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71.
该研究以‘宁杞1号’枸杞果实为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TR28373|c0_g1序列,利用RT-PCR技术,克隆出枸杞果糖激酶基因LbFRK7的全长序列为1 060bp,其中,ORF开放阅读框为1 044bp,编码有34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37.44kD,理论等电点5.05;LbFRK7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有pfkB碳水化合物激酶家族高度保守的3个特异性区域,2个底物识别位点,4个ATP结合位点;LbFRK7与烟草和辣椒的FRP7基因序列相似性较高,达到90%;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分析发现,不同组织中LbFRK7基因均有表达,且果实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随着果实的发育,果实中LbFRK7基因的表达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于开花后15d达到最高。在果实发育前期,LbFRK7基因的表达量与果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在果实发育中期和后期,LbFRK7基因的表达量与果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bFRK7表达量与果糖和蔗糖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6和-0.339,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LbFRK7基因在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对果糖转化起到一定作用,特别是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对果糖含量的升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枸杞LbFRK7的功能及果糖代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
黑果枸杞的黑色与白色浆果内含物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3~2015年青海省黑果枸杞资源调查中发现了白色浆果类型材料,该研究对白果和黑果在成熟后期——3个发育期(Ⅰ~Ⅲ)的果实表型以及使其浆果具有营养和药理价值的重要活性化合物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黑果枸杞白色和黑色浆果的发育进程相近,果型一致,体积、质量差异不明显。(2)花青素在黑色浆果中于第Ⅱ时期含量最高(17.18 mg/g),而在白色浆果中的3个测定时期均极低,花青素的消失是果实颜色呈现白色的根本原因。(3)多酚、多糖和维生素E在黑、白色浆果中都存在,且均在成熟后期的Ⅱ、Ⅲ时期含量达到最高,但三者在各个时期白色浆果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黑色浆果。(4)在浆果中检测的17种矿质元素,其中在白色浆果中有10种元素(B、Ca、Li、Mg、Mn、Na、Si、K、Zn和Al)的含量较黑色浆果高。该研究为黑果枸杞品种选育、黑果枸杞白色果实营养价值的评判和其适应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枸杞耐盐变异体的筛选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枸杞(Lycium barbarum L.)无菌苗下胚轴于MS+2,4-D 0.25mg/L+LH 50 0mg/L的诱导培养基上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经0.34%的EMS(半致死剂量)处理并恢复增殖2周后, 将存活组织转接到含有1.5%NaCl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4周,再将少数存活的组织转移到含1.0%NaCl的同样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经不断选择,选出了耐1.0%NaCl的愈伤组织变异体。经耐盐性、耐盐稳定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分析,以及对山梨醇、聚乙二醇的反应证明,该愈伤组织是耐盐变异体。变异体在含有1.0%NaCl的分化培养基(MS+6-BA0.5mg/L)上可分化出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74.
黄花烟草和枸杞属间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杂种小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良的PEG方法以2%的频率诱导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经IOA失活的枸杞原生体融合。在获得的250块愈伤组织中,有5块为形态上与枸杞愈伤组织类似。对这5块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其中的2块(记作Hy2和Hy5)为对称程度较高的体细胞核杂种,其它3块为不对称核杂种或细胞质杂种。细胞学观察指出,Hy2和Hy5的平均染色体数目分别为98.2和59.3。此外,两个杂种的几乎所有中期细胞均含有结构变异的染色体。以小麦rDNA为探针的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Hy2和Hy5均含有双亲DNA特异片段。从Hy5再生出了形态上介于双亲之间的小苗。对再生苗叶片的酯酶同工酶分析指出,这些小苗含有双亲的特征酶带。  相似文献   
75.
从采自喀麦隆不同地区的芋艿(Xanthosoma mafaffa L.)病根及田土中分离菌株,分别从雅温得(Yaound(?))和巴马约(Mbalmayo)分离到的腐霉菌株XPMY和XPMM1,根据其形态学及生理学特征鉴定为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用上述腐霉菌株的游动孢子悬液或菌丝体片断悬液人工接种,表现叶黄化及根腐等典型症状。用经常伴随群结腐霉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及茄镰孢Fusarium solani人工接种后均未表现症状。研究结果表明: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 Drechsler是喀麦隆芋艿根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76.
