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量表用于机械通气新生儿急性疼痛评估的价值。方法:使用总结性、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3月份到2018年7月份,选择在医院NICU接受机械通气诊治的新生儿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都给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急性疼痛采用新生儿疼痛/激惹与镇静量表、新生儿急性疼痛评估量表进行评估与分析,记录评估效果。结果:新生儿疼痛/激惹与镇静量表的总体Cronbachα系数为0.698分,最高评分为基础行为状态,最低评分为心率增快。新生儿急性疼痛评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总体Cronbachα系数为0.822,最高评分为胎龄,最低评分为SaO2。新生儿疼痛/激惹与镇静量表的护理人员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92,新生儿急性疼痛评估量表的护理人员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87。以新生儿疼痛/激惹与镇静量表作为效标,新生儿急性疼痛评估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855,P=0.007。12名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急性疼痛评估量表的选择率为66.7%,对新生儿疼痛/激惹与镇静量表的选择率为33.3%。结论:新生儿疼痛/激惹与镇静量表和新生儿急性疼痛评估量表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急性疼痛评估中都有很好的信度与一致性,其中新生儿急性疼痛评估量表的可行性和临床实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原因及撤机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52例和撤机困难组28例,根据患者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59例和死亡组21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分析撤机困难的原因及撤机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撤机困难组年龄、心功能不全比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比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比例、肝功能不全比例、肾功能不全比例、血尿素氮显著高于撤机成功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时间显著长于撤机成功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撤机成功组(P0.05)。死亡组年龄、合并糖尿病比例、心功能不全比例、MODS比例、VAP比例、肝功能不全比例、肾功能不全比例、血尿素氮显著高于存活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MODS、VAP、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时间、血清白蛋白是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脏器功能不全或器官功能衰竭、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气管切开时间较长、营养状态较差是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主要原因,年龄、合并糖尿病、MODS、VAP、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时间、血清白蛋白是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2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痛觉敏化、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5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5组(n=10): 空白对照组(Norma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手术但不结扎+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组(CCI +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人参皂苷Rg2低剂量组(CCI+ Rg2 5 mg/kg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2高剂量组(CCI+ Rg2 10 mg/kg 腹腔注射)。CCI模型建立后,药物通过注射器进行腹腔内注射 5 ml/kg,每天1次,连续14 d。分别在术前1 d和术后 1、3、5、7、10、14 d测定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术前1 d和术后第14日时检测明暗箱实验和强迫游泳试验。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CI组术后14 d机械痛阈值和热痛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明箱内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梭次数明显减少(P<0.01),游泳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CCI组比较,人参皂苷Rg2组术后14 d机械痛阈和热痛潜伏期明显增加(P<0.01),大鼠在明箱内时间明显延长(P<0.01),穿梭次数明显增多(P<0.01),且游泳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结论:人参皂苷Rg2能抑制 CCI 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同时改善其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34.
为优化银杏叶多酚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填充率、球磨转速、球磨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七个因素对机械力辅助提取银杏叶多酚得率的影响,以银杏叶多酚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nhnken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设计优化工艺,同时比较了4种提取方法对银杏叶多酚提取得率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机械力辅助提取银杏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填充率26%、球磨转速为400rpm、球磨时间为15min。在此条件下,银杏叶多酚的得率为7.33%。机械力辅助乙醇提取银杏叶多酚得率低于碱水提取法,但是抗氧化活性高于碱水法提取的银杏叶多酚;抗氧化活性与乙醇回流法提取的银杏叶多酚相当,但是提取得率高于乙醇回流法。