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兔输卵管因子DPF-1的cDNA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2.
根据对原标本的进一步修理,本文首先对宽头山东鳄(ShantungosuchusbrachycephalusYoung,1982)进行了重新记述,并对其特征作了修订。其主要特征为:头骨相对较宽;眼前孔小,上下分隔为二;轭骨前端不参与构成但接近眶前孔的后边缘;牙齿尖锐,第三枚上颌齿异常粗壮,比其它上颌齿至少大一倍;腭面诸骨表面光滑;基蝶骨腹面中央凹槽前窄后宽变化显著;侧欧氏管孔位于基蝶骨、基枕骨和外枕骨3者之间;下颌外孔大,齿骨后缘分为上、中、下三支;肩胛骨前外侧肩峰之上,发育一显著的嵴状突起。其次,把它与本属的其他两个种:莒县山东鳄(Shantungosuchuchuhsienensis)和杭锦山东鳄(Shantungosuchushangjinensis)做了比较。就目前的资料,还不能确立山东鳄属各种间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33.
脊齿类是亚洲特有的中、晚始新世形动物,在中始新世很繁盛,但一直未发现早始新世种类。山东五图早始新世地层中发现的山东兼脊(Ampholophusluensisgen.etsp.nov.)很可能是这一类群的早期代表。它与中始新世已知种具有某些共有的特点,但仍有许多早始新世原始类的特征。同时,本文简单地回顾了脊齿类研究历史,根据现有的材料,概述了脊齿类的特征,根据一些进步特征将已知属分别归于脊齿科和红山科。  相似文献   
34.
滇西早石炭世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记述了采自滇西孟连、耿马及德钦地区的放射虫化石,共计13属25种(亚种)和6未定种,其中1新种(Polyentactiniasexangulatasp.nov.)和1新亚种(Albailelaindensisbraunisubsp.nov.)。该动物群可以与西欧早石炭世放射虫动物群对比。它们被划分为5个组合带,其中Albailelacf.paradoxa,Albaileladeflandrei,Albailelaindensis和Eostylodictyarota组合带可与Braun等(1993)的同名化石带对比,Albailelacartala组合带大致相当于Braun等(1993)的Albailelacartala和Latentifistulaconcentrica带。  相似文献   
35.
山西洪涛山地区早二叠世山西组孢子花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洪涛山地区山西组孢粉组合,共发现孢粉41个属106个种,其中包括5个新种。组合特征是蕨类植物孢子占优势,是孢粉总量的92.59%;裸子植物花粉含量很少,仅占6.96%。根据孢粉含量及其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本组合自下而上划分成2个组合带:Ⅰ.Laevigatosporites-Calamospora组合带;Ⅱ.Calamospora-Gulisporites组合带。  相似文献   
36.
这是在我国首次发现的鲎类足迹化石,标本采自安徽南陵下三叠统青龙组薄层灰岩。除对它们的形态特征加以描述、分析和比较外,还就其形成环境及保存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7.
新疆尼勒克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叶肢介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新疆伊宁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叶肢介化石1新属2新种。其装饰特征与已知侏罗纪早、中期的类型有一定的相似性。据叶肢介在地层中分布特点及保存状况,认为其生活在浅水的湖沼环境并属于原地埋藏。  相似文献   
38.
民和盆地的甘肃兰州柴家台地区,下白垩统河口组上亚组含有丰富的孢粉化石。上亚组上部是以Schizaeoisporites-Cicatricosis porites为代表的粉组合,并可划分出上下两个亚组合,分别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和Piceapollenites-Cicatricosisporites来表示。  相似文献   
39.
江西信江盆地早白垩世晚期轮藻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记述了江西信江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的轮藻化石,计8属13种(包括4个新种)。  相似文献   
40.
江苏泗洪林庄,双沟和郑集早中新世(山旺期,约与欧洲新第三纪陆相哺乳动物分带MN4相当)的新种泗洪跳兔,是迄今为止该属中出现最早,个体最小的种,该种已有较明显的形态分化,主要表现在P3上,P3在形态和大小上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个体较大,珐琅质厚度分化较明显,个别P3的下后尖前端已呈圆钝的角状,具有两个前外沟,第二类个体较小,珐琅质厚度分化较差,下后尖前端浑圆,仅具有一个前外沟,由于对Alloptox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