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定位臂丛神经分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ASAI或II级,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均给予1%的利多卡因+0.375%耐乐品20mL。记录完成操作所需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评价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差、失败);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A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5.01±1.40)min,明显长于B组(2.83+O.87)min(P〈0.01)。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4.48±1.36)min,明显短于B组(7.0±2.06)min(P〈0.01);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4.88+±1.18)min,明显短于B组(7.0±1.67)min(P〈0.01)。A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11.73±3.62)短于B组(13.33±3.02)min(P=0.033)。A组运动阻滞完善时间(11.18±2.73)短于B组(12.41±2.48)min(P=0.038);麻醉效果优等率A组为87.5%,B组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8,P=0.032;优良率A组为97.5%,B组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20,P=0.166;A组、B组均未出现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A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B组阻滞操作时间长,但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神经阻滞完善率高。  相似文献   
92.
臧林泉  韦锦斌 《蛇志》1999,11(3):33-35
目的 检测腹腔神经节切除术大鼠术后3 个月后大鼠大脑及肝脏中的 H1 受体的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腹腔神经节切除术及受体—配体结合试验技术, 采用 [3 H] m epyram ine 作为放射性配基。结果 腹腔神经节切除术后的大鼠在手术 3 个月后大脑细胞膜上的 H1 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 0001),但 亲和力 Kd 值未见明显变化( P > 005); 肝脏微粒体中的 H1 受体最大结合容量以及 Kd值尽管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且试验组大鼠体重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10% ,大鼠皮下脂肪增加。结论 腹腔神经节切除术后可促使脑细胞膜上 H1 受体数量明显增加, 表明切除外周植物神经节, 对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对机体代谢功能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促使脑内 H1受体升高的原因是否与受体的 “上行调节”或与轴突的 “双向流动”有关, 仍然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
GM1对肌质网Ca~(2+)-ATPase活性及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源性GM1对肌质网Ca2+-ATPase的水解及转运活性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GM1浓度为0~8nmol/mg蛋白质范围内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当GM1浓度达到8nmol/mg蛋白质时,酶活性受到最大抑制,此时水解活性降低51%,转运活性降低49%.荧光偏振测定结果表明:GM1参入后,肌质网膜流动性降低.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联合帕瑞昔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行择期单侧TKA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术后分别接受CFNB和CFNB联合帕瑞昔布镇痛,镇痛时间2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于术前1 d、术后1 d、2 d、3 d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表(HSS)评定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 h、12 h、24 h、48 h研究组患者静息状态VAS评分和运动状态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导管相关问题、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1d 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两组患者HSS评分均较术前1 d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患者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FNB联合帕瑞昔布具有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的优点,应用TKA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钴胺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收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58例。A组患者使用高剂量甲钴胺联合GM1治疗,B组患者使用常规剂量甲钴胺联合GM1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神经电生理、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A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79%和96.55%,显著高于B组的39.66%和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腓神经及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且A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0%,B组为3.45%,两组相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A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甲钴胺联合GM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常规剂量相比具有更好的疗效,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柴胡解毒汤含药血清对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凋亡情况的影响,探究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以柴胡解毒汤、生理盐水灌胃5天后取血制备大鼠含药血清与正常血清。同时复苏人肝星状细胞LX-2后进行细胞培养和细胞传代。当肝星状细胞数量达到预定值时,将肝星状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观察LX-2细胞在与含药血清孵育24 h、36 h、48 h、72 h后,用CCK-8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概况。结果:柴胡解毒汤含药血清在给药24 h后可抑制LX-2细胞的增殖,36 h、48 h、72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37%、0.46%、0.44%,并可诱导LX-2细胞发生凋亡,48 h、72 h凋亡概率分别为(9.80±0.95)%、(36.40±5.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解毒汤具有抑制LX-2细胞增殖、诱导LX-2细胞发生凋亡的能力,这可能是柴胡解毒汤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腹股沟疝气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静脉注射氯胺酮,观察组(41例)先吸入8%七氟醚,然后进行骶管阻滞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生命体征、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麻醉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和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切皮后T1、T2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高于T0时的值(P0.05),两组切皮后T1、T2时组间HR、MA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切皮后T3时HR、MAP水平基本恢复到T0时的水平。两组切皮前后4个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 O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术中麻醉持续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能达到期望麻醉时间,观察组患儿PAED评分和I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快,苏醒快,小儿配合度高,术后躁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igh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HTEA)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global cerebral ischemia,GCI)再灌注期间脑血流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成功进行T4-5间隙硬膜外置管,并建立四血管阻断的全脑缺血模型进行15 min的全脑缺血。根据通过硬膜外导管输注药物不同,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0.9%生理盐水)、假手术-硬膜外组(Sham-HTEA,0.25%布比卡因)、全脑缺血组(GCI,0.9%生理盐水)和硬膜外组(HTEA,0.25%布比卡因)。给药时间从缺血前15 min开始以20μL/h的速度持续输注至再灌注24 h。缺血前至再灌注2 h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Western-blot检测再灌注24 h海马凋亡蛋白Bcl-2和Bax含量。结果:HTEA组与GCI组相比,缺血期间及再灌注2 h内的MAP和HR无统计学差异,而与Sham组相比,GCI组的MAP缺血时升高,而再灌注时降低(P0.05);再灌注10 min的高灌注期HTEA组CBF明显低于GCI组(123.1%±35.2%vs 177.5%±32.4%,P0.01),再灌注60 min至120 min的低灌注期的大部分时间点HTEA组CBF均高于GCI组(P0.05);再灌注24 h海马组织Bax/Bcl-2比例明显降低(P0.01)。结论:0.25%的布比卡因20μL·h-1连续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可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低灌注期的脑血流量,并减少再灌注24 h海马Bax/Bcl-2比例。  相似文献   
99.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FNB组和PCIA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CFNB和PCI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1 d(T3)、术后2 d(T4)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查,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变化。并于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 h、12 h、24 h、48 h CFN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患者(P0.05)。T2、T3、T4时点CFNB组患者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较T1升高,血凝块聚合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振幅(MA)较T1降低,PCIA组患者R、K较T1降低,α角、MA较T1升高,T2、T3、T4时点CFNB组患者R、K高于PCIA组患者,α角、MA低于PCI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完成1年的随访,两组患者KSS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膝关节最大伸直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FNB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优于PCIA,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不影响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及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抽签法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超短波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60°/s角速、120°/s角速平均功率(AP)、峰力矩(PT)、腰背屈/伸比值(F/E)、血清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值、血清S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AP、PT、血清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其可有效缓解疼痛及改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