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2 毫秒
71.
通过大、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蓄积毒性试验及遗传毒性试验表明,康脂口服液的LD50大于10.00g/kg.bw,实属无毒物质;蓄积毒性试验3表明,本品蓄积系数K〉5,为弱蓄积;遗传毒性试验得知,Ames试验无遗传毒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也均未产生影响,说明本品长期服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Nd:YAG1064nm激光治疗机、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60例,病甲共125个.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以Nd:YAG1064nm激光治疗;B组予以伊曲康唑口服治疗.每组均于第8周、第16周、第24周时随访,随访时予以真菌学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A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78.9%、52.6%、52.6%,B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80.9%、66.2%、67.6%.A、B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肯定,且元不良反应.在轻中度甲真菌病患者中,激光治疗和药物治疗有效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3.
目的:概述国产伊曲康唑(商品名“美扶”)在国内10 a 的应用情况,为其在国内临床规范、合理应用提供循证学证据。方法检索复习10 a 来国产伊曲康唑在国内应用的各类文章。结果共计检索筛选获得48篇文献,手足体股癣10篇,共计治疗手足癣451例,总有效率为90.91℅;花斑癣6篇,共治疗340例,总有效率为92.94℅;糠秕孢子菌毛囊炎5篇,共治疗238例,单疗程单用国产伊曲康唑总有效率为71.05℅;头癣2篇,总有效率为80.00℅;甲真菌病6篇,治疗指甲甲真菌病患者2疗程法总治愈率为78.95℅(135例/171例),3疗程法治愈率为82.60℅(19例/23例),治疗趾甲真菌病患者总治愈率为79.94℅(275例/344例);生殖器念珠菌病21篇,共治疗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2260例,总治愈率为94.32℅,有效率为97.27℅,男性念珠菌病409例,总痊愈率75.04℅;头皮脂溢性皮炎2篇,总痊愈率为81.18℅(69例/85例);小儿皮肤真菌病1篇,痊愈率68.2℅(30例/44例);真菌性眼炎1篇,56例患者全部有效。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其次为头晕头痛、乏力、食欲下降、可逆性肝酶升高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5℅。结论国产伊曲康唑在多种真菌病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4.
摘要目的:研究糖耐康含药血清对高糖状态下大鼠肝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培养大鼠肝细胞,在高糖诱导肝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下,给予高、中、低剂量的糖耐康含药血清共培养24h后,观察肝细胞增殖情况,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培养基和肝细胞内TG含量,肝细胞糖原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刺激下,肝细胞增殖显著受到抑制(P〈O.叭)、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含量减少(P〈0.01),TG含量增加(P〈O.01);与高糖组比较,吡格列酮组与TNK各剂量上述情况有不用程度的改善。作用效果类似。结论:糖耐康含药血清具有改善高糖环境下肝脏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可能与增加肝细胞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有关。  相似文献   
75.
植入性真菌病或称皮下组织真菌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此类感染有许多共同特征,包括相似的流行病学和感染方式等,有些还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临床表现形态各异,治疗困难,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畸形甚至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对临床上重要的植入性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足菌肿、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和接合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做一复习。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联合卡泊芬净或特比萘芬时对球形孢子丝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参照标准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及棋盘微量稀释法对33株球形孢子丝菌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协同""不相关"和"拮抗"。结果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对球形孢子丝菌酵母相菌株的协同率为93.94%(31/33),与特比萘芬联合的协同率为60.61%(20/33);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或特比萘芬联合对菌丝相菌株协同率分别为96.97%(32/33)、84.5%(28/33)。对所有受试菌株均未观察到上述药物的拮抗作用。结论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或特比萘芬联合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7.
复方苦参洗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复方苦参洗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 将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1次/d,疗程为2周,治疗组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洗剂外洗4周为1个疗程,2次/d.分别于开始治疗2周后及8周后观察皮疹消退情况和马拉色菌镜检结果,评价其疗效.结果 治疗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75.0%,对照组总有效率4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P<0.05),8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8,P<0.05).结论 复方苦参洗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8.
葛荣秀 《蛇志》2021,(1):34-37,51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营养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11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治疗1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及肾纤维化指标、营养及贫血指标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纤维连接蛋白(FN)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而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G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铁(Fe)、转铁蛋白(TRF)、铁蛋白(FER)、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比较,对照组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比较无差异性(均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6.21%)明显高于对照组(6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能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及营养状况,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9.
摘要 目的:研究泊沙康唑在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采取泊沙康唑预防的泊沙康唑组以及采取伊曲康唑预防的伊曲康唑组各25例,对两组预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泊沙康唑组预防治疗成功率为84.00 % (21/25),显著高于伊曲康唑组的68.00 % ( 17/25),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为4.00 % (1/25),显著低于伊曲康唑组的16.00 % (4/25)(P<0.05);给药前两组炎性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结束后均较本组给药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泊沙康唑组均低于伊曲康唑组(P<0.05);泊沙康唑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 % (2/25),伊曲康唑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 % (5/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中泊沙康唑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用药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0.
摘要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术后一线化疗失败转移性胃癌患者10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阿帕替尼进行联合治疗,4周为一个周期,连续治疗两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生存情况,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比较,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进展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标志物、MMP-9和VEGF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延缓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标志物及MMP-9、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