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火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三区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1例,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42/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56%(34/45)(P0.05)。两组治疗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JO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M-JOA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白介素-6 (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4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7%(9/4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皮激光汽化术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脊柱骨科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经皮激光汽化术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杜仲腰痛丸治疗,每次8粒,每天3次。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68%(47/53),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39/53)](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和无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激光汽化术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采用经皮激光汽化术治疗,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疼痛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有降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IL-1β、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F2α受体(PTGFR)、β-内啡肽(β-EP)水平和与痛经强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0例无痛经、月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NGF、PTGFR、β-EP水平,及观察组不同痛经强度患者血清NGF、PTGFR、β-EP水平,进一步分析血清NGF、PTGFR、β-EP水平和痛经强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次、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期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7.16±0.68)d vs.(5.92±0.60)d](P0.05);观察组血清NGF、PTGFR明显高于对照组,β-EP明显低于对照组[(78.24±9.50)ng/L vs.(51.32±5.18)ng/L,(370.69±47.81)ng/mL vs.(95.59±10.42)ng/mL,(130.87±21.26)ng/L vs.(206.63±31.84)ng/L](P0.05);观察组患者随着痛经强度的增加,血清NGF、PTGFR水平逐渐升高,β-EP水平逐渐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GF、PTGFR水平和V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β-EP和VA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NGF和PTGFR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NGF、PTGFR水平和β-EP分别呈负相关(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NGF、PTGFR的表达明显升高,而β-EP明显降低,和痛经强度之间具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手法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及血浆β-内啡肽(β-EP)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n=35)、B(n=35)、C(n=32)三组。A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B组患者采取手法推拿治疗,C组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治疗,对比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浆β-内啡肽表达水平,疼痛水平以及腰椎功能情况。结果:C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但A组与B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β-EP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TNF-α、MMP-3、IL-1β水平均降低,且C组低于A组与B组(P<0.05),β-EP水平升高,且C组高于A组与B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简式疼痛量表(MPQ)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VAS、MPQ评分均降低,且C组低于A组与B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脊柱功能指数量表(SFI)评分、Oswea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SFI评分均升高,且C组高于A组与B组(P<0.05),ODI指数均降低,且C组低于A组与B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比单一针灸与推拿更能够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且可降低炎症因子,提升?茁-内啡肽,减轻疼痛程度,进一步提升腰椎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对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氨酚羟考酮片治疗,研究组予以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比较两组的镇痛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27%vs. 68.23%,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β-内啡肽(β-EP)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精神状况、心理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嗜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对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能够调节疼痛介质表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晚期癌痛有效、安全的阿片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按抽签法将10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作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治疗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研究组治疗采用美沙拉嗪,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L-1β、IL-6、IL-8、TNF-α、Fg、D-D水平及PL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氧化应激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显著抑制炎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并改善免疫功能,且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究盐杜仲颗粒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指标、血清微炎症和氧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骨一科收治的7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腰椎牵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盐杜仲颗粒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活性。结果:(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2)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的治疗3个月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和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4)研究组的治疗3个月后血清IL-1β低于对照组,血清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杜仲颗粒联合腰椎牵引能够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患者循环系统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截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阻滞效果,循环功能,疼痛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30 min时,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下降,研究组无明显改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时,两组疼痛指标浓度均较入室时增加,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更快,能够减轻围术期疼痛,保持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夫唑嗪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石蛋白(PSP)、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组与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盐酸莫西沙星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以阿夫唑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PSP、M-CSF水平、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1%,显著高于对照组(77.55%,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PSP、M-CSF水平、NIH-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夫唑嗪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盐酸莫西沙星,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β、PSP、M-CS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39例患者进行开放手术:腰椎后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给予研究组38例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腰部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两组术前及术后1 d白介素-1β(Inter