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应用NIPPV与PSV两种撤机方法在治疗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患者中的优越性。方法:达到撤机标准但经两小时自主呼吸试验(SBT)失败的患者被分为两组:PSV组和无创通气组。观测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再插管率、住呼吸重症监护室时间和VAP发生率等指标。结果:NIPPV组较PSV组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缩短,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住院费用均较PSV通气组显著降低。结论:采用无创通气撤机法治疗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较传统的机械通气方式在有效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更优越。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血清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壳多糖酶3样蛋白1(YKL-40)、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0例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情程度分成低危组40例、中危组45例以及高危组35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此外,将VAP患者按照28 d生存情况分成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治疗情况以及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VAP患者的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体检人员,且VAP患者中上述三项血清指标水平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MI)、机械通气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及气管切开均与VAP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气管切开以及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异常升高均是VAP患者预后的不利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与VAP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VAP患者的预后受到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气管切开以及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磷(P)、降钙素原(PCT)、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对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17例,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n=91)和撤机失败组(n=2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自主呼吸测试(SBT)前的血清P、PCT、25(OH)D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PCT、25(OH)D3水平对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I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T前撤机成功组血清25(OH)D3、P水平高于撤机失败组,PCT水平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25(OH)D3、P、机械通气时间均是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25(OH)D3、P水平预测撤机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7、0.802、0.751,均低于三者联合应用的0.846。结论:血清P、PCT、25(OH)D3均是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检测以上指标水平有助于预测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VAP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入住本院ICU的137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30例和非VAP组107例。分析VAP的病原菌分布,对VAP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30例VAP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37株,革兰阳性菌8株(21.62%),革兰阴性菌28株(75.68%),真菌1株(2.70%)。VAP的发生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抑酸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贫血、低蛋白血症、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年龄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住院天数>14 d、意识障碍、糖皮质激素使用、年龄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AP风险预测模型构建:PI=1.208×住院天数>14 d+1.051×意识障碍+1.012×糖皮质激素使用+0.044×年龄-5.907。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结论: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住院天数、意识障碍、糖皮质激素使用、年龄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通过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宁良群  温光彩 《蛇志》2012,24(1):65-6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后至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后48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1],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院内感染。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2],病死率高达20%~71%[3];国内文献报道,VAP发生率为43.5%[4],病死率为37.5%嘲。患者一旦发生VAP,则易造成撤机困难,并可导致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早期经皮气管切开(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tomy,PDT)对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DT行气管切开的87例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经口插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将患者分成早期气管切开组(≤7d Early tracheotomy,ET)共42例,晚期气管切开组(7 d Late tracheotomy,LT)共45例,其中ET组男性23例,平均年龄41.36±14.12岁,LT组男性26例,平均年龄46.38±13.87岁。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T组显著缩短了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在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虽然ET不影响患者预后及VAP发生率,但可缩短患者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故对于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应采取早期PDT。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死亡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ICU病房进行治疗的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328例VAP患者,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确定入组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观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非COPD患者(n=229)ICU死亡率显著低于COPD患者(n=99)(42.8%vs 59.6%,P=0.017)。非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27(16-42)d和35(29-59)d,而COPD患者分别为为32(17-68)d和40(22-72)d(P0.05),二者没有显著差异,非COPD患者与严重COPD患者(GOLD IV期)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有显著差异(P=0.002与0.03)。多变量分析表明COPD(OR=2.59,95%CI:1.34-5.03)、简化急性生理评分II(SAPS II)(OR=1.03,95%CI:1.02-1.05)以及休克(OR=3.73,95%CI:1.89-7.40)是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PD、SAPS II以及休克均与ICU内VAP患者的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清磷、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VAP患者。采集所有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并进行细菌培养。此外,将其按照预后的不同分为死亡组21例以及存活组39例,比较两组NLR、血清磷及PCT水平。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血清磷及PCT预测死亡的效能。结果:60例VAP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共82株,以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共检出革兰阴性菌75.61%、革兰阳性菌21.95%、真菌2.44%。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20.73%,铜绿假单胞菌18.29%,肺炎克雷伯菌17.07%,金黄色葡萄球菌13.41%,大肠埃希菌12.20%,其他革兰阴性菌7.32%,表皮葡萄球菌4.88%,肠球菌属3.66%,真菌2.44%。死亡组NLR及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血清磷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均和VAP患者死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较高、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NLR、PCT水平较高均是VAP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血清磷水平较高是VAP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血清磷及PCT联合预测VAP患者死亡的效能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VAP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NLR、血清磷及PCT均和患者死亡有关,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李艳青  黄德斌 《蛇志》2016,(4):494-496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于机械通气48h后,或撤机、拔管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是重症监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这一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常导致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间推迟、ICU留治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VAP不仅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影响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增加了呼吸机通气患者的病死率。在我国VAP的发病率可达31.4%~36.10%,而VAP导致的死亡率则高达29.2%~40.1%[1]。