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葡萄、葡萄发酵物、土壤及酒厂设备分离到3 991株新疆本土葡萄酒酵母菌,并通过Wallerstein Laboratory(WL)营养琼脂培养形态分类、代表菌株26S rDNA Dl/D2和5.8S-ITS区域序列鉴定,对新疆葡萄酒酵母菌株进行系统分类和多样性分析,得到22个WL培养类型,7个属13个种。伊犁和于田地区酵母菌种类最多,达10个种;叶城地区和中信国安、乡都酒业、野果林(伊犁)酒厂酵母菌种类最少,仅有1种。新疆优势种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陆生毕赤酵母(Pichia terricola)、Metschnikowia aff、核果梅奇酵母(Metschnikwoia fructicola)、韩国梅奇酵母(Metschnikwoia koreensis)在新疆地区首次分离鉴定到。对新疆葡萄酒相关的酵母菌群落结构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新疆与葡萄酒相关的酵母菌丰富多样。为新疆葡萄酒酵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葡萄酒的质量控制等奠定了菌种基础。  相似文献   
52.
王辰 《生命世界》2007,(8):80-85
新疆北部的喀纳斯是个神奇的地域,这神奇,并非只因为秀丽的喀纳斯湖,或者因为传说中的"水怪",而是在这个地区,不同的人,能体味到不同的兴奋,而不同的季节,也会收获到不同的景致。  相似文献   
53.
利用SSR标记分析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185对SSR引物对52份中国西部特有小麦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在31份云南小麦材料中,共检测到488个等位变异,每一个SSR引物可检测到1至9个等位变异,平均为2.64个;平均PIC值为0.2764。在15份西藏小麦材料中,共检测到472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到8个等位变异,平均为2.55个;平均PIC值为0.3082。在6份新疆小麦材料中,共检测到308个等位变异,每一个SSR引物可检测1到5个等位变异,平均为1.66个;平均PIC值为0.1944。185对SSR引物在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的21条染色体、7个部分同源群和3个染色体组上检测到的等位位点的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均以3B染色体较高,而1D染色体最低;在7个部分同源群中,均以第三部分同源群最高,第六部分同源群最低;在A、B和D染色体组上,均以B染色体组最高,D染色体组最低,A染色体组居中。利用185对SSR引物计算了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群体内及其群体间的遗传距离(GD)和平均遗传距离,结果显示,西藏小麦和云南小麦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要高于新疆小麦,而云南小麦和西藏小麦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低于两者与新疆小麦的平均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云南小麦和西藏小麦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两者与新疆小麦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54.
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抵抗胁迫以及植物激素响应等诸多生物过程,是植物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该研究基于腐烂病菌侵染后的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全长转录组,使用AP2保守结构域的隐马可夫模型PF00847,鉴定新疆野苹果的AP2/ERF家族成员。利用MEGA6、NCBI CDD-batch、MEME、EXPASY、BUSCA对MsAP2/ERF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分类和结构分析、理化性质和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RNA-seq数据和qRT-PCR实验对差异表达的MsAP2/ERFs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和验证,旨在鉴定新疆野苹果中潜在具有腐烂病抗性的AP2/ERF家族基因资源。结果显示:(1)在新疆野苹果中共鉴定获得106个AP2/ERF基因,涵盖全部AP2(17个)、ERF(57个)、DREB(25个)、RAV(5个)和Soloist(2个)5个亚家族。(2)进一步的细化分类发现MsERF亚家族包括B1-B6 6个组,而MsDREB亚家族中只有A2、A4、A5、A6共4个组,缺少A1和A3组的基因成员。(3)RNA-seq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29个MsAP2/ERF基因在腐烂病感染过程中差异表达,其中MsERF亚家族中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19个)。(4)12个MsAP2/ERF代表基因的qRT-PCR结果表明:8个ERF亚家族基因均受腐烂病病菌诱导显著上调表达,其中B4类ERF成员基因(MsERF40)在腐烂病病菌侵染后5 d表达量上调表达倍数最高;4个MsDREB基因中,3个受到腐烂病病原菌诱导显著上调,1个下调表达;此外,含有TIR保守结构域的MsERF05在腐烂病病菌侵染1 d后上调表达69倍,表明ERF亚家族的MsERF40和MsERF05在新疆野苹果抗腐烂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新疆野苹果AP2/ERF基因响应腐烂病的功能和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该研究以采自新疆的100余份粉衣科地衣标本为研究材料,通过形态解剖学、地衣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出6个种和1个变种,分别为中央黑瘤衣 (Buellia centralis)、丽黑瘤衣 (B. elegans)、蒙古黑瘤衣 (B. mongolica)、鳞饼衣(Dimelaena oreina)、鳞饼衣白磷变种(D. oreina var. exalbescens)、海登氏多瘤胞 (Diplotomma hedinii)和绿色四孢黑瘤衣(Tetramelas chloroleucus),其中丽黑瘤衣、蒙古黑瘤衣和绿色四孢黑瘤衣为新疆新增粉衣科地衣新记录,至此新疆粉衣科地衣共有6属13种1变种;并提供了新疆粉衣科地衣的分种检索表、物种描述、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形态解剖结构照片。  相似文献   
56.
