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盐旱交叉胁迫对柽柳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年生柽柳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测定分析不同盐旱交叉胁迫下柽柳的生长状况、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以阐明盐旱交叉胁迫对柽柳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胁迫对柽柳生长影响大于干旱胁迫,茎叶对盐旱胁迫的敏感性高于根系部分;随着盐胁迫的加剧,柽柳株高、基径以及干物质量均降低。(2)随盐旱胁迫的加剧,柽柳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主导影响因子由干旱胁迫转为盐胁迫;重度盐胁迫下,叶绿素a、b下降明显。(3)中度干旱胁迫下,SOD和POD活性随盐胁迫的增强先降低后升高;随盐旱胁迫的加剧,SOD和POD活性逐渐减弱。(4)适度的盐旱胁迫能降低幼苗MDA含量,但重度干旱、轻中度盐分胁迫下MDA含量较高。研究发现,柽柳能通过调整自身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来提高其对逆境适应能力,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耐盐性;盐旱胁迫下柽柳表现出一定的交叉适应性,适度的干旱胁迫能增强柽柳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72.
东亚地区夏季干旱、强台风事件与松树枯萎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斐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6):1533-1544
松树枯萎病的发生和流行给东亚的日本、中国和韩国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 本文应用实地观测和气象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东亚地区松树枯萎病的发生和流行特点,以及与灾害气象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日本、中国和韩国,持续的夏季干旱少雨和强台风等极端气象事件能够诱发松树枯萎.在极端干热的环境中,松树常出现能量代谢失调, 以至于受胁迫的松树整株枯萎;而在低温多雨的年份,松树枯萎少,甚至没有发生枯死现象.在松材线虫及其媒介昆虫侵染之前,松树的活力业已下降.松树枯萎病似乎应该局限在台风频发和持续干热的地区.在自然环境优越、少有台风和干热事件出现且没有不当扩大松树栽培范围的地区,松树枯萎病大面积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73.
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对光照强度的表型可塑性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外来人侵种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在不同强度光照处理中的表型可塑性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光照(100%)、中等光照(60.4%)、低光照(35.4%)和弱光照(16.5%)条件下,随光照强度的降低,分枝强度、基株株长、茎节长度随之下降,总生物量及根、茎、叶生物量显著减少;中等光强度处理喜旱莲子草根冠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弱光条件下喜旱莲子草生长迟缓,呈直立状。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喜旱莲子草种群生存与维持、生长和成功入侵、扩散的重要因子,同时也说明光照强度较低的生态系统喜旱莲子草入侵成功的机会很小。  相似文献   
74.
贺兰山15种旱生灌木叶表皮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15种天然分布在宁夏贺兰山荒漠地区的旱生灌木叶表皮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这些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角质膜加厚,且分布有大量的表皮毛,有单细胞毛和多细胞毛;气孔器被表皮毛覆盖,均为内陷气孔。这些形态结构是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75.
几种旱生灌木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55  
以不同渗透势的PEG(6 0 0 0 )溶液 (- 0 .3~ - 2 .7MPa)为模拟干旱胁迫条件 ,研究了柠条 (Caraganakorshinskii)、花棒 (Hedysarumscoparium)和白沙蒿 (Artemisiasphaerocephala)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累积吸水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讨论了参试种子发芽特性、初生根长度与幼苗建植成活率的关系 .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下柠条发芽率最高 ,其次为花棒 ,白沙蒿最低 . - 0 .3~ - 0 .6MPa渗透势下白沙蒿发芽 10d的初生根长度显著大于花棒和柠条 (P <0 .0 5 ) ,三者的测量值依次为 7.9、4 .5和 3.1cm .干旱胁迫条件下参试种子发芽率与种子 72h累积吸水率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1) .  相似文献   
76.
喜旱莲子草组织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和幼苗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地上和地下部组织为供体,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受体,运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喜旱莲子草组织水浸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组织水浸提液对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显著降低了其终萌发率,也明显抑制了黑麦草幼苗根和茎的生长;喜旱莲子草组织水浸提液处理使黑麦草幼苗叶片的电导率显著增加,但其叶绿素含量却明显降低;喜旱莲子草不同组织部位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弱不同,表现为地下部分水浸提液化感作用明显强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77.
