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山西博物院主办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中国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3次学术年会暨贾兰坡院士百年诞辰纪念会议”,于2008年9月23日,在景色秀美、享有山西“钓鱼台”美誉的晋祠宾馆召开。这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和中国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所举办的规模最盛大的一次学术年会,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校、文博系统70余单位的近200名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和相关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71篇,  相似文献   
82.
周振宇 《化石》2008,(1):35-38
一路向西,飞机降落在西宁,清凉迅速代替了北京的闷热.我们也卸下大都市中的浮躁,准备摸索着粗糙的石头,寻访古人类的足迹.  相似文献   
83.
娄玉山 《化石》2008,(2):31
标本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了裴文中先生从国外带回的旧石器标本后,还整理了存放在他原办公室的旧石器标本。在整理过程中,他们无意中找到几件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旧石器标本。一件来自庆阳,还有两件来自大连。邱老师见到石器后很高兴,并感叹地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失落多年的旧石器标本竟然在这里找到。  相似文献   
84.
贵州盘县大洞的堆积物,自上而下可以分为3层。大洞主体堆积物为角砾堆积,来源于洞顶灰岩的崩塌,另外有人类遗物以及洞外片流作用带入的泥砂。人类化石、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主要分布在第2层角砾堆积中。堆积物在洞厅各部位均有相应分布,属同一沉积序列。已知的早期人类活动时间大约从260ka.B.P.开始,到142ka.B.P.前后结束,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的第6、7阶段。角砾层下段,发育一套遭强烈溶蚀和风化的堆积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湿热的沉积环境,时间大约在260—180ka B.P.期间,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第7阶段;大洞堆积物在气候变化周期上与黄土、青藏高原冰期序列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85.
萨拉乌苏遗址的新材料:范家沟湾1980年出土的旧石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报道的旧石器制品出自1980年萨拉乌苏遗址范家沟湾地点的发掘。这是1923年第一次对萨拉乌苏遗址杨四沟湾地点发掘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这两个相邻的地点在地层结构、出土文化遗物和共生动物化石的性质等方面均可对比,因此新地点可看作是萨拉乌苏遗址研究的延续或扩展。本文着重对旧石器石制品的测量和观察,对石器工业的技术和类型学问题也进行一些探讨。其它材料和问题将另文报道和讨论。  相似文献   
86.
马晓岚 《化石》2003,(4):2-2
7月 7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宣布 :在周口店遗址新发现古人类化石。据介绍 ,今年 6月 ,周口店古人类研究中心在周口店遗址附近的田园洞出土了山顶洞人时期的晚期智人化石 ,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院士等专家初步鉴定 ,该人类化石在形态上属现代智人 ,牙床代表一个成年个体。专家表示 ,该化石为人类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 ,田园洞也因此成为自上世纪 2 0年代以来周口店遗址第 2 7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地点。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介绍 ,2 0 0 1年 ,北京市田园林场工作人员在寻找水源过程中发现一…  相似文献   
87.
中国旧石器文化的“西方元素”与早期人类文化进化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和分析中国旧石器研究史上有关"西方元素"即西方旧石器文化标志性技术和工具问题的争论,得出三点结论:1)"西方元素"在中国旧石器文化中是与西方同类技术和工具大体同步出现的客观现象,两者无本质差别;2)和西方一样,中国旧石器的"西方元素"也有重叠与穿时性.这使得旧大陆两侧的旧石器文化连成一体,难分东西;3)基于以上事实,本文作者倾向于认为:迄今已知的旧大陆旧石器文化是过去200多万年间早期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应对全球气候波动引起的生态环境变迁而反复进行的横贯大陆的双向迁移、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牛头岗遗址是江苏南京较大的古文化遗址,遗址文化层中植硅体组合揭示在新石器晚期(约3500Cal.aBP前),南京地区气候偏暖偏湿;商代(约3500—3000Cal.aBP),气候温暖湿润;西周早期(约3000Cal.aBP后),气候又偏暖偏湿。明显的气候波动与全新世中晚期全球气候变化可以对比。相邻何颖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哺乳动物遗存,与牛头岗植硅体组合反映的植被与生态比较一致。新石器晚期至西周时期的气候与环境适宜古代先民的繁衍与生存,南京及滁河流域古文化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89.
上海广富林地区广富林遗址IT1238和IT0446剖面的孢粉记录,并根据14C数据和遗址层位所建立的年代标尺,通过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在5300cal.aB.P.之前,本区尚无人类活动的迹象,遗址点周围主要生长由栎树和榆科等植物构成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良渚文化中前期,在花粉谱上出现了农作物的证据,说明当地已有人类进驻,并开展农业活动;大量水生植物花粉的分布说明当时水体面积扩大,降水量增多。良渚文化晚期以后,栎树林几近消失,水生植物减少,而蒿、藜增加,可能是由于水体面积的减少,以及区域气候变得干冷所致。广富林遗存、战国和东汉文化层时期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良渚文化晚期的特征。在战国和东汉文化层时期,栎树林有所恢复,人类活动在后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90.
许勇 《化石》2006,(1):5-7
美丽的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处,地处秦岭南坡、伏牛山和武当山之间,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之间的汉江中上游地区,汉水及其支流丹江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交汇处,水域面积126万亩,蓄水总量81亿立方米。这里水质清澈、透明,是国家重点水利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