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3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68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为了充分发挥中性昆虫蚊虫作为天敌的食饵替代物作用,科学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2015年和2016年开展了合肥地区白毫早茶园和乌牛早茶园害虫匮乏时期(3—5月)的天敌与蚊虫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运用地学统计学方法求得天敌和蚊虫各自的变程,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蚊虫与天敌变程的关联度,关联度值越大的天敌在空间上对蚊虫的跟随关系越密切。并分析茶树品种间及年度间天敌位次的变化。8种天敌中,白毫早茶园2015年与蚊虫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前四位天敌是粽管巢蛛、八斑球腹蛛、三突花蟹蛛和茶色新圆蛛;2016年的是粽管巢蛛、茶色新圆蛛、锥腹肖蛸和三突花蟹蛛;两年间前四位天敌有3种相同,但位次不全相同。乌牛早茶园2015年与蚊虫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前四位天敌是八斑球腹蛛、茶色新圆蛛、锥腹肖蛸和三突花蟹蛛;2016年的是三突花蟹蛛、粽管巢蛛、草间小黑蛛和茶色新圆蛛;两年间前四位天敌中有茶色新圆蛛和三突花蟹蛛2种相同。年度间天敌位次相异率为87.5%,茶树品种间天敌位次相异率为93.75%。按照天敌位次总和及按照天敌与蚊虫空间关系密切指数总和评判,两种茶园2015年和2016年3—5月份与蚊虫空间关系密切的前四位天敌均依次是粽管巢蛛、三突花蟹蛛、茶色新圆蛛和八斑球腹蛛。本文的结果为人为地促进优势种天敌建群,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南昌市城镇空间扩展与景观生态风险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飞  叶长盛  华吉庆  李欣 《生态学报》2019,39(4):1248-1262
为探究城镇用地空间扩展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以南昌市为例,运用遥感、GIS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借助城镇扩展强度指数研究了南昌市2000—2017年城镇空间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指数,以3 km×3 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探究城镇扩展下南昌市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和景观生态风险,最后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定量分析2000—2017年南昌市城镇空间扩展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南昌市城镇用地增加了247.56 km~2,年均扩展速率达17.75 km~2,其中2000—2005年扩展最快,呈现出剧烈扩展的态势,扩展强度达到0.55。城镇扩展主要沿正北和西北方向扩展,分布在青山湖区、南昌县、新建区等,总体上呈快速扩展趋势;(2)南昌市景观格局以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指数反映此期间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加剧,景观斑块数量增加,整体破碎度提高。借助地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南昌市景观生态风险由2000年的0.1354上升至2017年的0.1420,景观生态风险呈逐渐升高的趋势;(3)2000—2017年,城镇用地面积与景观生态风险、城镇空间扩展强度指数和景观生态险变化值之间,都呈现负相关影响,后者相关性在减弱。回归系数的空间分布上,由中部向外逐渐升高,低值位于城镇扩展较快的南昌市区,城镇的快速扩展使城镇用面积大幅增加,景观破碎度、损失度降低,景观生态风险随之降低;高值出现在进贤县、安义县等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幅度小,扩展边界斑块破碎度大,分离度上升,景观生态风险增加。研究结果为促进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正确评价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南昌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3.
以甜荞品种‘北早生’和‘赤甜荞1号’为材料,利用多效唑(PP_(333))和6-苄基腺嘌呤(6-BA)在不同幼苗时期进行叶片喷施处理,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花芽分化过程,记录开花时间,调查开花和结实数,通过液质联用方法检测3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及人工合成细胞分裂素(6-BA)含量,探究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荞的花芽分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甜荞花期调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第二片真叶期喷施100mg·L~(-1)PP_(333)和150mg·L~(-1)6-BA能显著提高甜荞结实率和单株产量,两种处理的结实率分别较对照提高49.5%、39.4%,单株产量分别提高41.8%、23.0%。(2)观察甜荞花芽分化过程并将其划分5个时期,分别为生长锥分化前期、生长锥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和雌雄蕊形成期,在第二片真叶期喷施PP_(333)和6-BA均加快了甜荞花芽分化进程,使其开花时间提前。(3)喷施PP_(333)在幼苗期和现蕾期降低了内源IAA、6-BA含量,增加GA_3、ABA含量,而在盛花期增加内源IAA、6-BA含量,降低ABA、GA_3含量;喷施6-BA在幼苗期和现蕾期增加了内源GA_3、IAA含量,在盛花期降低了内源GA_3、IAA含量,3个时期均降低了内源ABA含量,增加了6-BA含量。研究发现,第二片真叶期是调控甜荞小花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叶面喷施100mg·L~(-1)PP_(333)和150mg·L~(-1)6-BA的调控效果最佳,可加快甜荞花芽分化进程,使开花时间提前,增加单株结实粒数,提高甜荞品种的结实率和单株产量;PP_(333)主要是通过减少甜荞开花数,增强弱势小花活力来提高结实粒数,而6-BA主要是利用增加开花数,提高有效可孕小花数来增加结实粒数。  相似文献   
84.