人工饲养条件下喜玛拉雅旱獭寄生虫病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订规模化饲养喜玛拉雅旱獭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提高喜马拉雅旱獭的数量和质量及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根据喜玛拉雅旱獭寄生虫检测结果,选择1%伊维菌素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02 ml皮下注射,连用5~7 d,制定并落实标本兼治的防疫措施和日常卫生消毒管理制度.结果给药后10 d和30 d取新鲜粪便检测,体内外寄生虫0%感染,停药90 d后未检测到寄生虫成虫和虫卵.结论通过采取药物驱虫和日常卫生管理及综合防治措施,使喜马拉雅旱獭寄生虫病控制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8.
利用PCR、DNA重组、原核与真核生物表达等技术从新疆短命植物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基因组中扩增出Rubisco大亚基基因rbcL(GenBank登录号为FJ346562),并构建了原核与真核表达载体pGEX4T-1-rbcL和pcDNA3-rbcL,随后分别在原核宿主BL21(DE3)和小鼠中进行了表达,并利用真核表达载体和纯化蛋白制备的抗体,对表达产物的特异性进行了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东方旱麦草的rbcL基因可读区包含1431 bp,与旱麦草rbcL基因的同源性达99.86%,推测编码476个氨基酸,分子量56 kD。该基因在BL21中以融合蛋白GST-RBCL形式表达并存在于包含体中,融合蛋白大小约为82 kD。RT-PCR检测到该基因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利用真核表达载体与纯化融合蛋白进行联合免疫制备的RBCL抗体可与RBCL特异性地结合,这为短命植物东方旱麦草基因后续的免疫定位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密云水库流域“稻改旱”生态补偿农户参与意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在密云水库上游实施"稻改旱"生态补偿项目,确保城市供水安全,而上游农户能否积极参与,是该项目成功的关键。基于农户调查数据,运用选择实验模型分析了密云水库上游河北省丰宁县3个乡镇农户"稻改旱"项目的参与意愿特征。定量估计了"合同期限"、"是否可以中途退出"、"参与项目土地比例"、"化肥减量使用"、"是否可以浇水"和"补贴金额"共6个选择属性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除"参与项目土地比例"外,其余属性均对农户项目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以此为基础,估计出各个具有显著影响选择属性的边际效应和边际接受意愿。结果表明:(1)农户青睐"可以中途退出"和"短合同期"的选择属性,反映出项目蕴藏的可持续性风险。可通过创造更多符合本地劳动力特点的非农就业机会加以解决;(2)"不可以浇水"和"减少化肥使用"已成为阻碍农户参与的两个因素。现阶段可先通过技术培训的方式,从改善农户环境意识入手,以减少农户生产行为对项目成效的不利影响;(3)补偿金额对于动员农户参与的效果较为有限,而其它几个选择属性却表现出较好的农户动员参与特性。因此,可尝试增强农户自主参与决策,并引入弹性合同机制,以有效吸引农户参与,同时节约补偿资金使用;(4)不同乡镇对"稻改旱"项目表现出差异化的参与意愿。与农业乡镇相比,非农产业乡镇的补偿期望相对较高。因此,今后应考虑改变以往不分区域"一刀切"的做法,设计多样化的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80.
多子芋3个品种群在水旱生态环境中的栽培比较试验表明(1)多子芋在旱生环境中的单株母芋质量、单株子芋质量、单株孙芋质量、单株子芋孙芋总质量、单个子芋平均质量、单个孙芋平均质量、单个子芋孙芋平均质量都显著地高于在水生环境中的相应值,而单株子芋数量、单株孙芋数量、单株子芋孙芋总数量、单个曾孙芋平均质量差异不显著,仅单株曾孙芋质量和单株曾孙芋数量表现为水生环境极显著地高于旱生环境.因此,多子芋以旱栽为宜.(2)在品种群间,单株球茎质量和单株球茎数量在旱生环境中的差异较小,而在水生环境中的差异较大.红紫柄品种群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性最强,绿柄品种群的适应性最弱.无论是在水生环境还是在旱生环境,品种群间同级别单个球茎质量的差异都不显著.(3)品种群间单株球茎质量、单株球茎数量、品种群内单个球茎质量的变异系数在水旱生态环境中,一般都表现为曾孙芋>孙芋>子芋,水生环境>旱生环境,单株球茎质量>单株球茎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