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用晶体重量测定喜马拉雅旱獭的年龄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本文采用晶体重量测定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的年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982年4-10月,在青海省海晏县热水滩地区,捕获旱獭195只,收集晶体195对。其方法是,将每1只旱獭进行体重和体长的测量,随即剪去其眼睑,剪断视神经,取出眼球,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然后,把晶体剥出,用水冲洗,置入80℃烘箱干燥24小时,最后,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重。  相似文献   
2.
1982年我们在检视盖蚤属 callopsylla wagner,1934标本时,从收藏的斧形盖蚤C.(Calloppsylla)dolabris(Jordan et Rothschild.1911)标本系列中,发现从青海省湟中县喜马拉雅旱獭采得的标本与其他地区的标本有着明显的差异,经鉴定乃一新种。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杀鼠灵毒饵灭鼠一般采用连续3—10阻投毒法。本试验根据青海高原低温干燥的气候特点,采用0.025%小麦粒粘附杀鼠灵毒饵一次性饱和投毒法灭鼠,室内每15平方米投毒饵200克,分成4堆,室外主要是褐家鼠沿墙根每隔5米投毒饵一堆,每堆150—200克,密度特别大的地方每堆投毒饵300—350克。用鼠夹法调查灭效100%,方块法谢查灭效98.68%,九格法调查灭效99.13%。投毒饵一年后,鼠密度回升率鼠夹法为零,方块法为5.51%,九格法为2.42%。投放一年的毒饵对小白鼠及家鼠仍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繁殖生物学特征,对阐明其种群数量变动,进行数量监测以及探索动物流行病学有着实践和理论意义。国内赵中石(1982)对天山旱獭(Marmota baibacina)有过研究,而喜马拉雅旱獭尚无报道。作者于1982—1984年对青海湖东北岸热水滩地区(下称研究区,该区于1960—1979年进行了持续地灭獭工作)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并与未经人群干扰的乌兰脑滩地区(下称对照区)作对比,研究了喜马拉雅旱獭繁殖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染疫旱獭皮再感染能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染疫獭皮180张,獭尾60个,獭足120只分组做了较全面的试验。晾晒组:经用5%来苏儿处理后16小时;食盐处理后20小时;未经处理的28小时失去对小白鼠的再感染能力。阴干组:经用5%来苏儿处理后8天;食盐处理后10天;未经处理的14天失去对小白鼠的再感染能力。獭足和獭尾带菌时间达40天,若冰冻可延续5个月之久。实验得出使用日光日本晒和食盐拌獭皮是扑獭人员乐于接受的经济、简便的灭菌方法。并为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