此提取工艺高效可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摘要 目的:比较重症肺炎患儿俯卧位与仰卧位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脱机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重症肺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体位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仰卧组(n=52)和俯卧组(n=68),对比仰卧组、俯卧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仰卧组、俯卧组的死亡例数、脱机成功和脱机失败例数,计算死亡率、脱机失败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脱机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俯卧组的发热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呼吸改善时间短于仰卧组(P<0.05)。两组治疗5 d后 PaO2、MAP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下降(P<0.05);俯卧组的PaO2、MAP高于仰卧组,PaCO2低于仰卧组(P<0.05)。两组患儿死亡率组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俯卧组的脱机失败率低于仰卧组(P<0.05)。在120例患儿中,死亡7例,根据重症肺炎患儿脱机结局将剩余113例分为脱机成功组(n=72)和脱机失败组(n=41),脱机失败组、脱机成功组在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II(APACHE II)评分、病程、先天性病史、D-二聚体(D-D)、白蛋白(ALB)、血乳酸、脑尿钠肽(BNP)方面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小、APACHE II评分偏高、D-D偏高、ALB偏低、先天性病史均是重症肺炎患儿脱机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机械通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和脱机成功率,且患儿的脱机结局受到年龄、APACHE II评分、D-D、ALB、先天性病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跨膜蛋白63A(transmembrane protein 63,TMEM63A)是一种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MSC),在髓鞘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MEM63A于2019年与髓鞘形成低下性脑白质营养不良19型(hypomyelinating leukodystrophy 19,HLD19)相关联,确定为HLD19的致病基因。髓鞘是神经系统中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的兼具营养轴突和加速动作电位传导的结构,髓鞘形成障碍可表现为髓鞘形成低下、髓鞘囊性化和髓鞘变性。髓鞘中脂质含量丰富,不同脂质参与髓鞘形成、修复和胶质细胞与轴突识别等重要过程。TMEM63A变异导致的HLD19为髓鞘形成低下性疾病。TMEM63A变异可引起渗透压改变,细胞上TMEM63A跨膜蛋白受机械刺激产生电流,从而影响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成熟,导致髓鞘形成异常;同时,TMEM63A变异也可引起细胞膜脂质的分布异常,影响脂质正常功能,异常的脂质通过参与不同的髓鞘形成环节最终导致了髓鞘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37.
Jia J  Zhao Y  Shi WC  Wang HS  Guo Y 《生理学报》2002,54(2):125-128
实验采用分离神经细束的方法,观察逆行电刺激大鼠脊神经背侧皮支后,在相距较远的神经细束上记录到的Aδ和C类机械感受单位电活动的变化。刺激T9脊神经背侧皮支,在T12神经细束上记录到59.3%(16/27)的Aδ和71.2%(37/52)的C类单位在刺激后90~120s放电显著增加。刺激T8脊神经背侧皮支,在T12神经细束上记录到47.8%(11/23)的Aδ单位和36.6%(15/41)的C类单位在刺激后120~150s放电显著增加。大多数单位(18/23)的机械感受阈值在电刺激远距离脊神经背侧皮支后降低。结果表明,逆行电刺激外周感觉神经,可以使相距较远的Aδ和C类机械感受单位致敏,其传入放电增加。  相似文献   
38.
机械应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刺激因子。我们以前的工作表明,机械应力能调节人红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输蛋白-GluT-1的功能:GluT-1介导的输入、输出葡萄糖的速率能对机械应力产生响应[1]。但到底这种功能变化的原因是来源于机械应力对GluT-1的结构改变还是其它因子至今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试图从GluT-1内源性色氨酸的荧光变化上观测机械应力对GluT-1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6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镇痛。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ICU停住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心动过缓和谵妄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VAP、心动过缓及谵妄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行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良好的镇静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ACOS与同期哮喘和COPD患者住院情况。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收集6年内住院ACOS与同期哮喘和COPD患者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种类和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和分类汇总。结果:2009-2014年共有1327哮喘患者住院治疗,其中合并COPD有128人,即ACOS占哮喘患者的9.6%。同期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1989人、肺气肿1634人,但行肺功能检查确诊COPD的仅367人,其中合并哮喘同样为128人,即ACOS占COPD患者的34.9%。性别方面,ACOS组男性最多,仅与哮喘组比较,P0.05;年龄,ACOS介于哮喘和COPD之间;入住ICU、机械通气治疗,ACOS组最少,仅与COPD组比较,P0.05;人均花费最低,与哮喘和COPD组比较,P0.05;死亡情况ACOS组仅有1人死亡,死亡率3组中最低,但P0.05;共存病情况ACOS在合并II型呼吸衰竭和过敏性鼻炎方面,与哮喘相似;在合并肺炎和支气管扩张方面与COPD相似;在合并I型呼吸衰竭、冠心病、糖尿病和肝、肾功能异常方面,三组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合并高血压,ACOS组明显低于哮喘和COPD组,而且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哮喘和COPD相比,ACOS有其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