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3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79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个恢复力受单基因控制的水稻CMS育性回复突变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 ̄(60)Co-γ射线对具有印尼水田谷细胞质的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Ⅱ-32A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一育性回复突变体T24。育性基因未纯合的突变体分离出可育株和完全不育株,比例为3∶1;其与Ⅱ-32A和珍汕97A测交,F1代分离出1∶1的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稳定株系与Ⅱ-32A和珍汕97A杂交,F2分离成3∶1的可育株和不育株。表明其育性回复是由一对基因显性突变所致。这一突变体对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机制不同于明恢63、20964等恢复系,后者表现为两对显性恢复基因作用。未观察到T24与亲本Ⅱ-32A除育性以外的其他性状的差异,因而两者构成育性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本文还对不育系育性回复类型和T24的理论意义与育种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川产五味子药材资源开发汤国华,李江陵(四川省中药研究所重庆630065)五味子为常用中药,我国有五味子属Schisandra植物约19种,四川记录仅30年代采集到一种,因此,历来认为四川不是五味子主产区,市场药材商品供不应求,现经调查我省有13个种、...  相似文献   
53.
本试验对褐飞虱若虫生存率、发育进度、体重、种群建立以及成虫全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抗源品种上取食的褐0飞虱若虫存活率降低20%~40%;发育进度慢了1—2个龄期,体重轻13.2—17mg/10头,群体增长数量减少4倍以上。反映出抗源品种对褐飞虱的生存率、体重、发育进度及群体增长数量等生物学特性存在不良的影响,其育成品种也表观出相似的特点。成虫取食后全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取食抗性品种后,虫体内氨基酸总含量偏低.与感虫品种相比相差2倍。  相似文献   
54.
小麦品种抗性对麦长管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高崇省 《昆虫知识》1994,31(4):201-205
本研究采用室内、外结合的方法,分苗期和拔节期,对大田抗蚜性鉴定中表现不同的10个小麦品种的抗性对麦长管蚜种群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品种抗性对麦长管蚜的存活率、发育进度、繁殖力有一致的抑制作用;品种间抗蚜性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通过组建不同品种上麦长管蚜繁殖特征生命表,从量的角度揭示了小麦品种抗性与麦长管蚜种群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次伟  冯炳灿 《昆虫知识》1994,31(4):196-198
白背飞虱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的分布、趋性、发育和繁殖力是不同的。它喜欢在杂交稻(汕优6号)上生活和繁殖,取食后成虫寿命最长,取食量、产卵趋性、产卵量、田间虫量均最大,种群增长快;在粳稻上却相反;常规灿稻和糯稻介于二者之间。在同一类型品种中,抗虫品种比感虫品种在上述特性方面差异明显。说明抗虫育种和种植抗虫品种是对该害虫综合治理的一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6.
用等电聚焦电泳分析的方法,测定了小麦3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A型、E型、T型)及其相应同核保持系萌动胚及动幼芽可溶性蛋白。发现雄性可育系等电点(pI)为4.90的蛋白质成数量高于相应的不育系;pI为6.85的蛋白质可能是T型细胞质基因表达的结果;pI为7.6的蛋白质可能为津丰A不育系特有的区带。表明细胞质来源不同的不育类型,其萌动胚及动芽可溶性蛋白等电聚焦电泳图谱差异明显,有可能作为鉴别它们的依据  相似文献   
57.
解离增强镧系元素荧光免疫分析灵敏度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解离增强镧系荧光免疫分析(DELFIA)的灵敏度或信/噪比,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方法学研究.观察到了对于不同的铕量,荧光响应和信/噪比都随着增强液体积而明显地变化.对于确定的铕量,存在一个最佳体积,且铕量越小,其最佳体积也越小.实验中选择最佳体积是重要的.研究了增强液制备技术,发展了微滴定板条有效的清洗和干燥方法,使本底荧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8.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更替中性状演变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关中地区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推广种植的主要代表品种及品系为材料,对其分蘖动态、生育期、株高因素、穗部性状、产量、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及冬春性等20个性状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四十代到九十年代小麦品种性状演变的趋势是:冬、春季分蘖变化不大,冬季分蘖趋向略增;春季分蘖趋向略减;成穗数趋向降低,拨节,抽穗和开花期有趋早倾向,而成熟期和总生育天数无明显变化,株高降低极明显(137.7-85.2cm  相似文献   
59.
茶叶中硒素总量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含硒量的高低是直接影响茶叶中硒的总量。茶树根、茎、叶、果中均有硒元素,叶片是茶硒积累的主要器官,尤其是老叶,其含量是嫩叶的几倍.茶树品种间含量的差异显著,最大差异达10倍以上.毛茶加工的成品茶含硒量受加工技术措施影响较大,其不同等级的含硒量与级别没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0.
有机络合态Cr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污染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