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研究在初步实现水稻原生质体培养的程序化后,选用普通栽培稻P339和特种稻苏御糯选的原生质体为融合亲本,利用碘乙酸(IA)和罗丹明-6G(R-6G)这两个代谢互补抑制剂钝化处理亲本原生质体,确定了合适的抑制条件。P339用0.25mmol/L IA,苏御糯选用50μg/ml R-6G分别经30min钝化处理,通过PEG和高Ca~(2 )、高pH法诱导融合,异源融合体具有代谢互补效应,经培养得到愈伤组织17块,并进一步分化获得不同形态的再生植株12棵。移栽存活的再生植株成熟后可育,通过对这些植株的形态以及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的分析表明是融合后的体细胞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92.
外来植物入侵后会改变其对入侵地植食性昆虫的防御能力以应对入侵地生物环境的变化,因此,对土著昆虫防御能力变化的研究将有助于解释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是广泛入侵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外来植物,研究其入侵后对本地植食性昆虫的响应,可从一个侧面部分地回答其成功入侵的生态机制。利用Y型嗅觉仪,结合室内取食实验,我们比较了中国的土著昆虫素毒蛾(Laelia coenosa)对互花米草3个原产地种群和5个入侵地种群的选择偏好,这些种群分别来自美国的德克萨斯(Texas Point)、卡纳维拉尔国家海岸(Canaveral National Seashore)、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以及中国的唐海、天津、盐城、崇明、珠海。结果表明,虽然素毒蛾幼虫对互花米草不同地理种群叶片气味没有显著的选择偏好,但对原产地种群的取食相对选择系数显著高于入侵地种群,说明互花米草入侵地种群对素毒蛾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这从某种层面上可以推测互花米草入侵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后,其对植食性昆虫取食的防御能力有所增强,而这种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素毒蛾等入侵地植食动物对它的攻击。  相似文献   
93.
通过饲喂自然种子及人工饲料块等单宁和皂苷含量不同的食物,研究了食物中单宁或皂苷水平对小白鼠(Mus musculus domesticus)食物选择的影响,以及取食经历在其食物选择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无论有无取食经历,小白鼠均优先取食次生物质含量低的锥栗(Castanea henryi)或花生(Arachis hypogaea),而很少取食单宁含量高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或皂苷含量高的油茶(Camelia oleifera);(2)小白鼠的取食经历能增强其对种子中单宁或皂苷水平的识别,从而减少其摄入;(3)小白鼠的食物摄入量随单宁或皂苷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本研究说明单宁或皂苷均可显著影响动物的食物选择,且取食经历能增强动物对食物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4.
再引入黑颈长尾雉夏季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6~7月,在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带法对再引入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7条样带上的22个栖息地样方和17个对照样方的24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再引入黑颈长尾雉的夏季栖息地偏向于选择海拔低、坡位低、乔木较低和灌木较高、落叶盖度较大、灌木层盖度大、草本高且盖度大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者针叶林;逐步判别分析的结果显示坡位、草本层盖度是重要的生态因子,由这两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在对栖息地和对照区进行区分时,正判率可以达到77.3%,这种选择与黑颈长尾雉的隐蔽条件和食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Tong M  Pan SX  Wang XW  An TH  Feng JC  Meng XX 《动物学研究》2010,31(6):610-616
2006—2008年夏季(7—8月),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栖息地特征和夏季生境选择格局进行了研究。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了马麝夏季利用生境样地(n=71)和对照性非利用样地(n=264)间的海拔等17个生态变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兴隆山马麝夏季利用生境的郁闭度[(53.87±3.09)%]和乔木均高[(7.57±0.83)m]均显著大于非利用样地[郁闭度:(49.07±1.66)%,乔木均高:(6.33±0.32)m],喜食植物多度[(12.97±1.80)]株也显著大于非利用样地[(9.61±0.67)株]。此外,与非利用样地相比,兴隆山马麝夏季倾向于选择位于中坡位较陡(67.61%)、距离水源较近(<1000m,77.46%)、隐蔽度(88.73%)和避风性均较好(90%)及距人为干扰较远(>1000m,76.06%)的生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72.45%,由乔木胸径和乔木郁闭度变量组成的乔木因子是决定马麝夏季生境选择的首要因素,此外,海拔因子,由地表植被盖度和食物多度组成的食物因子,由灌木盖度、乔木密度和灌木...  相似文献   
96.
A residual heterozygous line(RHL)carrying a heterozygous segment between two SSR loci RM11 and RM134 on the rice chromosome 7 was selected from a set of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from the cross D50(javanica)/HB277(indica).The former parent produces much longer grains than the latter.Selfed progenies of this selection were analyzed genotypically(SSRs)and phenotypically(grain length).Grain length was discontinuously variable in the mapping populations,allowing for the placement of this QTL qGL7-2 within a~4.8 cM interval defined by RM351 and RM234.A set of new markers within this region were developed,which narrowed the QTL to a 278 kb region defined by the markers Indel1 and RM21945.This region contains 49 predicted genes.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novel allele for grain length will be us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grain length.  相似文献   
97.
应用柑橘异源四倍体杂种花粉生产瘪籽沙田柚果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柑橘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即四倍体粗柠檬与哈姆林甜橙体细胞杂种,简称"HR";酸柚与粗柠檬体细胞杂种,简称"SR";墨西哥来檬与伏令夏甜橙体细胞杂种,简称"KV")为父本,分别与二倍体单胚性沙田柚进行有性杂交,在生产上获得瘪籽沙田柚果实,并对果实品质进行分析(以四季柚花粉亲本为对照)。结果表明:授予柑橘异源四倍体杂种花粉的果实种子败育十分明显,果实瘪籽率达41.4%~96.0%,与对照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但果实单果重、果肉重、果皮重、果皮厚和果形指数与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全糖、Vc和可滴定酸含量与对照也无明显变化,且较适合于瘪籽沙田柚果实生产的体细胞杂种是HR和SR。  相似文献   
98.
广西园林藤本植物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报道了广西藤本植物资源概况与园林藤本植物筛选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广西藤本植物的种质资源及资源藤本植物利用现状,经过引种和调查选择,收集观赏藤本植物62种,通过配置应用试验和决选评价,决选出适合于城市园林建设的10个花卉品种,21个垂直绿化品种,3个地被植物品种。  相似文献   
99.
物种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的变异性是演化生物学研究的新必领域.然而,在实际研究中,由于术语使用混乱和概念错误,常常导致许多结果模糊不清.通过该文,区分了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的概念,总结了繁殖策略变异性诸假设,阐述并比较了迄今为止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变异性研究的重要理论和模型,解释了不同交配对策的演化基础和激素调节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物种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变异性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0.
南充雉鸡的巢址选择和春夏季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6月,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在四川省南充市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对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巢址选择和春夏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对比分析,巢址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雉鸡的巢都是选择在乔木盖度小、距水距离较近、草本高度和盖度都较大的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干草丛中;影响雉鸡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坡度、总盖度、乔木平均胸径、乔木盖度、郁闭度、距水距离、距路距离、灌木平均高度、巢周围干草比例、裸地面积、巢上方覆盖物厚、灌木盖度和巢所在草丛宽度等13个因子。春夏季栖息地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雉鸡在春夏季倾向于在植被总盖度大、坡度适中、乔木盖度适中、草本盖度和高度较大、灌木盖度较小、灌木高度较大、隐蔽度较大、距路距离较远和郁闭度较大等的生境栖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