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2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66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院内救治人员总协调制度对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的作用,以进一步优化创伤病患救治流程。方法 选取2013—2014年在苏州市立医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病人共130例为研究组,同时回顾2011—2012年苏州市立医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病人共123例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院内术前时间、在院监护时间、早期漏诊率、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病人的院内术前时间、在院监护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早期漏诊率、早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结论 院内救治人员总协调制度的执行可有效提高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02.
燕麦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是一种主要生长在温带冷凉地区的粮饲兼用作物,近年来燕麦的营养价值和降低胆固醇特性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燕麦及其制品是一种健康食品,促进了燕麦产业发展,对燕麦品种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燕麦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1)我国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遗传多样性研究。我国的燕麦种质资源收集工作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收集并保存了5282份燕麦种质资源。对这些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表明,国内的燕麦种质资源中内蒙古和山西的资源多样性最高;(2)利用各种分子标记构建燕麦遗传连锁图谱研究;(3)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以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包括产量、含油量、β-葡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抽穗期、抗病基因、抗冻性等重要农艺性状;(4)标记辅助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燕麦中的应用;(5)燕麦遗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同时,本文将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国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并对当前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今后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培育燕麦新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Proxomed Tergumed系统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科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进行腰椎间孔镜手术的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进行系统的Proxomed Tergumed脊柱功能训练,将其分为功能训练组实验组(28例)与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疼痛(VAS)、功能评分(ODI)、相关肌肉力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时,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及6月,实验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肌力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月,实验组各肌肉群力量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肌肉群力量仍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Proxomed Tergumed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的康复中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相对于传统的术后康复训练而言有其明显的优势,且并无显著的安全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ART患者早期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ART患者行早期流产组织染色体检查的409例样本,分析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发生及其与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促排卵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ART流产患者中,流产组织染色体非整倍性发生率为57.46%,发生频次以16三体占比最高(23.95%),其次是22三体(13.45%)及Turner(9.24%)。流产组织染色体非整倍性患者平均年龄高于染色体整倍性患者(P0.001)。16三体组患者年龄低于22三体(P0.01)及Turner组(P0.05)。16三体组患者平均Gn使用量低于22三体组(P0.05)。16三体组患者移植15天血HCG值低于22三体(P0.05)及Turner组(P0.01)。结论:ART患者流产组织染色体非整倍性与女方年龄正相关,但16三体及Turner的发生与女方年龄相关性不大,且16三体更容易引发早期流产。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以脊椎动物FoxO作为研究对象,选取NCBI上公布的多个FoxO基因编码蛋白的核苷酸序列,重点分析Fox O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重建FoxO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并进行选择压力分析,对FoxO基因亚族的起源和进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脊椎动物FoxO蛋白间Forhead结构域十分保守但核定位信号区结构差异较明显,尤其是FoxO6蛋白,并且多个磷酸化位点在哺乳动物FoxO6中缺失,削弱核输出信号,但在斑马鱼和原鸡的FoxO6中未缺失这些位点,推测其胞质定位调控作用仍十分重要。FoxO3中多个磷酸化位点可能与寿命延长作用相关。系统发育树表明FoxO1是FoxO基因的祖先基因,不同FoxO基因进化速率不同。