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VAP发生率与病死率,是改善患者疾病转归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SCCI)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SCCI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给予益生菌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营养状况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VAP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VAP将所有患者分为VAP组和无VAP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CCI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 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发生与年龄、建立人工气道方式、日均吸痰次数、口腔护理次数、日均气道湿化次数、手术次数、合并复合伤、误吸、术前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GCS评分偏高、建立人工气道方式为气管切开、手术次数为2次、日均气道湿化次数<3次、误吸、机械通气时间偏长均是SCCI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可缩短SCCI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营养状况改善,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同时,SCCI患者术后VAP的发生率较高,年龄、术前GCS评分、建立人工气道方式、手术次数、日均气道湿化次数、误吸、机械通气时间均是SCCI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时机,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治疗的161例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气管插管时间分为早期组(n=89)和延期组(n=72),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28 d内病死率(预后)。根据预后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29)和存活组(n=13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延期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下降,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升高,且早期组变化程度大于延期组(P<0.05)。延期组28 d内病死率为15/72(20.83%)。早期组28 d内病死率为14/89(15.73%),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对比无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与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年龄、PaCO2、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pH值、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B型尿钠肽有关(P<0.05)。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PaCO2偏高、年龄偏大、Hb偏低、pH值偏低、D-D偏高(P<0.05)。结论: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早期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血气分析,缩短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PaCO2偏高、年龄偏大、Hb偏低、pH值偏低、D-D偏高均是导致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对行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患者进入ICU后,给予所有患者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及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分别于气管插管拔管时、转出ICU时以及出院时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表(FIM)对两组患者功能独立性水平进行评价,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总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气管插管拔管时观察组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功能及总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出ICU时和出院时观察组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进、交流、社会认知及总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可有效者提高ICU患者自理能力,加速患者意识的恢复,使患者更早的脱机,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儿科序贯器官衰竭评估(pSOFA)评分、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评分及早期血乳酸(Lac)测定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7例脓毒症患儿,根据脓毒症患儿28 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48例和存活组59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pSOFA评分、PCIS评分评价和血Lac检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SOFA评分、PCIS评分和血Lac水平对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07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率为44.86%(48/107)。死亡组脓毒症分级、合并器官损伤≥3个比例、机械通气比例、pSOFA评分、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Lac水平高于存活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存活组,PCIS评分、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合并≥3个器官损伤、机械通气、pSOFA评分增加、D-二聚体升高、血Lac升高为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CIS评分增加、白蛋白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SOFA评分、PCIS评分和血Lac水平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脓毒症分级、合并器官损伤、机械通气、D-二聚体、白蛋白、pSOFA评分、PCIS评分、血Lac为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pSOFA评分、PCIS评分和血Lac水平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序贯机械通气联合尼可刹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64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给予序贯机械通气联合尼可刹米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24 h和48h的pH值、PaO2、PaCO2以及VAP、总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率以及死亡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H值改善明显、PaO2明显增长、PaCO2下降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率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联合尼可刹米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对危重患者的应用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危重病患者的血乳酸水平进行动态监测,通过比较死亡组患者和存活组患者乳酸水平及其它临床指标,比较不同乳酸水平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来分析乳酸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住ICU时间(天)、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乳酸酸中毒组患者在APACHEⅡ评分、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乳酸酸中毒组和高乳酸血症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酸中毒组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高乳酸血症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是判断危重患者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动脉乳酸越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限制性输液与充分液体复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因感染性休克入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限制性输液)与对照组(充分液体复苏)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转归情况,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出血量、总输液量、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2例病情控制不佳者转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死亡,总发生率为26.83%;对照组患者出现DIC 8例,ARDS 7例,MODS 5例,最终出现3例死亡,总发生率为56.10%,两组患者术后转归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MAP、CVP、HR、出血量、总输液量及尿量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较充分液体复苏能够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血流灌流状况,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更显著,更适合在围手术期麻醉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肌红蛋白(Mb)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Waterlow评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压力性损伤(P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ICU住院的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发生PI分为PI组43例和非PI组77例。ICU患者PI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lb、Mb及MEWS、Waterlow评分对ICU患者PI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PI组年龄大于非PI组,机械通气比例、体温、Mb、MEWS、Waterlow评分高于非PI组,住院时间长于非PI组,Alb低于非PI组(P<0.05)。住院时间延长和Mb升高、MEWS增加、Waterlow评分增加为ICU患者PI的独立危险因素,Alb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Alb、Mb及MEWS、Waterlow评分四项联合预测ICU患者PI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预测(P<0.05)。结论:血清Alb水平降低和Mb、MEWS、Waterlow评分升高与ICU患者PI发生独立相关,血清Alb、Mb及MEWS、Waterlow评分联合对ICU患者PI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6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镇痛。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ICU停住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心动过缓和谵妄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VAP、心动过缓及谵妄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行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良好的镇静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