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由落体将其从离地面40 cm和70 cm高处跌至大理石地面上,测定损伤后48 h内在室温贮藏条件下果实内源茉莉酸和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碰撞损伤对果实内源茉莉酸和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40 cm和70 cm高处摔伤两种处理的苹果果实的内源茉莉酸含量显著升高,乙烯释放速率、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迅速增加,相应的保护酶(SOD、CAT、POD和PAL)活性也显著提高.研究表明,碰撞损伤后可以诱导富士苹果果实内源茉莉酸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迅速增加,以及主要保护酶活性提高,使活性氧代谢加强,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苹果果实膜脂过氧化,进一步加重果实伤害.  相似文献   
52.
西北旱作区苹果水分适宜性——以天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2003—2009年苹果物候观测资料、麦积国家基本气象站1971—2009年气象资料及天水市1991—2009年苹果产量资料,建立苹果水分适宜度及满足度模型,对苹果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及水分适宜度进行了计算,评价了该地区苹果栽培的水分适宜性,并分析了苹果产量与水分适宜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天水市苹果年平均水分适宜度为0.52,满足度为0.61。生长期水分条件比较优越,全生育期苹果水分适宜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旺盛生育阶段水分适宜性较差,其次为初始生育阶段,后期生育阶段水分适宜度较好;初始生育阶段水分适宜度逐年代下降,后期生育阶段水分适宜度逐年代上升,旺盛生育阶段水分适宜度变化不大;旺盛生育阶段及初始生育阶段水分适宜度与苹果产量相关性较显著,后期生育阶段水分适宜度与苹果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利用该模型可对西北旱作区苹果的水分适宜性进行评价,为苹果的种植区划及科学灌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以延安市4个不同县区苹果树根为研究对象,分析苹果树根内生细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揭示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4个不同县区苹果树根内生细菌16S rRNA基因V3~V4 变异区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994 571条有效序列,在97%一致性下共产生1 559个有效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units,OTUs)。在门水平上,4个样地苹果树根内生细菌群落组成中共有的优势类群分别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富度分别为33.1%~60.7%和30.9%~61.6%;属水平上的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和贪噬菌属(Variovorax)。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宜川县(YC)的Chao1指数(433.54)和Shannon指数(6.45)最大,基于韦恩图分析4个样地苹果树根内生细菌群落存在354个共有OTUs,延长县(YS)、宝塔区(BT)、宜川县(YC)、洛川县(LC)独有苹果树根内生细菌群落的OTUs分别为378、430、486和477。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CCA)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4个样地苹果树根内生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4个样地苹果树根内生细菌种类丰富,但群落结构组成和丰富度的差异不明显,功能预测分析表明无论是Level 1还是Level 2,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的代谢通路,此结果表明苹果树根系招募了特异型有益的内生细菌菌群。本研究可为苹果树根内生细菌菌种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在室温[(25±1)℃]条件下观察1-甲基环丙烯(1-MCP)影响下‘嘎拉’苹果采后果肉细胞结构变化的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未作1-MCP处理的果实果肉细胞逐渐失去张力,细胞壁皱褶,中胶层逐渐降解,继而出现胞间裂痕,细胞间隙逐渐增大,细胞壁纤维松散,细胞器逐渐空泡化等现象;1-MCP显著抑制果肉细胞的结构损伤,最终减缓果实的软化。  相似文献   
55.
1植物名称红肉苹果[Malus pumila var.niedzwet- zkyana(Dieck)Schneid]。2材料类别春梢幼嫩茎段。3培养条件MS为基本培养基,(1)芽诱导培养基:MS 6-BA 0.2mg·L~(-1)(单位下同) NAA 0.2;(2)芽增殖培养基:MS 6-BA 0.5 NAA 0.5:(3)生根培养基:1/2MS IBA 0.1 NAA 0.1。以上培养基中均加入5.5 g·L~(-1)琼脂粉和30g·L~(-1)蔗糖,pH 5.8;  相似文献   
56.
【目的】为了快速简便地明确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对常用药剂的敏感性,研究了联苯菊酯和啶虫脒对苹果黄蚜的区分剂量。【方法】在诊断剂量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玻璃管药膜法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重现性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联苯菊酯和啶虫脒的区分剂量分别为0.021μg/cm2和0.003μg/cm2,联苯菊酯和啶虫脒玻璃管药膜在4℃下,最长均可保存20 d,其毒力效果不变。【结论】研究得出的区分剂量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可用于快速检测苹果黄蚜对联苯菊酯和啶虫脒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7.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黑龙江苹果亚科5属14种植物导管分子的管腔微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该亚科植物导管分子的管腔长度、宽度及端壁斜度角有较大的差别。(2)孔纹导管在该亚科植物种中均存在,网纹导管和螺纹导管仅见于苹果属和花楸属中。(3)导管分子管壁除苹果属及山楂属中的毛山楂、辽宁山楂外均有螺纹加厚。(4)纹孔的排列方式为互列式、对列式及互列、对列同时存在。(5)在所观察的植物中花楸、山荆子、无毛山楂导管端壁具单穿孔板和梯状穿孔板,其余种的导管端壁仅具单穿孔板。(6)导管纹孔膜残留现象普遍存在。研究表明,导管分子管腔的微形态结构特征,可为该亚科植物的系统演化提供形态学依据;导管分子微形态结构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存在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8.
''嘎拉''苹果对不同浓度1-MCP处理的反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嘎拉'('Kid's Orange'×'Delicious')苹果为试材,研究了0℃贮藏期间及贮藏30、60、90和120 d后转入室温7d货架期间1-MCP(1-甲基环丙烯)对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品质和蛋白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显著抑制嘎拉苹果贮藏期间和贮后货架期间呼吸和乙烯释放速率,延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影响.对照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出现5条明显的特异性蛋白条带,1-MCP处理能抑制特异蛋白表达.300 nL·L-1浓度1-MCP处理与600 nL·L-11-MCP处理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9.
姜双林 《蛛形学报》2006,15(2):102-106
研究了苹果全爪螨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幼、若螨期间存在密度效应,幼、若螨密度与其成活率明显相关,幼、若螨初始密度的增加导致死亡率增加,并且当代性比向偏雌性方向发展,而子代性比向偏雄性方向发展;不同幼、若螨密度和成螨密度对成螨产卵量均有极显著差异。苹果叶片上螨口密度大于2.5~3.5头/cm^2时,扩散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0.
苹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构建的苹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光能利用效率(LUE)的耦合模型可模拟一般小气候条件下苹果叶片的Pn和LUE变化。结果表明,小气候因子对Pn和LUE的影响不同,并且不同小气候因子之间还有明显交互作用。Pn主要由有效光合辐射(PAR)和CO2浓度决定,并随着叶片水势和空气湿度的升高而增大,正常条件下Pn的最适温度约为25℃,PAR、CO2浓度和空气湿度下降时,Pn的最适温度也随之下降。PAR值较小时,LUE与PAR正相关;在PAR达到400μmol·m-2·s-1左右时,LUE值最大,而后随着PAR的增加而减少。由于LUE是Pn和PAR的比值,所以其它小气候因子和叶片水势对LUE的影响与对Pn的影响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