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对沈阳西部城市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似文献   
2.
红松越冬针叶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ESR波谱仪在越冬红松针叶及叶绿体冻干粉中检出了g值分别为2.0044和2.0037的明确的单峰信号。针叶伤害愈重,信号愈强。此信号可被Vc或富含SOD等多种自由基清除剂的沙棘果汁所抑制。针叶受害愈重,沙棘果汁对信号的抑制作用愈强,Vc的抑制作用愈弱。据此认为红松苗越冬伤害和有机自由基的形成有关。在伤害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机自由基的种类组成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沈阳西部污灌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刘海玲,张丽珊,姚家彪,于殿臣,朱岩,可夫,姜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AnalysisofOrganicPollutantsinIrrigatedsewageInWesternShenyang....  相似文献   
4.
荔枝果实以10ppm的6-BA、NAA、GA_3 NAA或PVP(1%) NAA处理2min,1℃贮藏8天后再于室温放2天。EPR分析表明果皮的有机自由基(g因子2.0030)比对照低9%—22%,花色素苷含量高5%—46%。离体果皮小圆片经同法浸泡1h或16h,有机自由基反而比对照高。O_2~-的捕获剂Tiron和抗氧化剂PG CA处理果皮小圆片1h,有机自由基降低8%—11%,处理16h则自由基高于对照。邻苯二酚(pH 8.4)和H_2O_2加速果色变褐,有机自由基增高10%—370%。果皮离体后自由基的EPR波谱特征也发生变化,除了一个g因子2.0026—2.0027的主峰外,尚出现另一个小峰。结果表明荔枝果皮褐变的部分原因是有机自由基增高之故。  相似文献   
5.
藻-菌生态系统代谢功能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一些生态因子对藻-菌(A+B)生态系统代谢有机碳(C6H12O6)、NH3-N和无机磷(I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藻-菌生态系统中藻(A)或菌(B)的起始数量一定时,其代谢C6H12O6的速率,随与之组合的B或A的起始数量增加(数量比则相应降低)而增加.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A+B系统代谢上述3种营养物质的速率均有一定的差异.黑暗下C6H12O6的平均代谢速率较光照下高12.3%(P<0.05),IP和NH3-N的平均代谢速率则分别较光照下低14.4%(P<0.05)和16.2%(P<0.001).在A+B系统和A、B单培养物中,3种营养物质的代谢速率均随有机负荷量增加而增加,而且A+B系统的代谢速率分别高于单培养的A和B,其中NH3-N代谢尤为显著.文章还就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有机络合态Cr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污染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岭南垛基果林湿地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湿地类型之一,其对土壤碳汇的贡献值得关注。为探讨果林种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广州垛基果林湿地内种植黄皮(Clausenalansium)(HP),龙眼(Dimocarpuslongan)(LY)、杨桃(Averrhoa carambola)(YT),龙眼和黄皮间种(LH),杨桃、龙眼和黄皮间种(YLH)共5种种植类型下的表层(0~20 cm)土壤碳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总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惰性碳(NLC)含量都有影响,LY的SOC含量最高(22.6 g/kg),显著高于YLH (P<0.05),且NLC含量显著高于LH和YLH (P<0.05)。NLC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YT的MBC含量显著高于LY、HP、LH (P<0.05),且MBC/SOC显著高于HP、LY(P<0.05)。YLH模式下,土壤DOC含量和DOC/SOC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LH的ROC/SOC显著高于HP和L...  相似文献   
8.
经果林种植可改变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合理的种植模式可通过物种间的互补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碳库质量并提高综合效益。为探讨桃树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云南省开远市不同桃树种植模式(桃树单种-SP和桃树南瓜套种-PP)为研究对象,以毗邻的天然林地(CK)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活性碳库,即高锰酸钾氧化有机碳(POXC)、颗粒有机碳(POC),惰性有机碳库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在0—40 cm土层的分布情况,明确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计算碳库活度指数(CPAI)、碳库指数(CPI)以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明确不同桃树种植模式的碳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桃树种植模式和对照的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为:14.68 g/kg(CK)>9.57 g/kg(PP)>8.58 g/kg(SP)。平均活性有机碳组分所占比例与POC/MAOC均表现为:SP>CK>PP,PP的活性有机碳比例较低,具有较高的有机碳稳定性。两种桃树种植模式的CPMI在1...  相似文献   
9.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SOC)的活性部分,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环境的早期变化。但在SOC贫瘠的沙地,长期恢复演替如何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柴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未造林(CK)与造林年限9 a、18 a和30 a的杨柴人工灌木林,探究毛乌素沙地杨柴人工灌木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SOC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随恢复演替年限增加土壤固碳能力增强,但在恢复演替18 a时出现转折点,恢复演替18—30 a时土壤固碳速率相对减缓;(2)表层0—10 cm土壤DOC、MBC和ROC对恢复演替响应较为敏感,恢复演替过程中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逐渐升高;(3)恢复演替年限并未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占SOC比例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未显著改变碳库活度。综上所述,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恢复演替有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和SOC积累,但长期恢复演替是否持续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固持产生积极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生长时期的藻细胞、藻源型有机物(AOM)及原藻液进行过滤实验,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的藻源污染物对膜污染的影响特性及机制。利用UMFI法分析不同生长时期的藻细胞、AOM及原藻液的污染程度;采用CRITIC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的AOM和藻细胞在混合过滤过程中对膜污染的贡献率,同时采用混合污染堵塞模型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的原藻液不同过滤阶段的主要污染堵塞类型。结果表明, 3个生长时期的藻细胞及AOM的膜污染程度均为对数期最轻;值得注意的是,在原藻液过滤过程中藻细胞及AOM的膜污染贡献率随着生长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AOM的污染权重随着生长时期的延长不断减小,而藻细胞的污染权重随着生长时期的延长不断增大。不同生长时期的原藻液过滤过程中均呈现两段式污染堵塞类型,并且后段均为滤饼堵塞。研究不仅阐明了藻源型污染物特性对微滤处理高藻水膜污染的影响机制,同时也为改善膜污染的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