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FoxO基因过程每个位点经历不同的选择压,并且获得25个正选择位点,这些正选择位点可能对FoxO不同基因的形成和新功能的产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特重度烧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探讨其在烧伤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259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烧伤ICU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86例,359个检测时间点)与非脓毒症组(173例,1591个检测时间点),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合并有吸入性损伤情况等一般资料,记录每个检测时间点的血常规、肝肾功、血气分析及血清PCT值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及各项脓毒症相关生物学指标,分析各项生物学指标脓毒症诊断能力及不同PCT截断值的诊断效能,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生物学指标烧伤脓毒症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小板计数、胆碱酯酶、脑钠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4.52(2.35~8.83) vs 1.33(0.74~3.24)]、白细胞计数[24.28 (17.48~33.09) vs 20.11 (16.01~25.4)]、血糖[13.12 (9.66~17.28) vs 10.45 (8.31~13.13)]、肌酐[71.60 (57.94~89.62) vs 61.48(48.87~73.48)]、总胆红素差[30.07(22.63~38.69) vs 21.04(15.53~28.4)]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区分脓毒症与非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 (95%CI为0.776~0.824,P0.01)、0.617 (95%CI为0.581~0.652,P0.01)、0.658(95%CI为0.624~0.691,P0.01)、0.671(95%CI为0.640~0.702,P0.01)、0.722(95%CI为0.694~0.691,P0.01)。PCT的有效截断值为2.0 ng/mL(敏感度84.4%、特异度62.1%)、3.0 ng/m L(敏感度70.8%、特异度71.8%)、4.0 ng/m L(敏感度58.1%、特异度81.2%)。结论:PCT可作为烧伤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及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选取从2017年2月~2018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记为病变组,另取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记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肾血流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人员血清hs-CRP、VEGF水平,并作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病变组肾主动脉、肾锥体两侧叶间动脉、肾段动脉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期最低速度较对照组降低,病变组肾主动脉、肾锥体两侧叶间动脉、肾段动脉的阻力指数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病变组血清hs-CRP、VEGF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主动脉、肾锥体两侧叶间动脉、肾段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与血清hs-CRP、VEGF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与血清hs-CRP、VEGF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通过联合检测血清hs-CRP、VEGF,从而有助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控制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护胃黏膜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留置鼻饲管行常规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水化后鼻饲管注入,1.5 g/次,3次/d,连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营养状态指标[血清总蛋白(TP)、转铁蛋白(TF)、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血清TP、TF水平和MAM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P、TF水平和MAMC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不仅可显著减缓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恶化;而且能有效地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 Regan)早期发育特征研究, 旨在为该鱼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 双须叶须鱼卵径3.7—3.9 mm, 吸水后的卵径可达5.1—5.3 mm。在水温10℃左右的条件下, 经历336.02h孵化出膜。根据胚胎的外部形态特征可将胚胎发育分为准备卵裂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分化阶段、孵化阶段共7个阶段34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12.4 mm, 第1天体色素出现, 胸鳍上翘, 鳃盖骨出现, 下颌原基出现; 第2天鳃弓原基出现; 第3天消化道出现, 肝胰脏原基出现; 第4天鳃耙出现, 体表色素细胞带出现; 第5天口凹形成, 鳃丝形成; 第6天胸鳍褶, 背鳍褶, 腹鳍褶出现; 第7天鼻凹出现, 星芒状色素团出现; 第9天鳔前原基出现; 第11天尾鳍鳍条开始出现, 胸鳍开始颤动; 第13天鳔1室出现, 半规管形成; 第17天背鳍分化出来; 第21天腹部鳍褶变大, 舌颌骨清晰可见; 第28天脾脏出现; 第33天出现腹鳍鳍条; 第34天鳞片出现; 第85天稚鱼的形态与成鱼无异。双须叶须鱼是已报道裂腹鱼类卵径最大, 较四大家鱼卵周隙小, 是对高原隆起所导致的高寒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开展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胚胎、卵黄囊期仔鱼和幼鱼发育研究, 系统地描述东北七鳃鳗的早期发育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七鳃鳗的卵裂为全裂类型, 在(18±1)℃水温下, 受精卵经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头凸期、孵出前期以及孵出期, 历时11—12d孵育出仔鱼。初孵仔鱼体重为(0.00032±0.00002) g, 全长为(0.29±0.02) cm。在卵黄囊期内, 仔鱼体重和全长随日龄的增加而增长, 吻长、眼径、眼鳃间距、口笠长、鳃前长、鳃长、头长、体长、尾长和泄殖孔长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初孵仔鱼经过约15d(卵黄囊期)发育成幼鱼, 幼鱼卵黄囊完全吸收, 消化道贯通, 形成肠道, 开始摄食。在幼鱼期, 经5 个月的培育, 幼鱼体重和全长随月龄的增加而增长, 体色逐渐加深, 5月龄幼鱼的体重和全长分别为(0.07±0.01) g和(3.87±0.32) cm。东北七鳃鳗的早期发育研究为七鳃鳗发育生物学积累基础资料, 同时也为七鳃鳗的人工增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推进七鳃鳗的模式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