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4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51.
厦门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岸带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具敏感性与脆弱性的海陆过渡区.本文以厦门市为例,运用遥感及GIS技术,对1987-2011年厦门城市化过程中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并基于生态安全内涵,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及生态服务价值理论构建评价体系,评价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11年海岸带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193.0%,耕地和林地分别下降了55.2%、41.4%,滩涂早期转为海水养殖与耕地,中后期转为建设用地/裸地及水域,共减少了47.1%,海水养殖随第一产业兴衰,早期增加而2004年后则锐减47.6%;在发展初期研究区景观呈多样化、形状趋于复杂、空间分布较分散,快速发展之后,景观趋向单一、形状趋于规则,分布较为集中,自然景观明显破碎化,连通性显著下降.景观格局变化造成生态安全指数由0.561降至0.430,其中1995-2004年滩涂面积显著减少使自然生态功能减弱导致生态安全下降,2004年后岛外地区高强度开发,海岸带自然景观连通度、破碎度、分离度与景观形状的变化及滩涂的继续减少使自然生态结构、功能与稳定性均下降,导致生态安全不断变差.  相似文献   
952.
以天津1999、2003、2007年的3期TM影像为数据源,获得天津湿地类型转移概率矩阵,然后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天津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天津湿地总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总面积从1999年的3120.89 km2增加到2007年的3281.34 km2;2015年增加到3297.43 km2;从2015年到2023年减少到3285.78 km2.自然湿地所占比重一直减少,从2007年的33.0%减少到2023年的30.2%,人工湿地比重则增加到69.9%.选取20个变量指标归纳为两大类建立驱动因素指标体系,对湿地景观变化的驱动力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与GDP、人均GDP、全市财政收入、第二产业产值比例、总人口、非农业人口、货物周转量、客运周转量、港口吞吐量有较大正相关性,与第一产业产值比例、第三产业产值比例、耕地面积等有较大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3.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土壤侵蚀强度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云飞  张玲玲 《生态学杂志》2012,31(8):2059-2065
以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为研究区,以TM影像和地形图为源数据,借助GIS和RS技术,获取1986、1995和2004年土壤侵蚀强度数据,分析鲁中南山地丘陵区近20年来土壤侵蚀强度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微度和轻度土壤侵蚀面积增加,而中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具有明显减小的趋势,其中轻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4种土壤侵蚀类型的面积变化比较显著;较低级别(微度、轻度和中度)土壤侵蚀强度转移率较小,较高级别(强度、极强度和剧烈)的土壤侵蚀强度转移程度较大;在景观水平上,1986—1995年斑块数量和景观形状指数增加,蔓延度指数下降,表明这期间斑块破碎度增加,连接度降低,形状变得更为复杂;而1995—2004年各指数变化趋势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954.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与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景观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园林绿化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由于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管护会直接影响景观的效果,所以设计上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影响施工的质量,最终导致城市绿地景观效果的低劣。就此本文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以及规范施工进行了详细阐述,以达到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最终达到预期的城市园林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955.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是生态系统过程研究中的三大主题。然而,在流域生态学研究中,有关信息流的研究一直缺位。为了推动流域信息流研究,从生物信息流切入,提出"流域生物信息流"概念,将其定义为"生物信息依托于流域生态系统过程在不同空间和系统之间进行传递、交流、作用、反馈的路径、过程与控制",并将其研究内容拟定为主要关注于水陆间、干支流间、上下游间、不同生态斑块间的流域生物信息流及其周期性节律和趋势性变迁,以及地貌、水文、人类活动等对这些生物信息流的影响等。然后,以青藏高原上青海湖重要入湖河流--沙柳河的河流水体微生物和岸带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DNA技术,对沙柳河流域的自然径流驱动的流域生物信息流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岸带土壤到水体的流域生物信息流主要由地表表面流、地下潜流等驱动,并受环境过滤效应影响,其输移效率降雨天约为62.76%、晴天约为44.16%,其中输移能力降雨天约为68.49%、晴天约为56.82%,环境过滤效应降雨天约为8.38%、晴天约为22.28%;(2)水体上游到下游的流域生物信息流主要由河川径流驱动,并受衰减效应影响,其基础综合输移效率约为97.41%/km,其中径流输移能力约为99.42%/km,无效流域生物信息流占比约为43.46%,无效流域生物信息流的半衰距离约为14.52 km;(3)降雨通过增加地表表面流等的冲蚀搬运能力并削弱环境过滤效应,促使岸带土壤到水体的流域生物信息流输移能力和输移效率增大;(4)流域生物信息流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输入地的可检出生物多样性,但这种增加对于流水生态系统来讲是非累积的。  相似文献   
