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利用不同驱油功能菌株构建有效复合驱油菌系。方法对不同组合的驱油菌系分别进行石油降解实验、乳化实验、表面张力测定以及岩心驱替实验等。结果通过实验得到一组复合驱油菌系,在岩心驱替实验中将采收率提高了9.6%。结论通过实验构建复合驱油菌系,得到其最佳配比以及最佳菌种比例,可有效提高石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42.
野鸦椿属植物归属于省沽油科,主要分布于东亚以及东南亚,我国分布有两个种。该属植物化学成分结构丰富,包括酯类、三萜类、黄酮类等,药理活性广泛,如抗炎、抗肝纤维化、抗氧化等。本文从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对野鸦椿属植物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43.
秦岭木姜子油细胞的分布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组织透明法和石蜡制片法研究秦岭木姜子各器官内油细胞的结果表明:其根、茎、叶和果实内部有油细胞分布。但它们在大小、数量上存在差异:根的皮层和茎的次生木质部射线中的油细胞体积最小,直径16 ̄25μm,且数量较少;果实果肉中的油细胞体积最大,直径约70μm,数量也最多:根的次生韧皮部薄壁组织、茎的皮层和髓以及叶肉组织中的油细胞大小和数量则介于前两者之间,直径约40μm。油细胞多数为单个散在,呈球形或  相似文献   
44.
海边月见草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边月见草的开发利用吴文珊(福建师大生物系福州350007)月见草属(Oenothera)是隶属于柳叶菜科(Onagraceae)的双子叶植物。此属植物共约200种,颁上于美洲等地,我国引入栽培的约10多种,其中有些种类逸出野生,海边月见草(Oeno...  相似文献   
45.
山苍子油对霉菌抗菌性及其与黄曲霉产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余伯良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3):144-147
采用平板法比较天然增香剂山苍子油与合成食用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对8种霉菌的抗菌效力。结果表明,在培养基pH4.5时山苍子油对多数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77mg/ml,与山梨酸钾的抑菌强度相近,比苯甲酸钠强;但当培养基pH5.5以上时苯甲酸钠对霉菌几乎无效,山梨酸钾的抗菌效力也有减弱,而山苍子油受影响很小,其活性pH范围为4.5~8.5。山苍子油用脂肪酸蔗糖酯乳化,其抗菌效力增强一倍。同时,从山苍子油与黄曲霉产毒关系的实验中发现,山苍子油对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6.
采集7-9月份三种品系的翅果油树叶,检测其水分及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8月份采集的三种品系的翅果油树叶中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且水分含量相对较少。此外,8月份大宫灯品系朝南方向的翅果油树叶中总黄酮含量高;翅果油树叶含水量和总黄酮含量无直接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于翅果油树叶最佳采收时期的确立及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以磷脂含量为指标对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 Thouin) Koehne〕籽毛油水化脱胶过程中脱胶剂种类、脱胶剂添加量、脱胶时间、加水量和脱胶温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脱胶时间、加水量和脱胶温度进行L9(33)正交实验;以酸价为指标对碱炼脱酸过程中的碱液(NaOH溶液)浓度、碱炼温度和超碱用量进行单因素实验和L9(33)正交实验;并比较了毛油、脱胶油、脱酸油和精炼油的主要理化指标变化。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木瓜籽毛油水化脱胶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脱胶剂种类(包括柠檬酸、草酸和蒸馏水)、脱胶剂添加量(质量分数0.1%~0.5%)、脱胶时间(10~70 min)、加水量(质量分数1%~6%)和脱胶温度(65℃~85℃),毛油中的磷脂含量均有明显差异;而碱炼脱酸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碱液浓度(质量分数6%~14%)、碱炼温度(40℃~80℃)和超碱用量(质量分数0.15%~0.40%),毛油酸价也有明显变化。总体上看,木瓜籽毛油水化脱胶的适宜条件为添加质量分数0.2%柠檬酸为脱胶剂、脱胶温度75℃、加水量为质量分数4%、脱胶时间50 min;碱炼脱酸的适宜条件为碱液浓度为质量分数12%、碱炼温度80℃、超碱用量为质量分数0.30%。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毛油相比,脱胶油、脱酸油和精炼油的碘值略升高但差异不明显、过氧化值明显升高、磷脂含量和皂化值均明显下降,而脱酸油和精炼油的酸价也明显下降。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脱胶、脱酸、水洗干燥一系列过程后获得的木瓜籽精炼油的理化指标基本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48.
红花油体提取条件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体是储藏脂肪的亚细胞单位,其表面包裹一层磷脂和油体蛋白。这种稳定的结构可以保护油体面对环境的压力,使油体可以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及制药工业中。研究红花油体的提取方法及红花油体乳液的基本性质,旨在为以油体为基质的载体体系研究奠定基础。以pBS为介质,采用梯度离心法,比较了不同提取条件对红花油体的提取效率的影响;对其在不同pH值、NaCl浓度条件下红花油体的平均粒径和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花油体在pH值≥6条件下,平均粒径为1.75-2.05μm和p H值≤6条件下,平均粒径1.50-1.75μm;NaCl浓度0.2和0.4 mg/m L时,红花油体分散较为均匀,NaCl浓度1.2和2.0 mg/m L时,红花油体出现聚集现象。蔗糖浓度0.1和0.2 mg/m L时,红花油体分散较为均匀,蔗糖浓度为0.4-1.0 mg/m L时,红花油体比较密集,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红花油体的粒径逐渐开始不均一。红花油体的最佳提取条件是pH7,NaCl浓度0.2 mg/m L,蔗糖浓度0.1 mg/m L,稀释后的红花油体溶液在不加入保护剂或者不经过物理方法处理下,保存起来不稳定。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索未成熟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的分离诱导培养方法,并研究水包油佐剂对BMDC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解剖小鼠获得小鼠骨髓细胞,分析在骨髓细胞诱导培养获得未成熟的BMDCs的过程中,红细胞裂解液(red blood cell ...  相似文献   
50.
探索加热回流法提取薏苡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提取过程进行深入探讨。采用单因素法考察溶剂、料液比、药材粒径、提取时间等对薏苡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提取动力学。结果表明薏苡仁油较佳的提取条件为采用丙酮作为溶剂,液固比7倍,药材平均粒径0.25 mm,提取3 h。动力学研究表明,粒径较小时(0.25~0.83 mm),薏苡仁油的提取动力学符合二阶溶出动力学模型,即减小药材粒径,可明显增加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