枸杞胚性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和ATP酶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枸杞的胚性细胞多由愈伤组织表层的薄壁细胞分化而来,与愈伤组织中未分化的细胞相比,胚性细胞呈卵圆形,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质浓厚并含有丰富的细胞器,细胞壁较薄,细胞间有胞间连丝相通;胚性细胞发育到晚期细胞壁加厚,胞间连丝逐渐消失,细胞核向一端偏移,有大液泡形成;胚性细胞的第一次分裂多为均等分裂,形成二细胞原胚,继续分裂形成多细胞原胚;组成多细胞原胚胚体的细胞核大,核形状不规则,细胞质浓厚,细胞器丰富,在质体中出现淀粉的积累。在胚性细胞发育的早期,ATP酶活性主要位于质膜上,随后在液泡内和细胞核中都出现ATP酶活性的分布;随着胚性细胞壁的加厚,细胞壁加厚处和细胞间隙中也出现ATP酶活性反应;当多细胞原胚形成后,ATP酶活性反应主要定位于液泡膜上。由此分析了结构特征、ATP酶活性定位变化与胚性细胞分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7.
张润志  张蓉 《昆虫知识》2016,(1):218-222
宁夏是我国最重要的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er生产基地,蚜虫是危害枸杞的重要害虫。多年来枸杞蚜虫一直作为一个未定名物种使用Aphis sp.。2015年作者对宁夏危害枸杞的蚜虫进行了标本采集,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格侠研究员鉴定确认是常见的3种蚜虫,分别是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本文提供了它们的鉴定检索表和简要形态特征描述、寄主植物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8.
干旱区枸杞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干液流作为植物蒸散作用的水分来源,是植物水分消耗的直观量化监测指标,利用包裹式树干液流监测技术获取干旱区枸杞全生育期树干液流实时数据,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各气象要素对树干液流的影响,为明晰枸杞耗水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的佐证。结果表明:枸杞的树干液流量昼夜差异较大,白天液流量是夜间的10倍左右;晴天液流速率、日累积量及变化幅度均大于阴雨天气,晴天液流速率变化曲线且呈宽峰型,在06:30左右启动较阴天提前30min;夏季树干液流启动时间为6:00比秋季提前1h左右,夏季的峰值123g/h。盛果期液流速率最大10.32g/h,营养生长期最小1.35 g/h;6—8月旺盛生长季,平均日耗水1388.3g/d,5—11月全生育期日均耗水1102.7g/d;树干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枸杞树干液流(F)与太阳辐射(S)、温度(T)、相对湿度(H)及饱和水汽压(VPD)符合方程F=41.5+0.167S-0.563H+1.36T-9.67VPD(R~2=0.6547)。  相似文献   
79.
郑磊  张静  麻文建  彭燕  朱天辉 《广西植物》2016,36(6):651-657
为分析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核桃根腐病对寄主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该研究以铁核桃、绵阳早熟、新疆2号3个核桃品种为材料,研究各品种受腐皮镰刀菌侵染后,不同时期的发病情况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病原菌50 d 后,铁核桃100%发病,属高感品种,绵阳早熟和新疆2号发病率分别为23.33%和16.67%,属抗病品种;在50 d 监测范围内,各品种对照组各项叶部生理指标仅出现上下波动且差异不显著;然而,各品种核桃接入腐皮镰刀菌后,可溶性糖含量随时间迅速下降,MDA 含量和 POD 活性总体表现为先上升趋势,SOD、PPO 活性总体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并且5个指标品种间差异显著,而 CAT 活性变化无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MDA 含量、SOD、POD、PPO 活性可以作为核桃品种抗性评价指标。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由腐皮镰刀菌引起的核桃根腐病发病机制以及通过诱导等措施提高其抗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报道了寄生于茄科中国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球针壳属中国新记录种——丘布特球针壳(Phyllactinia chubutiana),其闭囊壳黑褐色,扁球形;附属丝8~10根,生于闭囊壳的赤道区,长度是闭囊壳的1~2倍,具球根状基部,顶部稍尖;子囊13~18个.每个子囊内有2个子囊孢子,卵圆形.无性态为Ovulariopsis insolita,分生孢子梗单生,直立,圆柱形;分生孢子单生,顶部无乳突,圆柱形,孢子萌发时形成粗的芽管并且顶端稍膨大;附着胞乳头状突起,具分叉或不规则状分支.标本保存在甘肃中医药大学植物保护标本室(HTCM 1110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