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分析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成虫复眼的感光作用,为灯光诱杀柑橘大实蝇的绿色防控措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室内视觉行为实验方法测定遮蔽单眼、遮蔽复眼和同时遮蔽单复眼处理后不同日龄的柑橘大实蝇成虫在不同光强刺激下的趋光行为反应。【结果】与CK(未作任何遮蔽处理)相比,遮蔽复眼处理的成虫的趋光率显著降低,而遮蔽单眼处理的成虫的趋光率则基本不变。遮蔽复眼处理后的1日龄、5日龄和同时遮蔽单复眼处理后的3日龄的雌、雄成虫之间对于1 000 lx光照度的趋光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日龄(1、3和5日龄)的成虫之间对于1 000 lx和2 000 lx光照度的趋光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光强(500、1 000和2 000 lx)刺激对成虫的趋光率均有一定影响。【结论】成虫的趋光率与复眼、日龄、性别和光照强度均有关系,其中复眼的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2.
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属于长线性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是目前已知植物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其引起的柑橘衰退病对全世界的柑橘产业造成着严重影响。本文以在GenBank登录的32条全长CTV基因组序列为材料,分析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在其基因组序列中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的CTV基因组中均有SSRs的分布,SSRs重复次数较少,二型SSRs占主导地位,未在CTV基因组序列中发现五型和六型SSRs。在32条基因组全长序列中仅在5条序列中发现四型SSRs。这是首次以柑橘病毒为材料进行的SSRs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3.
正日光温室茄子嫁接栽培技术解决了土传病害之外还实现了作物的高产和稳产。很多种植大户在连续几年的时间里茄子亩产量达到了1、7万千克甚至以上。本文主要介绍了茄子嫁接技术,包括砧木与接穗的选择,嫁接后苗期管理,定植等方面内容,仅供温室茄子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4.
以2年生苹果矮化砧木M9 T337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浇灌清水(CK)和盐碱胁迫(0.1 mol/L NaCl+NaHCO3溶液)+ 喷施5种浓度的H2O2 [0(T1)、0.2 mmol/L(T2)、0.4 mmol/L(T3)、0.6 mmol/L(T4)、0.8 mmol/L(T5)] 处理,测定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膜透性,并利用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以探讨外源过氧化氢(H2O2)增强其盐碱耐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盐碱胁迫(T1)的时间延长,M9 T337幼苗叶片叶绿素a(Chl a)含量、叶绿素b (Chl b)含量、叶绿素总量(Chl t)、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可溶性总糖(TSS)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与CK相比,盐碱胁迫+外源H2O2(T2- T5)处理后M9 T337幼苗叶片各指标均呈现不同幅度变化,且存在明显浓度效应,并以T3(0.4 mmol/L H2O2)处理叶片的Chl a、Chl b、Chl t、SP和Gs降幅最小,Ci、REC、MDA升幅最小,TSS、Pro、APX升幅最大。(3)M9 T337幼苗叶片PnTrGs、Chl a、Chl b、Chl t、SP、SOD、POD呈显著正相关,与Ci、MDA、CAT、APX、REC呈显著负相关。(4)综合评价表明,各处理对M9 T337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效应依次为:CK>T3>T4>T2>T5>T1。研究发现,叶面喷施适宜浓度H2O2可有效改善盐碱胁迫下M9 T337幼苗光合能力,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从而达到缓解盐碱胁迫的作用,并以0.4 mmol/L H2O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5.
为了发现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具有引诱活性的寄主植物嫩梢挥发物,采用Y型嗅觉仪在室内测定柑橘木虱对12种寄主植物嫩梢及其挥发物成分的趋性反应,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质联用分析技术(GC-MS)分析鉴定嫩梢挥发物的共同成分.结果表明,柑橘木虱对九里香Murraya exotica、沙田柚Citus maxima'Shatian You'、红肉酸柚Cgrandis'Hongrousuan You'、HB柚Citus grandis'HB'、高斑柚Citus grandis'gaoban You'和纽荷尔脐橙Citus sinensis'Newhall'6种植物嫩梢具有显著的趋性反应,选择率分别为66.70%、66.04%、63.77%、63.86%、61.67%和60.35%.从寄主植物嫩梢中鉴定出8种挥发物共同成分,分别为α-石竹烯、(-)-β-石竹烯、萜品油烯、芳樟醇、(+)-α-蒎烯、3-蒈烯、D-柠檬烯和γ-松油烯.柑橘木虱对8种植物挥发物成分均有一定的趋性,其中对浓度为10μL/mL(-)-β-石竹烯和D-柠檬烯的选择率分别为73.20%和71.88%,对浓度为1μL/mL芳樟醇的选择率为79.19%.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柑橘木虱引诱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和鉴定柑橘大实蝇Bactocera (Tetradacus) minax (Enderlein)信息素.[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HS-SPME)收集不同时间段柑橘大实蝇成虫挥发物,进一步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分析和触角电位技术(EAG)进行行为测试.[结果]N-(3-甲基丁基)乙酰胺为柑橘大实蝇成虫合成的一种挥发性化合物,且雌雄成虫都可以释放该化合物.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不同日龄柑橘大实蝇成虫对1、10、100和1000 μg4种不同剂量N-(3-甲基丁基)乙酰胺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成虫对N-(3-甲基丁基)乙酰胺具有显著的触角电位反应,触角电位反应最适含量范围为大于100 μg,剂量以及剂量×性别会导致柑橘大实蝇显著的触角电位反应差异.[结论]N-(3-甲基丁基)乙酰胺可能为柑橘大实蝇信息素,这一结果可为柑橘大实蝇化学通讯研究和生物防治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7.
