泥盆-石炭系界线置于RC与KD组合之间,即擂鼓台段下一中部与中一上部之间较适合。此结论与相关的植物与鱼化石的时代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4.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两淮地区太原组的岩性特征。根据所含 类动物群的垂直分布情况,该区太原组可建立Sphaerochwagerina带(可细分为下部的Quasifusulinagracilis-Boultoniawillsi亚带和上部的Sphaeroschwagerinasubrotunda亚带),其时代应属晚石炭世晚期。通过对太原组灰岩的沉积特征、 类分异度及其共生生物群保存情况等方面综合研究,较详细地讨论了海水盐度、温度、深度、浑浊度、水动力条件等生态因素对 类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5.
河南叶县下寒武统辛集组单板类和腹足类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描述和讨论了河南叶县杨寺庄下寒武统辛集组单板类13种,腹足类2种,未定类1种。其中包括2新属6新种:Repenoconus xinjiensis gen.nov.,Scenella pycna sp.nov.,Securiconus vulgaris sp.nov.,Obtusocnus grossicostus sp.nov.,Igorellina proboscis sp.nov.,Gal  相似文献   
126.
为了进一步研究Elymus sibiricus L.、E.nutans Griseb.和E.burchan-buddae(Neuski)Tzelev [=Roegneria nutans(Keng)Keng]的外部形态差异及其系统学关系,本文对这三种植物的6个穗部形 态性状进行了观测和比较,并对这三个Elymus种进行了种间杂交及杂种F1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 为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Elymus种的穗长及颖长等性状均变异很大,而内稃的长、宽则变异 不大并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E. nutans×E.barchan-buddae及E.nutans×E.sibiricus的杂种F1均完 全不育,减数分裂不规则。E.nutans×E.burchan-buddae杂种F1的减数分裂构型为:7.70I+13.40 Ⅱ+0.06Ⅲ+O.08 Ⅳ,而E.sibiricus×E.nutans杂种F1的构型为11.98 Ⅰ+9.61Ⅱ+O.64Ⅲ+0.39 Ⅳ+0.01V。由本实验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内稃形态性状结合穗部 其它性状的差异能对这三个物种进行较准确的鉴定;2.E.nutans与E.burchan-buddae的亲缘关系较 近,而E.nutans与E.sibiricus的亲缘关系则较远;3. E,burchan-buddae×E.nutans的杂种Fl中存在着染色体配对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7.
128.
睡莲科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位拿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睡莲科6属6种代表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的分类学位置,结果如下,莲2n=16=9sm+4m+3st;王莲2n=24=8sm+8m+8T;蓝睡莲2n=28,可配成14对,染色体小,第1号染色体上有2条随体,萍蓬草2n=34=18m+16sm;芡实2n=58,可配成29对,染色体小,第1号染色体有2条随体,莼菜2n=72,可配成36对,染色体按大小可分成大、中、小三个类别。除莲外,其这  相似文献   
129.
青Qian胚性愈伤组织在改良59附加2,4-D及Kt及1ppm的培养基上继代3年(每月继代1次),仍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在胚性愈伤组织转入1/2改良59并附加ABA1 ppm的分化基上,约3个月左右可分化出大量体细胞胚,体细胞胚分化率达0%以上,经继代3年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倍性十分稳定,其染色体数及核型为2n=24=16m(6sc)+8sm+2B。这一结果与由实生苗根尖压片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0.
研究了大蒜(Allium sativum L.)中期染色体的超微结构和RNP物质。常规染色表明,大部分染色体内部有低电子密度区,有的染色体中低电子密度区域较大而似孔洞。银染结果也证明了有大小不等的孔洞存在。Bernhard 染色显示,在染色体周边和染色体内部都有RNP分布。用NaOH 处理证明了Bernhard 染色法所显示的深染区确实含有RNA。RNP量的多少与EDTA 的分化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