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原鼠兔冷驯化和脱冷驯化中的产热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柳劲松  李庆芬 《动物学报》1996,42(4):377-385
本文探讨了冷驯化和脱冷驯化对高原鼠兔代谢产热的影响。在冷驯化中,鼠兔的静止代谢率逐渐增加,血清T3‘/T4比率上升,肝线粒体状态3呼吸明显增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激活,而肝脏线粒体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2.
磷脂酶D和炎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P  Zhou HL  Chen JQ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2):118-122
磷脂酶D(PLD)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细胞中,并受各种胞外信号调节。其主要底物为磷脂酰胆碱(PC)。PLC引起的PC水解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LD和炎症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介绍PLD在呼吸爆发、脱颗粒及花生四烯酸(AA)释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3.
昆明地区香石竹病毒病流行状况调查及脱病毒苗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昆明地区3种不同生产模式下的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进行了调查,采集样本146号,利用酶联免疫法和电镜检测法对样本感染香石竹病毒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昆明地区主要流行的香石竹为香石竹斑驳病毒和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以带香石竹斑驳病毒的香石竹品种“俏新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直接剥茎尖法,高温处理结合剥茎尖法和病毒痤处理结合剥茎尖法3种方法在脱病毒效率和茎尖成苗率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以加热处理结合剥茎尖法脱病毒效果最好,0.2mm茎尖脱病毒率可达77.78%,加5%病毒座处理对脱病毒有一定的影响,直接剥茎尖法脱病毒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4.
制浆造纸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制浆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但也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近年来,国外用于制浆造纸工业的生物技术研究异常活跃,除废水生物处理外,木聚糖酶助漂、脂肪酶控制树脂、木片真菌预处理和酶法废纸脱墨等工艺已经在生产中得到实际应用,生物制浆、漆酶漂白工艺也已进入中试阶段。结合以草浆为主的特点,我国的制浆造纸生物技术研究也已日趋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75.
潜在性缺铁条件下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积累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在不同供铁条件下,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积累与活化利用。结果表明:1、供应难溶性Fe(OH)3,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库呈现出积累与亏缺的节律性变化。与之相应出现根系还原力的降低与升高的节律性变化,但地上部总铁含量和新叶叶绿素含量均无变化。说明了根系质外体铁库的利用,维持了大豆正常生长需铁。2、对缺铁植株脉冲供铁后,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库首先出现明显积累,随后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与此同时根系还原力表现出相应的变化,前期下降,后期有波动。地上部总铁含量与新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前两者密切联系,出现升高、降低不同趋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76.
甲壳素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E.C.3.5.1.41)是一种能催化脱去甲壳素分子中N-乙酰葡糖胺链上的乙酰基,使之变成壳聚糖的酶。而壳聚糖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等行业。对CDA的来源、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结构和催化机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应在CDA基因的克隆表达、CDA底物的改造及CDA的结构和催化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77.
较大的腹壁缺损需要应用补片修复来缓解腹横筋膜的张力,人工合成补片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张力修补的目的,但它在腹壁外科应用中有诸多的并发症,诸如复发率高,腹腔黏连,肠穿孔导致腹膜炎,侵袭性肠瘘等影响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而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应用在腹壁外科中能解决上述人工合成补片所带来的并发症发挥强大作用且能与周围组织较好的融合,最后改建成宿主自身组织已并在多学科领域中广泛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能参与组织自我修复,并能分化成为多种功能细胞,分泌各种生长因子,在ADM内源性转归过程中可发挥作用。本文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ADM生物补片应用于临床疝修补术中转归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对滇石栎分布区的南部边缘到北部边缘的8个种群进行取样,分析叶片的比叶重、叶密度、低温敏感度和Fv/Fm4个功能性状的变异及其相关性,主要探讨叶片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化程度,种群、个体和叶片间的差异对功能性状变异的相对贡献,以及种群叶片功能性状变化与生境纬度和气温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4个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6.0%、17.7%、21.1%和4.01%。种内的变异源来自种群、个体和叶片间的差异,其中种群间和叶片间的差异贡献最大。生境气温与比叶重和Fv/Fm分别有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与叶密度和低温敏感度分别呈开口向下和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变化。在4个性状的主成份分析显示,没有一个种群更靠近第1和第2主成份的原点,分布区边缘种群位于第一轴的两侧。研究结果表明,物种在分布区内为适应环境变化叶片功能性状产生变化,没有一个种群可代表物种水平上的叶片功能性状数量特征。在研究植物种功能性状的平均值或进行功能性状的种间比较时,种内变异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79.
结核分枝杆菌ABC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转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分枝杆菌作为一种胞内寄生菌,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吞噬体内,并且通过与宿主细胞竞争摄取营养物质、主动排出有毒物质来维持生存。因此,参与上述过程的ABC转运蛋白在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有报道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编码了38个ABC转运蛋白。这类蛋白质有着广泛的底物结合谱,参与了无机离子、糖类、氨基酸、寡肽、药物等多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本文将对结核分枝杆菌编码的ABC转运蛋白超家族中的不同成员及其底物特异性、转运机制以及与毒力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笔者于1997年对中华山蝠(Nyctalus velutinus)牙齿的脱换模式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幼蝠200只次。中华山蝠初生仔共有22枚乳齿,齿式为2.1.2.0/3.1.2.0,各乳齿略向舌侧倾斜,除乳前臼齿齿冠不分叉外,其余乳齿齿冠均分为三叶。4d龄开始换齿,31d龄左右脱换完毕。乳齿的脱落顺序是:上颌,PM2→PM1→C1→I1→I2;下颌,I1→PM2.I2→I3→PM1→C1;恒齿萌生的顺序为:上颌,M1→PM2.C1→M2→PM1.M3→I1→I2,下颌,M1→I1.PM2→I2.M2→I3.PM1→C1→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