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1.
唐艳丽  王树 《生命科学》2008,20(3):383-389
本文介绍了以发光共轭聚合物为基础,以荧光为检测手段,针对核酸进行特异性识别的一类检测信号放大的生物传感器。主要介绍了DNA和RNA的几种检测方法,探讨了影响荧光传感信号的因素。  相似文献   
92.
为明确拟水狼蛛对食物中镉的吸收和排泄及生物学响应,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连续3代拟水狼蛛对食物中Cd2+的吸收和排泄情况,并测定了Cd2+对其生长发育、繁殖力和耐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中过量的Cd2+能够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并在拟水狼蛛体内积累,积累量随拟水狼蛛代数的增加而增加,第2代和第3代拟水狼蛛体内Cd2+积累量浓度显著高于第1代中Cd2+积累量,第2代和第3代间差异不显著,积累量与消耗的黑腹果蝇数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耗食物中Cd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连续3代拟水狼蛛分别吸收了食物中65.4%、68.5%和69.1%的Cd,生物营养级放大因子分别为1.71、2.12和2.17。连续3代拟水狼蛛Cd排泄量极低。Cd处理能显著改变拟水狼蛛背胸甲宽、幼蛛存活率、生长历期和繁殖力。随拟水狼蛛受胁迫代数的增加,幼蛛存活率显著减少,生长历期显著延长。卵袋重量显著减轻,卵数目显著减少,卵体积显著升高。Cd处理还能显著降低拟水狼耐饥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环境中Cd沿土壤-昆虫-天敌传递、放大和生理耐受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工业微生物及其产品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效的菌株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核心,而先进发酵技术和仪器平台对充分开发菌株代谢潜能也很重要。近年来,工业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快速进展,人工智能、高效基因组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技术逐渐广泛使用,相关产业应用也在不断扩展。为进一步促进工业微生物在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应用,《生物工程学报》特组织出版专刊,从微生物菌株的多样性和生理代谢、菌株改造技术、发酵过程优化和放大,高通量微液滴培养装备开发以及工业微生物应用等方面,分别阐述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工业微生物及生物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
土壤中高环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微生物修复是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措施。本文以微生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理论基础及其难点为主线,全面综述了土壤中高环PAHs的微生物降解机理。近年来,富集分离得到的以高环PAHs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优势降解菌逐渐增多,其中,主要是代谢降解四环PAHs的单株降解菌,一些降解菌还能以共代谢方式利用五环PAHs。高环PAHs污染土壤修复的一个难点是其低生物可利用性,微生物通过释放生物表面活性剂、形成生物膜以及分泌胞外多糖提高高环PAHs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加速其降解。真菌和细菌联合作用能增强污染土壤实地修复的效果。因此,通过微生物修复技术来去除土壤中PAHs具有环境友好性、经济适用性以及可持续应用性。  相似文献   
95.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又称体外基因放大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将特异性DNA序列进行高效扩增的方法。DNA或RNA均可作为模板(template),进行扩增。由于逆转录酶的作用,将mRNA转化为cDNA。模板DNA热变性解链,两个寡核苷酸引物(oligonucleotide primers)分别连结在待扩增的DNA片段两侧。在DNA  相似文献   
96.
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是一种检测成本低、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能自我采样获得临床诊断结果的新型诊断技术。该技术在临床诊断、病情监控与疫情防控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核酸适配体是一种能够特异性识别多种靶标的分子探针,具有易合成、批间差异小、易实现信号放大等突出优势,是生物医学传感器中重要的分子识别元件。本文概述了核酸适配体探针的现有筛选方法和进展,总结了核酸适配体POCT传感器信号放大策略,着重介绍了各类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POCT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核酸适配体POCT传感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
98.
《生物磁学》2012,(13):I0002-I0002
耶鲁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itoehondrial Stress Engages E2F1 Apoptotie Signaling to Cause Deafnesstt的文章,发现线粒体DNA突变能开启一种信号级联放大过程,从而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这揭示了母系遗传学耳聋的病理分子途径,相关成果公布在2月17日Cell杂志上。  相似文献   
99.
目的: 以聚赖氨酸(polylysine,PL)为骨架提高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与羊抗兔IgG的连接数量,比较几种化学偶联剂的偶联效果,通过免疫检测技术对其灵敏度进行检测和比较。方法: 对HRP与PL、聚合物HRP-PL与N-琥珀酰-S-乙酰乙酸(N-succinimidyl-S-acetylthioacetate,SATA)和2-亚氨基硫烷(Traut’s)两种试剂、羊抗兔IgG与琥珀酰亚胺基4-(N-马来酰亚胺甲基)环己烷-1-羧酸酯[succinimidyl 4-(N-maleimidomethyl) cyclohexane-1-carboxylate,Sulfo-SMCC]、活化后羊抗兔IgG及HRP-PL进行摩尔比的优化;对偶联物IgG-PL-HRP及商品化二抗分别进行斑点免疫印迹、ELISA和免疫组化,并计算偶联物IgG-PL-HRP的检测放大倍数。结果: 当PL与HRP摩尔比为1∶5,HRP-PL与Traut’s摩尔比为1∶15,羊抗兔IgG与Sulfo-SMCC摩尔比为1∶30,羊抗兔IgG与HRP-PL摩尔比为1∶10时,反应效率较高;商品化二抗及偶联物IgG-PL-HRP在斑点免疫印迹实验中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5 μg和312.5 ng,最大稀释倍数分别为50和100倍;在ELISA实验中的最大稀释倍数分别为5 000和20 000倍;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偶联物IgG-PL-HRP的检测特异性及强度均大于商品化二抗。结论: 成功合成抗体偶联物IgG-PL-HRP,且免疫检测信号放大倍数为商品化二抗的3~7倍,这对后续免疫诊断及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