新疆北鲵染色体组型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了新疆北鲵的染色体组型,2n=66,核型公式为2n=10M+2ST+16T+38m,由14对大染色体和19对微小染色体组成。在雌,雄个体间未发现有异型性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北鲵是小鲵科中较原始的种类。  相似文献   
57.
新疆博格达山上二叠统非海相网状遗迹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博格达山上二叠统乌拉泊组和井井子沟组为一套厚逾1000-2400m的湖泊-河流相沉积。在凝灰质砂岩、泥岩和沉凝灰岩中产生丰富的网状类遗化石,主要类别包括Tahlassinoides?teichforimis ichnosp.nov.,T.?cf.teichformis ichnosp.nov.,Paradidymaulichnus reticu-laris ichnosp.nov.和节肢动物拖  相似文献   
58.
新疆精河地区枸杞瘿螨和枸杞刺皮瘿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扬才 《昆虫知识》1998,35(3):153-154
1枸杞瘿螨和枸杞刺次瘿螨危害情况构把疲螨AceriapallidaKeifer危害严重,构相的叶、花蕾、幼果、嫩茎、花瓣及花柄无不受其侵害,被害部位变成黑色病状的虫瘦,使组织隆起,造成弯曲畸形、变色。花蕾被害后不能开花结果,严重时全树衰弱,早期脱果、落叶,造成减产。构把刺皮廖螨Aculops恤nKuang主要危害嫩叶、花蕾和幼果。叶片受害后失绿、变褐加厚呈铁锈色,质脆易折裂,造成早期落果,即使未脱落的果实,亦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产果量及其品质。构记廖螨1991年发现,1992年大面积发生,构把刺皮廖螨是1992年发现,1995年大面积成灾。新…  相似文献   
59.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生长在新疆荒漠地区10种藜科植物中亚滨藜(Atriplex centralasiatica),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圆叶盐爪爪(Kalidium schrenkianum),绒藜(Londesia eriantha),费尔干猪毛菜(Salsola ferganica),浆果猪毛菜(Salsola foliosa)的叶和同化枝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它们是通过以下结构来适应旱生和盐生环境的:叶片及角质膜厚,气孔器下陷,具表皮毛;栅栏组织发达,多为等面叶;部分植物叶片退化成鳞片状,而由同化枝执行光合功能;多数植物叶片和同化枝内部具有粘液和含晶细胞,贮水组织发达。根据盐分是否排出体外,又划分出聚盐和泌盐植物。在泌盐植物中,盐腺具有单细胞和多细胞及分泌孔类型,并对其聚盐和泌盐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0.
新疆呼图壁绿洲外缘琵琶柴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琵琶柴为半灌木株丛高平均为24.3cm,冠幅和高与地上生物量的复相关系数为0.921,在0.001水平上相关主根随株龄的增加不断胀裂,下端逐渐枯萎,腐烂,侧根发达,几乎与地面平行伸展,长达1-2m,有的在2m以上。本区记载有9个琵琶柴群丛,群落种类组成贫乏,分布稀疏,结构简单,总覆盖率一般为10%-15%,有的达到30%;生物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