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1.
培养于麦草粉上的白腐担子菌粗毛栓菌分泌胞外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经过超滤、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和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步骤,获得了初步纯化的锰过氧化物酶组分。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电点聚焦技术所测定的锰过氧化物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35.7 ku和pI 2.8。研究结果表明,所纯化的锰过氧化物酶在407nm处具有最大光吸收峰,该酶最适作用pH值和温度分别为pH 5.3和35℃。  相似文献   
92.
<正>红木家具是国粹,倍受世人青睐。从历史来看,我国与海外的木材交易,自汉朝已经开始,明朝郑和下西洋以瓷器、丝绸、铜铁器和金币等与当地交换木材和土特产等。同时东南亚各国也以朝贡等形式把木材和当地土特产运往中国。  相似文献   
93.
色泽庄重、纹理精美的红木家具以其特有的材质、优雅的造型和隽永的生命力获得了国人的青睐,历久不衰,然而令我们好奇的是,在现代显微技术的辨析下,红木优雅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的真实面目?红木的内在是否与它的外观一样,散发着无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4.
《生物产业技术》2012,(4):54-54
2012年2月22日,丹麦诺维信公司宣布,为了提高以农业残余物、城市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先进生物燃料的生产效率,开始销售可以降低成本的新型酶制剂。这种酶制剂比市场上销售的其他酶制剂的性能都好。最先使用这种酶制剂的生物炼制装置将于2012年内开始商业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95.
在近期建设项目中:总投资13.5亿元、年产10万吨甜高粱茎秆燃料乙醇项目于2010年4月20日落户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据介绍,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5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计划投资4.18亿元,实施年产3万吨级甜高粱茎秆燃料乙醇先进技术集成项目。  相似文献   
96.
利用西瓜汁合成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木醋杆菌为实验菌种,通过选择不同的种龄、接种量、发酵培养基液面积/液体积、初始pH值、培养温度和时间,对西瓜汁合成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务件进行研究,得到了最佳培养条件,并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细菌纤维素的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97.
从拟康氏木霉S-38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外切酶Ⅰ(CBHI),经过木爪蛋白质酶的有限酶解后通过一系列的柱层析分离获得其吸附结构域(CBM).利用CBM与纤维素在40℃下作用24h后,利用红外光谱测定纤维素结构的变化,发现纤维素的氢键作用减弱,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确认实验的结果,并从纳米尺度上阐明了在CBM分子吸附作用于纤维素表面的过程中纤维素链间的氢键作用明显降低.本研究表明CBM分子不仅具有使CBHI分子定位于纤维素表面的作用,还会在吸附过程中导致纤维表面结构的破坏.本研究为CBHI分子催化结构域与吸附结构域分子间的协同模型提供了一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纤维素和壳聚糖的区域选择性改性,将内皮细胞表面硫酸乙酰肝素(ES—HS)分子结构中对其血液相容性有重要影响的官能团引入纤维素和壳聚糖的分子结构中,并将其通过离子键固定在部分阳离子化的纤维素膜上,以期模拟ES—HS的血液相容性。血小板吸附结果表明,6位改性的纤维素衍生物的吸附程度较高。在五种壳聚糖衍生物中,2位的NS03/NAc为6/4的衍生物表现出最低的血小板吸附。当保持壳聚糖2位的NS03/NAc值不变时,对6位进行完全磺酸酯化,也可有效减少血小板的吸附。  相似文献   
99.
以蔗渣为原料,采用碱和微波辐射联合处理后用于里氏木霉纤维素酶的液态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处理条件为:0.30 mol/L的NaOH溶液浸泡,微波功率160 W,处理5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单位能耗的酶活净增值最高。后续发酵结束后,酶活较未经处理的蔗渣发酵后所得酶活有显著提高。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滤纸酶(FPase)活、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分别提高了81.3%,88.2%,154.5%。  相似文献   
100.
纤维质原料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逐步枯竭,寻找可再生性的替代能源,特别是新的液态燃料,已成为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在可再生性替代能源——生物能源领域发展力度最大的品种是燃料乙醇。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用淀粉和糖类生产燃料和化工产品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粮食、食糖生产过剩的国家,才能将大量以粮食和食糖作为原料生产的乙醇用作汽车燃料。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绝大部分为植物的枝、干、叶等木质纤维素类,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聚合物的复合物,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可以被转化成乙醇,理论得率可以同粮食相仿(大于400L/t)。因而,即使像美国那样粮食和土地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目前也十分重视利用植物纤维原料生产乙醇技术的研究。 近年来,纤维素乙醇技术发展较快,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的瓶颈,取得了一些进展。为此,我们特别邀请由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曲音波教授领衔的团队,围绕纤维素乙醇生产相关技术,分别就纤维质原料预处理技术、纤维素酶生产技术等进展进行连载,希望更多的读者增加对纤维素乙醇技术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