从柑橘果皮褐变相关基因的差减cDNA文库中,筛选了一个与钙结合蛋白基因家族同源的EST片段,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其全长cDNA序列(CsCAB,GenBank登录号EF010854).CsCAB基因全长984 bp,含有一个62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0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22.95 kD,理论等电点为4.5;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sCAB与钙结合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且具有钙结合蛋白的保守结构域EF-hand.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CsCAB在褐变果皮中上调表达,说明该基因与柑橘果实的果皮褐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8.
分离引起柑橘腐烂、霉变的微生物及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腐烂的柑橘中提取腐败菌,并对其进行分离,研究引起柑橘腐烂、霉变的主要微生物。通过菌落颜色、表面特征和质地等菌体形态的观察,获得初步鉴定的结果:细菌2种(编号A1、A2),分别为葡糖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霉菌2种(编号B1、B2),分别为青霉菌属和毛霉属;酵母菌1种(编号C),为酵母属的酿酒酵母。用地衣芽孢杆菌SH003试验菌株考察对上述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SH003发酵液对细菌和霉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是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9.
酚氧化酶原激活酶(prophenoloxidase activating enzyme,PPAE)是酚氧化酶激活系统(prophenoloxidase activating system,PPO-AS)的组成部分,是无脊椎动物抵御入侵微生物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从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ergor)体内获得一条PPAE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PcPPAE(GenBank:KC136292),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该基因cDNA全长1 676 bp,开放阅读框1 377 bp,编码458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预测分子量为49.9 ku,理论等电点(pI值)为5.68,分子式为C2201H3467N607O678S22,不稳定系数为41.51,总亲水性系数为-0.268。经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具有发夹结构域,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以及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中保守的催化三联体。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基因与二斑叶螨发夹结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首次从柑橘全爪螨体内克隆获得酚氧化酶原激活酶,为后期进行柑橘全爪螨抵御微生物侵染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在25℃温度条件下,在九里香(Murraya panicuata)嫩枝条上研究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混合虫态、卵、低龄若虫、高龄若虫、柑橘木虱分泌物对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irs(Oudemans)雌螨的吸引作用,以探索与评价捕食螨对柑橘木虱各虫态及分泌物的趋向性。研究发现:1.柑橘木虱混合虫态对胡瓜新小绥螨的吸引作用在试验后第2小时经测验达到显著水平(P<0.05),第3小时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柑橘木虱混合虫态对胡瓜新小绥螨有很强的吸引作用;2.柑橘木虱卵对胡瓜新小绥螨雌成螨无吸引作用;3.试验开始后第15小时在试验区胡瓜新小绥螨数量分别高于空白区25.00%、18.33%、13.33%、15.00%和23.33%,柑橘木虱低龄若虫对胡瓜新小绥螨有较强烈的吸引作用;4.柑橘木虱高龄若虫对胡瓜新小绥螨吸引作用在第1小时最高,第25小时在试验区胡瓜新小绥螨数量分别高于空白区25.00%、18.33%、13.33%、15.00%和23.33%,柑橘木虱低龄若虫对胡瓜新小绥螨有较强烈的吸引作用;4.柑橘木虱高龄若虫对胡瓜新小绥螨吸引作用在第1小时最高,第23小时最低,第4小时开始回升,第5小时可达到51.67%。可见柑橘木虱高龄若虫对胡瓜新小绥螨有一定的吸引作用;5.柑橘木虱分泌物对胡瓜新小绥螨吸引作用在第1小时最高,试验区胡瓜新小绥螨数量高于空白区33.33%、胡瓜新小绥螨不能取食柑橘木虱分泌物,第2小时胡瓜新小绥螨向外逃跑的比率增加。但胡瓜新小绥螨在试验区数量仍高于试验区,柑橘木虱分泌物对胡瓜新小绥螨也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本试验环境开放,模拟自然状态。在柑橘木虱混合虫态发生的情况下,胡瓜新小绥螨对其具备搜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