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旱麦草属(Eremopyrum)是用于小麦品种改良的又-潜在的植物资源。为了筛选小麦-旱麦草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对普通小麦品种 Fukoho×东方旱麦草属间杂种的 BC2F3代材料的96粒种子进行了染色体数目的检测,共检出15粒2n=43的种子, 8粒 2n= 44的种子,进一步对以上材料进行的基因组DNA原位杂交,共鉴定出3个单体附加系,2个二体附加系,1个双单体附加,1个小麦三体单体附加,1个附加3条东方旱麦草染色体的小麦单体,在染色体数为42的个体中,检测出1个单体代换,1个双单体代换。根据BC2F3代自交品系来源的不同,初步认为由双单体附加自交比单体附加自交选择异附加系的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2.
对新疆产的4种藓类植物茎、叶的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尖叶大帽藓(Encalypta rhabdocarpa Schwaegr.)茎的中部结构类似于种子植物(单子叶)根的内皮层,其茎表皮也有类似于种子植物表皮毛(腺毛)的腺体。在阔叶紫萼藓(Grimmia laevigata (Brid.) Brid.)茎的中轴部,厚角组织发达,数层皮部厚壁组织也很发达。小石藓(Weisia controversa Hedw.)叶中肋之中有小形厚壁细胞。弯叶墙藓(Tortula reflexa Li)的茎呈多棱形,表皮层具很厚的“树皮状”老皮,其叶表皮细胞密被马蹄形及叉状粗疣。这些特征反映了该类群植物由低等向高等演化的趋势,并可作为分类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3.
冬小麦旗叶旱促衰老过程中氧化伤害与抗氧化系统的尖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研究了土壤缓慢干旱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2个冬小麦品种旗叶老过程中氧化丰以及酶促与硕果发现,在抗旱性强的品种中,冬泪科叶片旱个衰老与膜脂过氧化程度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不同抗旱性品种中均呈现持志下降的趋势,但在生强的品种中下降幅度较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胁迫初期基本不变,至中后期明显下降,且在抗旱性弱的品种中下降幅度较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相似文献   
104.
于1996年开始对旱獭油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用家兔30只做烧伤动物模型复制及疗效观察旱獭油治疗烧伤的疗效,结果表明,旱獭油治疗动物烧伤创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药物京万红和美宝湿润膏。对于一、二、三度烧伤的治愈时间,旱獭油分别为5.5、31.1和39.9天,明显短于对照药物的7.9、41.6、51.7和7.4、38.6、49.2天(P〈0.01或P〈0.05)。旱獭油治疗烧伤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5.
四种旱生藓类植物的比较结构学观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对新疆产的4种藓类植物茎、叶的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尖叶大帽藓(Encalypta rhabdocurpa Schwaegr.)茎的中部结构类似于种子植物(单子叶)根的内皮层,其茎表皮也有类似于种子植物表皮毛(腺毛)的腺体。在阔叶紫萼藓(Grimmia laevigata(Brid.)Brid.)茎的中轴部,厚角组织发达,数层皮部厚壁组织也很发达。小石藓(Weisia controv  相似文献   
106.
从旱生香茶菜(lsodon xerophilus)叶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旱生香茶菜素G,H和L0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7.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原产南美洲,是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9种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该文比较了分布于河岸带4种小生境中,喜旱莲子草和它的同属土著植物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的盖度和生长特征变化,以了解影响喜旱莲子草入侵的生境和生长特征。按照距水体的距离远近,这些小生境依次为:废弃农田、沼泽、河边沙石滩及河间卵石滩。 结果表明,这4种生境在基质性质、土壤养分和生产力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生产力较高的生境中(如废弃地和沼泽),喜旱莲子草是优势种,但在生产力较低的生境中(即河边砾石滩及河间卵石滩)土著种莲子草的相对盖度大于喜旱莲子草。随着生境土壤养分的增加,喜旱莲子草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可塑性。喜旱莲子草与觅光相关的几个形态指标,如茎的长度、节间长度和节的数目以及单叶面积都显著增加;同时,那些着生叶片的分枝也从匍匐状转变成直立生长。在生产力较高的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植冠高度和茎干密度成正相关,表明喜旱莲子草对极度密集的种群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些结果说明,较高的形态可塑性和优先占据具有较高土壤养分的小生境是喜旱莲子草沿河岸带入侵的基本特征,可能也是促成其入侵的重要的内部(植物自身)和外部(生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8.
许凯扬  叶万辉  沈浩  李静 《生态科学》2006,25(2):139-142
分别在2℃和8℃低温胁迫下,对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幼苗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与常温28℃的结果相比较,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在8℃条件下变化不明显,2℃处理36h后均显著上升。2℃时SOD、CAT和POD活性在较短时间内(12h)显著升高,随后逐渐下降,CAT活性在48h后受到低温胁迫的严重抑制。8℃处理条件下3种保护酶活性在48h内均有显著升高,但升幅明显小于2℃处理的升幅。8℃低温处理不是抑制而是促进了3种保护酶活性的提高。复温结果显示,8℃低温胁迫的喜旱莲子草幼苗和对照无生长差异,2℃低温胁迫下幼苗表现出形态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09.
正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笔者对乌兰察布市各旗、县、市、区的野生鸟类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调查。2013年9月13日,在阴山山脉大青山(属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地理坐标41°02.881'N,112°02.922'E,海拔1 526 m)发现了60只颜色艳丽的小鸟,在沟中小溪南侧的山坡林地活动、觅食。经鉴定该鸟为长尾山椒鸟  相似文献   
110.
研究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繁殖生物学特征,对阐明其种群数量变动,进行数量监测以及探索动物流行病学有着实践和理论意义。国内赵中石(1982)对天山旱獭(Marmota baibacina)有过研究,而喜马拉雅旱獭尚无报道。作者于1982-1984年对青海湖东北岸热水滩地区(下称研究区,该区于1960-1979年进行了持续地灭獭工作)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并与未经人群干扰的乌兰脑滩地区(下称对照区)作对比,研究了喜马拉雅旱獭繁殖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