956.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5):i0005-i0005
北京师范大学景观综合模拟分析实验室(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Landscape Analysis and Modeling)成立于2003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作为连接小尺度的定点(Site)与宏观区域尺度之间的过渡性景观中尺度的生态系统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7.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可持续性发展规划的基础,是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以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Landsat OLI数据为基础,分别在ArcGIS和GEE平台上进行景观多样性指数(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LD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湿度(Wet Index,WI)、归一化裸土和建筑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ding-Soil Index,NDBSI)、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和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odified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MRSEI)的计算。在LDI最佳尺度约束下分析表明,宁夏沿黄平原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尺度依赖特征(P<0.001),阈值出现在3000 m×3000 m。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解释了研究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主要受到NDVI和LDI影响,其中NDVI是PC1(特征值贡献率68.98%)的决定因子,特征向量为0.8901;LDI为次要决定因子,特征向量为-0.4146,该分量在MRSEI计算中分值较高。LDI是PC2(特征值贡献率28.76%)的决定因子,特征向量为0.9100;NDVI为次要决定因子,特征向量为0.4056,该分量在MRSEI计算中分值较低。从MRSEI在应用中可信性来看,其在分析中采用LDI替代LST有效地避免了RSEI分析中NDBSI和LST之间存在的生态学意义重复表达和多因子向量投影中的高度聚集。研究区空间异质性主要以"差"和"较差"级别分布在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交错区且以环绕研究区为主要特点。在"差"到"好"梯度上,斑块密度为减少趋势由8.3个/km2减少到5.9个/km2,而平均斑块面积呈增加趋势由0.120 km2增加到0.169 km2。综合来看宁夏沿黄平原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MRSEI值为0.0117刚好超过"较好"水平下限。  相似文献   
958.
在室外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小麦秸秆成分的变化,及在室内不同培养条件下施用UV-B辐射处理后小麦秸秆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室外试验结果表明:地表UV-B辐射增强减少了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增加了小麦秸秆木质素和全氮含量,增幅分别达94.2%和12.3%,降低了其C/N.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小麦秸秆相比,UV-B辐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显著提高了旱地和淹水条件下N2O的排放量;施用秸秆同时伴施硝态氮条件下,经过UV-B辐射处理的小麦秸秆显著促进了旱地条件下N2O的排放,其排放量为常规秸秆处理的3.2倍,但在淹水条件下对N2O排放无显著影响;无论何种培养条件下,经过UV-B辐射处理的小麦秸秆对土壤呼吸都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59.
生态保护政策对岷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CLUE-S模型模拟方法,对基于历史发展趋势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政策下2000-2020年间岷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预案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按历史发展趋势,作为研究区景观基质的林地面积将不断减少,而灌木林地和草地面积将不断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将不断加剧;“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能够有效增加研究区林地面积,并使草地面积不断下降,同时能够扭转景观破碎化趋势,使景观格局向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60.
畜禽粪便和生活污水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和区分水体污染的来源对污染控制和治理尤为重要.因此,利用微生物进行水体污染的溯源近年来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本文对两种类型微生物溯源方法的研究现状、优缺点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展望.认为在培养建库微生物溯源方法中重复序列分型应用性最强,而在非培养建库方法中基于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的PCR-DGGE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非培养建库微生物溯源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培养建库和非培养建库溯源方法相结合才能使溯源结果更加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