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罗纯 《生物学通报》2003,38(6):24-24
分析了襄樊市区学龄前儿童智力的影响因素,提示家庭教育是影响学龄前儿童智力的首要因素,母亲的文化层次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83.
84.
医院执行力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是提高医院竞争力、战斗力、向心力的重要途径。从执行力文化定义和意义入手,介绍了执行力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5.
晏琪  徐武军  付玲  古新仁 《生物信息学》2018,25(12):116-120
采用文献考证法、田野调查法与逻辑演绎法,以元明清社会环境为视角,分析弋阳叠山书院园林变迁及其动力。自元代至清代,从变迁形式来看,书院园林选址从郊野山林迁入为城市高胜地,布局从单轴线前祀后学的建筑空间形态发展成双轴多进深多院落的园林空间形态,园林文化从以儒学文化为主转变为儒道释俗文化共存。从变迁动力来看,政治环境和经济支持是书院园林建设发展的基础,政体态度决定了书院园林存亡及其社会意义,经济支持在书院维系和官学化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力,文化环境受政治环境影响,包容的政治环境允许延续宋儒品格,严苛的政治环境禁锢自由文风,因此文化环境对书院园林的选址、空间布局与文化确立起到关键作用力。  相似文献   
86.
“植物园”是由英文Botanic gardens一词翻译而来.意为“植物学园地”。它最早起源于欧洲.主要是收集、栽培当地的药用植物,至今已有约500年的历史。而建于约2800年前的我国。神农本草园“则被认为是世界植物园的最早雏形。由于药用植物及其医药文化是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植物目的产生与发展就必然与金榜的民族文化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7.
候鸟伴随着气候的变迁而迁徙,去完成它们新一轮的生命之旅.同样也影响了越冬地的文化。正因为有候鸟的迁徙,我们的历史、文学、哲学著作乃至民间传说中部留下了人与鸟的故事和典故。这些故事与典故又伴随着候鸟的迁徙,从南传到了北.又从北带到了南。候鸟这位信使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分子.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8.
5年前看到网上开始流传着我写的关于“精卫”的一篇文章,谢谢网友们的热情和厚爱推荐这篇文章。最后一查,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刊登的是当初文章的初稿。初稿的许多地方我并不满意,在之前的最后一稿,我做了一些改动和增加了一节,最后发表在2000年出版的《上下求索》一书中。这些年,不断有国内读者问精卫的最近研究结果。在《生命世界》的邀请和帮助下,我写出了精卫基因在最近7年的大部分研究进展,并同以前的《上下求索》中的一稿合在一起,以描绘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相似文献   
89.
魏生生 《化石》2007,(2):2-4
上世纪20年代以来,周口店出土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古人类、古生物化石和古文化遗物,从此翻开了人类进化历史研究的新篇章.在对古人类深入发掘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北京猿人几十万年的生活环境与气候变迁,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0.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实意义——以丽江古城水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是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合一。云南丽江古城水系的设计、管理和保护就是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延续,为当今人们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极其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古城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方位朝向和水系分布的特点,环山抱水的空间格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古城的建筑、街巷与水系密切结合,形成了变化丰富的临水模式;依据古城地势和水系的特点,古城人们开创了独特并且延续至今的洗街文化;发达的水系造就了众多的桥梁,同时也产生了独特的桥市文化;以三眼井为代表的用水、护水民俗,蕴含着丰富的水管理智慧。面对当前旅游业迅猛发展所造成的水环境压力,古城管理部门借鉴传统的生态智慧,效仿古人的用水、护水方法,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和保护措施,古城水系的水质、水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例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由2008年的45.20%上升到2012年的86.82%,古城下游的水质也由2010年的劣Ⅴ类上升为2014年的Ⅲ类。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