leukin-1β,IL-1β)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研究组的腰部功能恢复总优良率92.11%(3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腰部功能恢复总优良率66.67%(26/39)(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显著少(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IL-1β、CRP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的IL-1β、CRP水平均比术前显著升高,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且损伤较小,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腰椎融合术结合腰椎间融合器植入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及对预后评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椎间植骨融合术,实验组患者给予腰椎融合术结合腰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天数、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术前、术后三个月均应用VAS评分、ODI评分评估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并发症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结合腰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对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调督理筋针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腰背肌力学效应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6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60例)和观察组(调督理筋针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60例)。对比两组疗效、疼痛及腰椎功能指标、腰背肌力学效应和血清炎性因子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屈曲过程表面肌电值(AEMG)、屈伸松弛比(FRR)低于对照组,伸直过程AEMG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调督理筋针法治疗LDH,可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腰背肌力学效应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联合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肺功能、腰椎功能及腰部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n=49)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腹式呼吸训练,n=49)。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腰椎功能、肺功能和腰部姿势控制能力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左右侧多裂肌肌电信号图均方根值(RMS)、左右侧腹横肌RMS高于对照组;压力中心转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用于LDH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肺功能及腰部姿势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4例采取保守(非手术)治疗;观察组66例采取手术治疗,对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6至9个月不等(平均8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两组结果,比较保守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根据VAS和ODI评价结果,手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两治疗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比较使用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6.01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的共计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上述患者分别纳入实验组(MIS-TLIF组)与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组)。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VAS),功能障碍程度(JOA)及各围手术期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卧床时间,花费,并发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MIS-TLIF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前的VAS评分及JOA评分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经外科手术后,都有显著性改善(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MIS-TLIF组在出血量,卧床时间,并发症等指标中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作为一种微创术式,能够显著改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具有其独有的优势和长处,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 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 年12 月到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 例,根据手术方式 将患者分为PLIF组和T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 不良指数(ODI)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优于PLIT 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 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0.05)。结论: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腰椎曲线类型研究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脊柱骨盆矢状序列参数的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月年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相邻节段健康的LDH病人166例,与14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按照腰椎类型分为4型,LDH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腰4-5(A)组,腰5-骶1(B)组,腰4-5和腰5-骶1(C)组,三节段以上(D)组。应用图形分析软件进行参数测量,在站立位全长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参数包括: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上半圆(UP arc)、下半圆(Low arc)、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对上述指标统计分析。结果:LDH组与对照组相比PI、PT和TK增大,SVA向前移位,SS、LL和Up arc减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DH组各参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PI~PT,PI~SS和SS~LL高度相关。LDH病例4组间参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SS、LL和TK随着突出节段的增加而减小;A组与对照组比较PI和PT差异显著。1型和2型与相对应的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显著。结论:相邻节段健康的LDH病人具有大的PI和PT,小的LL和SS,SVA向前倾斜,随着病变节段的增加LL,SS和TK减小;脊柱-骨盆协调平衡的能力受腰椎类型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O型臂引导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采用侧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疼痛、功能改善等。结果:患者术前VAS7.5±1.2,ODI(%)62.7±16.0,术后6个月VAS1.6±1.9,ODI(%)32.1±24.3,治疗效果明显,且无严重并发症,少数短期并发症可恢复。结论:O型臂引导下经皮椎间孔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后路腰椎椎间cage融合术常见的并发症并探讨对策。方法:对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腰椎失稳症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资料明确诊断且具有手术指征,并采用后路cage融合术治疗,对其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结果:89例中出现并发症的有24例,包括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漏、感染等近期并发症和症状缓解不明显、植骨不融合等远期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加重5例,主要与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与否、影像学资料阅读能力高低、术者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cage融合术是外科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优良方法,术后神经症状加重和神经根损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正确把握手术适应症、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提高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能力是顺利开展该技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椎间盘突出患者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椎间孔镜组(n=45)和后路切开组(n=45)。对照组给予后路切开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CK、CRP、腰椎功能、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较后路切开组更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后路切开组更低(P<0.05);手术前,两组CK、CRP检测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CK、CRP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上升较后路切开组低(P<0.05);手术前,两组腰椎功能检测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腰椎曲度、直腿抬高试验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手术前,两组VAS、ODI评分评定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手术后,与后路切开组24.44%(11/45)进行比较,椎间孔镜组4.44%(2/45)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CK、CRP及腰椎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