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詹士高 《化石》2002,(4):27-29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简称吐—哈盆地) ,地处北天山东部的博格达山、哈尔里克山与中天山的觉罗塔格山之间。盆地东西长约600公里 ,南北宽约60~130公里 ,总体轮廓呈一不规则的狭长盆地 ,面积约4 8万平方公里。吐—哈盆地是我国海拔最低的盆地 ,其最低处的艾丁湖湖面比海平面还低154米。盆地地形具有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吐—哈盆地有厚达近万米的陆相沉积地层 ,象一本厚书 ,较完整地记录了盆地的地质演变过程 ,记录了盆地各个不同地质时期的自然地理景观和气候特征 ,记录了盆地动、植物界生灭兴衰和更替。除此之外 ,…  相似文献   
82.
对多种生物薄样品和标样进行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显微定量分析,分别以电子束轰击后样品的O Kα峰计数和介于4.2-6.2keV区间的连续X-射线计数变化监测质量损失,结果显示样品O Kα峰计数减少幅度大于连续X-射线计数减少幅度,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各样品质量损失程度不相同(P<0.05)。培养肝癌细胞冷冻干燥超薄切片、明胶冷冻干燥超薄切片、BSA薄膜、氨基塑料超薄切片、红细胞冷冻干燥超薄切片和卵黄高磷蛋白薄膜样品的质量损失分别为33%、28%、26%、18%、13%和13%,以上结果提示:以O Kα峰计数的减少监测样品的质量损失较敏感,在进行生物薄试样定量EPMA时应对各样品的质量损失进行相应校正。  相似文献   
83.
采用从山苍籽油分离出的柠檬醛作为抗菌药物,产毒和无毒的黄曲霉细胞(Aspergillus flavus cell, AFC)作为药物作用的靶,以显微多道分光光度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法对被该醛所损伤的AFC进行图像捕获,测定受损伤后细胞内吸收光谱、截面积、周长、长轴长及短轴长所发生的变化。发现在410nm和665nm处产毒AFC存在特征吸收峰,受该醛损伤后产毒和无毒AFC的吸收光谱波峰均发生迁移,且峰面积增大;截面积等4类形态参数的数值随柠檬醛浓度升高而减少;为质膜物理化学及细胞内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表明柠檬醛不仅破坏质膜的选择性通透性,而且使细胞质膜结构改变并进入细胞,与靶分子及靶细胞器作用而引发一系列新的生理生化现象的出现。实现对活态细胞受药物作用后形态及生物大分子动态变化的快速、实时、在位的测定,对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胞并使其发生形态结构及靶分子的变化提供了必要的物理参数,在药物抗菌理论及方法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龙华 《实验生物学报》2003,36(3):238-242
转基因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领域高新技术。近年来,外源基因经显微注射导入哺乳类、两栖类、昆虫类以及鱼类的受精卵或胚胎,从而使人们对在整个动物的系统发育期间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更加深入。与哺乳类、两栖类以及昆虫类相比,鱼作为在脊椎动物进化的低级阶段,更适合在受精卵或胚胎期的显微操作。转基因鱼模型的研究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基因导入方法的成熟、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组学理论的应用则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提供  相似文献   
85.
Ca2+在茉莉酸甲酯诱导拟南芥气孔关闭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拟南芥叶片下表皮为材料 ,分别用表皮生物分析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 ,研究茉莉酸甲酯 (JA Me)促进气孔关闭过程中胞质Ca2 浓度的变化及其与气孔关闭的关系。结果表明 ,10 - 7到 10 - 3mol L的JA Me处理能促进拟南芥叶片的气孔关闭 ,其中 ,10 - 5mol L是最适浓度。用 10 - 5mol L的JA Me处理5min ,胞质Ca2 浓度从静息态的 10 5nmol L增加到 332 0nmol L ;质膜Ca2 通道阻断剂LaCl3和Ca2 螯合剂EGTA均能明显地降低JA Me对气孔关闭的促进作用。由此推测 ,胞质Ca2 可能是JA Me促进气孔关闭的重要信号转导因子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决尖吻蝮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难以安全越冬的问题 ,在黄山地区对尖吻蝮的自然越冬进行了数年的调查 ,陆续观察了 2 3个越冬洞穴的结构。初步总结了尖吻蝮自然越冬的生态 ,并用数据和图示方式较详细地报道了尖吻蝮自然越冬洞穴的构造 ,介绍了人工饲养过程中保证尖吻蝮安全越冬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7.
张婷  骆清铭   《激光生物学报》2002,11(5):358-363
利用CCD显微成像技术和激光散斑技术,对局部加热(41℃-54℃,30min)下大鼠小肠肠系膜微血管的管径(直径约15μm-50μm)和血流速率的变化进行实时,在体监测,并由二者计算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1℃,43℃,45℃,46℃各温度点30min的加热过程中,血流速度变化平缓,血管管径和血流量明显增加,最终均逐渐趋趋于恒定。49℃时,血流速率仅在前12min内增加,30min时已降至低于初始值,血管管径及血流量在14min时达最大后开始减小,加热停止时仍旧高于初始值。温度高于49℃时(51℃,54℃)血流速率,管径,血流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30min时,三者均低于初始值,由此可知,加热时间为30min,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的临界温度为49℃;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热损伤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8.
三维宽场反卷积显微成像技术是应用光学切片方法获取三维标本的二维图像序列,然后通过反卷积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图像恢复,进而进行三纺重建的一种以光学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为核心的业微成橡方法。本讲述了光学切片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反卷积处理中点扩展函数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测试方法,然后对现存的反卷积算法做了对比。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89.
三维反卷积显微成像技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宽场反应卷积显微成像技术是应用光学切片方法获取三维标本的二维图像序列,然后通过反卷积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图像恢复,进而进行三维重建的一种以光学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显微成像方法。本文讲述了光学切片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反卷积处理中点扩展函数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测试方法,然后对现存的反卷积算法做了对比。最后,文章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90.
木姜子油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油细胞的发育过程。油细胞3层细胞壁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阶段1:油细胞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 泡化两个时期。此阶段质体具透明小泡和黑色嗜锇物质,并与液泡融合。阶段2:木栓质化壁层的形成,片层状木栓质不断叠加在初生纤维素壁内侧,其细胞结构与前期相似,阶段3:内纤维素壁层的形成,较厚而松散的内纤维素壁层叠加在木栓质化壁层的内侧,在内纤维素壁层中可见黑色嗜锇物质,胞间连丝成为被阻塞的特化结构,此时大液泡被嗜锇油脂充满,成为油囊。阶段4:油细胞成熟及细胞质解体,杯形构造由内纤维素壁层向细胞腔内突起形成,油囊由液泡膜包被连接到杯形构造上,油呈浅灰色嗜锇状态,其细胞质和细胞器解体,变得电子不透明或呈杂乱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