为了分析在不同聚块大小条件下,天敌对蜡蝉类Fulgoroidea空间上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聚集原因和聚集范围,为评价蜡蝉类的天敌优势种和确定样方大小提供科学依据,运用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空间聚集强度指数法、种群聚集均数法和ρ指数法对安徽省合肥市乌牛早茶园不同大小聚块条件下的蜡蝉类及其8种天敌进行分析。蜡蝉类与其8种天敌均方差峰值时聚块样方数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蜡蝉类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三位天敌依次是茶色新圆蛛Neoscona theisi(0.8010)、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0.7617)和三突花蟹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0.7613)。在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1、2、4、8时,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多,聚集分布格局时的扩散系数C不断增大,均匀和随机格局时扩散系数不断减小。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1、2、4、8时其相互之间的蜡蝉类及其天敌的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差异均不显著。蜡蝉类及其天敌的种群聚集均数λ多数情况均大于2,其聚集是该虫本身原因引起的,并且λ的绝对值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用蜡蝉类不同大小聚块的ρ指数判断个体群聚集时的最小范围是聚块中有4个基本样方,即本文的16 m~2。为该虫抽样时确定样方大小提供了科学依据。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法是分析害虫与天敌空间关系的一种简便而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5种杀虫剂对滇东白背飞虱种群的毒性及其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持续有效防控白背飞虱,研究云南东部白背飞虱种群对常用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室内稻茎浸渍法测定白背飞虱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期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5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防治效果。【结果】与敏感种群比较,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对滇东白背飞虱种群的LC_(50)分别为0.208、0.459、0.608、3.108、1.256 mg·L~(-1),抗性倍数分别为2.2、10.4、5.6、6.5、5.3倍;白背飞虱对噻虫嗪无抗性,对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为低水平抗性,对噻嗪酮为中等水平抗性;5种杀虫剂药后1、5和10 d对白背飞虱种群的田间防控效果均有显著差异。除了吡蚜酮外,其他药剂的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以吡虫啉和噻嗪酮的持续期较长,药后10 d仍在90%以上;噻虫嗪和吡虫啉药后1和5 d的防效达90%以上;吡蚜酮药效在供试药剂中防效最低,在64.88%~77.82%之间。【结论】滇东师宗白背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为中等水平抗性,对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均为低水平抗性,对噻虫嗪无抗性,田间防控效果以吡虫啉和噻嗪酮为最好。建议滇东稻区可以使用吡虫啉和噻嗪酮药剂防控白背飞虱,注意控制吡蚜酮的使用次数与用量。  相似文献   
86.
每日盐度波动对真盐生植物盐地碱蓬种内相互作用沿盐度梯度的影响 土壤盐度的异质性是河口潮间带的一个突出的环境特征,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盐沼中生物相互作用的转变。本研究旨在探究盐度梯度和盐度波动对一种真盐生植物的种内相互作用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皂荚生物农药活性,开发利用皂荚资源,发展环境友好的绿色植物源农药。[方法]采用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研究皂荚壳乙醇提取物的杀螺活性。[结果]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有显著的毒杀活性,对幼螺和成螺72 h的LC50分别为40.56、109.83 mg·L-1。田间试验表明,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有较好的防效,施用40 g·m-2的皂荚提取物处理7 d后卵块减少率为100.00%(成螺失去产卵的能力),防效为(99.12±1.26)%。[结论]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较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杀螺剂。  相似文献   
88.
高雄山虫草及其细脚拟青霉无性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采自安徽省天堂寨自然保护区的高雄山虫草Cordyceps takaomontana及其无性型细脚拟青霉Paecilomyces tenuipes ,应用单子囊孢子分离鉴定和微循环产孢的方法确证了两者的对应关系,并修订了高雄山虫草的原始描述。双梭孢虫草C.bifusispora可能为高雄山虫草的同物异名。同时采集的具数个红色子座且有双梭形子囊孢子的虫草不是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89.
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木本植物种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基于二元数据的χ2检验、方差比率法和基于数量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方法,研究了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经111°22′~111°33′,北纬37°45′~37°55′)森林群落(海拔1 600~2 430 m)21个优势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较为松散(χ20.95N<W<χ20.05N),种的分布相对独立,森林群落总体处于稳定阶段;但局部地段优势种群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位于山体中下部的群丛组Ⅰ、群丛组Ⅱ的总体关联性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关联,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位于山体上部的群丛组Ⅲ的总体关联性为无关联,种间关系较为松散。随着海拔的升高,三个群丛组的联结指数(VR)呈上升趋势,χ2检验显著率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的正负关联比有所增加,负显著率都明显下降,正显著率有升高的趋势,说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种间关系表现为无关联,森林群落也趋于稳定。应用方差比率法与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较为清晰地揭示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种间关系。这四种方法可以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结合使用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支持随着群落演替进程的发展,群落结构及其种类组成将逐渐趋于完善和稳定,群落种群总体种间关系也将向着无关联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90.
用RAPD技术分析了18个三色堇(Viola wittrockiana)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21个随机引物扩增了167条带,其中127条具多态性,显示自交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用UPGMA法可将自交系聚为五大类,其分类结果与花径和材料来源地基本一致。以其中的5个自交系进行双列杂交试验,研究了RAPD遗传距离与三色堇杂交后代10个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RAPD遗传距离仅与花数达到0.1的显著水平,而与其它8个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不显著;用RPAD遗传距离预测三色堇的花数杂种优势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用于对其它性状杂种优势的预测目前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